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題釋義:
3D列印技術:作為一座連線虛擬與現實的橋樑,是近年來新興發展和成熟的一種技術,又叫“快速成型技術”。需要進行3D列印的患者術前行CT掃描及三維重建,將掃描資料匯入到Mimics軟體,透過一些特殊的材料列印成3D模型。
3D列印導板:研究組患者術前均行髖關節CT薄層平掃及三維重建檢查,取得DICOM格式資料,隨後匯入Mimics軟體;利用閾值分割去除低密度的肌肉和軟組織對骨組織的影響,同時利用蒙板設計去除內部空腔;在Mimics中設計與其相貼合的反向模板。在軟體中設計最佳進釘通道,並製作定位導向孔,將定位導向孔製作成空心圓柱體,在圓柱體的側壁上預留與圓柱體平行的1.0克氏針導向孔,形成帶有雙側定位孔的個體化導向模板,將反向模板與最佳進釘通道融合為一體;將做好的數字化導向模板以STL格式檔案輸入快速成型機,使用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利用光固化成型技術或熔融沉積成型技術將數字化個體導向模板製作出來,從而形成實物。
背景:空心釘治療股骨頸骨折為臨床常見標準術式。藉助3D打印製作的個性化手術工具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手術置釘導板,藉助導板的輔助不但可以降低螺釘穿破骨皮質的風險,而且與傳統方法相比置釘更精準、高效。
目的:探討在3D列印導板輔助下置入空心釘治療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短期臨床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醫院診斷為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共60例,手術方式均採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根據是否採用3D列印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研究組採用3D列印導板輔助置釘,對照組採用傳統導向器或徒手置釘。術後隨訪12個月,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透視次數、髖關節Harris評分、置釘在位率以及3枚空心釘距股骨頸皮質的距離。
結果與結論:①所有入組病例均獲得有效隨訪,均順利完成手術,未出現血管神經損傷等併發症;②研究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於對照組,術中透視次數、空心釘距骨皮質最短距離均優於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③研究組的置釘在位率優於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④兩組間術後12個月隨訪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⑤結果表明,3D列印導板輔助空心釘治療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在達到良好手術效果的同時,可以節省手術時間,減少術中透視次數,降低失血量,有利於最佳化空心釘的空間分佈,防止退釘並提高固定強度,短期臨床效果肯定。
https://orcid.org/0000-0002-2108-2784 (王思哲)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人工關節;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內固定;數字化骨科;組織工程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 無移位型, 空心釘, 3D列印, 導板
引用文字:王思哲, 高海燕, 藍孝全, 王 盼, 黃浩然, 王金玉, 馬建林. 3D列印導板輔助置入空心釘治療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短期評價[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36): 5753-5758.
閱讀更多請登入《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