66歲的田叔叔手抖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了,吃飯、寫字等簡單動作都不能完成,只能前往醫院就醫。原本以為是帕金森,卻被診斷為特發性震顫。此前,網紅歌手郭聰明曾在微博中自曝患有特發性震顫,將暫停唱歌進行治療。
“在我國,特發性震顫的患病人數約1000萬以上,比帕金森患病率高3-4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關宇光介紹,特發性震顫是神經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肢體、頭頸部不自主地顫抖,一般較少累及下肢。
“特發性震顫的患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醫學界通常認為與遺傳及神經退行性變有關。”關宇光表示,特發性震顫大多患者病情較輕,如果症狀特別嚴重,就會對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
儘管特發性震顫大多為良性病變且症狀較輕,很多人不以為然。“一旦發生震顫,人們應及時前往醫院請專業醫生進行鑑別。”關宇光提醒。
“部分腦部疾病或全身疾病,都可能導致人們發生震顫,如帕金森病、小腦病變、肝臟或甲狀腺問題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很有可能導致病情遷延、加重。就診後,醫生會根據經驗排除其他疾病外,患者也應配合進行相應檢查(核磁共振、腦電圖、肌電圖等)來判斷是否為特發性震顫。”關宇光表示,對於症狀較輕,表現不太明顯的特發性震顫患者,可以先進行觀察,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可使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特發性震顫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Vim核團毀損術,一種為腦起搏器電刺激術(DBS),兩者均為微創手術。
“大腦的深部丘腦內有一個Vim核團,該核團與震顫症狀最相關,Vim核團毀損術的原理是透過微創熱損傷對Vim核團進行一定程度的毀損,損傷直徑大多為5毫米-6毫米,可減輕患者的震顫症狀;腦起搏器電刺激術(DBS)治療是透過立體定向技術在Vim核團處放置刺激電極,對其進行不同頻率和脈寬的電刺激,調控Vim核團的遞質釋放和網路,控制震顫症狀。DBS相較毀損手術更安全、顯著、長效,是目前治療藥物難治性特發性震顫的首選方法。”關宇光解釋道。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