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們看球的時候,身邊經常有人神侃,他技術好、他技術差,眉飛色舞唾沫星子亂飛,但你問他,到底什麼是技術,八成,他一下就懵逼了。
大多數人最直觀的理解,可能技術就是控制球的能力,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人對球(控球),人對人(觀察、預判、身體對抗),反應時間(身體素質、節奏感),空間的理解(意識、位置、戰術選擇),這些綜合起來,才能體現一個球員或足球愛好者的整體能力。
所以這事兒說起來話就長了,篇幅所限,今天只說說腳法的話題,這也是大多數人最關心和糾結的。
首先說明,本人只能算是一個足球愛者,不是職業的,不過大學在一個著名的足球城,大學校隊屬於半職業化訓練管理,所有校隊成員都是全省特招生中的尖子,許多是從小跟甲A某些著名球星一起訓練的,教練是甲A某著名教頭的夥計,多年省大學生聯賽冠軍(都是碾壓性勝利)、全國亞軍、每年參加乙級聯賽,對另兩支本土社會乙級隊及甲A青年隊,都是勝多負少穩穩出線(但因經費問題出線後就棄權不參加下一輪)。在這種氛圍中,我們這些非特招生,無論踢的再好都不可能進校隊,兩個層次,但每個系都有一兩個業餘中的頂級高手,本人算是其中之一,任系隊隊長,全校在正式比賽中進過校隊球的,那麼多年只有過兩個人,本人是其中之一。其實不只是我們學校,每年大學生聯賽,那麼多學校的校隊,對上我們校隊,基本都是0進球,淨輸5個球以內的都不多,基本都是大比分。
我雖然沒有機會加入半職業化的校隊,但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足球班,教練是國內第一批國際級裁判之一(名字就不說了,因為後來吹黑哨被封殺了。。),但別的不說,作為北體足球專業科班出身的這位裁判兼教練,那腳法和專業知識真是槓槓的,四五十米長傳又穩又準,各種基本動作、跑位、卡位、假動作,耳濡目染,可以說讓我受益良多。畢業後曾被社會上一個隊請去作為外援,在甲A隊的主場跟一個作客的日本什麼隊踢過比賽,先打後腰送出兩個直接助攻,2:0領先後換位到邊後衛成功凍結對方一高大威猛速度快的獸鋒,後來一次給中衛補位,倒地剷出必進球的同時被該獸鋒那腳大力射門踢到腳裸(當時反向彎曲並立刻腫的像饅頭,可見此獸力量之大),我一下場換上的哥們盯不住,十幾分鐘被狂灌仨球,2:3輸了。。
二、腳法的精髓
這裡我只說重要的,因為傳、接、帶、射,各種腳法,細究起來不下幾十種,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兩個:球感和腳背。可以說這兩條是所有腳法的精髓。有了球感,再能熟練掌握腳背踢球的話,那麼,單論觸球技術,你已經可以算是業餘中的絕對高手了。
1、球感。
簡單說,就是你主動或被動觸球時,身體的自然反應。這個身體,不只是腳的各個部位,也包括頭、肩、胸、腿、甚至胳膊和手(界外球、門將)。而且關鍵是,自然反應,幾乎是下意識那種。
對一個來球,瞄一眼就知道旋轉方向和落點,跑過去完全靠下意識作出停、接、傳、射等最準確的處理,那球感就夠了。如果模糊不清,思考和判斷時間過長,只能說明球感不到家,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造成不合理處理、失誤、或被搶斷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那球感這東西這麼玄,該怎麼練呢?可能有人會馬上想到顛球,確實顛球是訓練球感的一個好辦法,但不是唯一。所有可能的觸球方式都可以,不一定非要顛起來,比如對著牆隨意不停的踢,開始可以完全不用力,把身體協調起來,胯開啟腿甩起來就行。再比如用手扔著用身體接,甚至在身上到處揉揉,都可以。原則就是觸球頻率越高、數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改善你對球的瞭解和感覺。另外,顛球不必硬逼自己上量一定要真顛100個或200個,那樣一執著,腦子就固化了,動作也會千篇一律失去樂趣。記住,顛球怎麼舒服怎麼好玩,你就怎麼玩,掉了再來唄,這樣有了樂子,身心才會完全放鬆,才會突然悟到一些身體和球的自然感覺。許多人顛球能顛很多,一到比賽卻動作僵硬球感全無,原因就在這裡,他顛球動作已經機械化,所以不可能領悟真正的球感。
快樂,放鬆,是獲得真正球感的唯一要素。這是我的經驗,對不對大家可以思考和探討。
2、腳背踢球
畢業這些年,我去過全國許多城市和許多大學,跟許多大學生和社會上的球隊都踢過,可以說,這些普通愛好者中,真正會用腳背踢球的,連1%都沒有。大多就是腳弓 腳內側。
腳背的難點,首先是因為很多人腳裸力量不足根本繃不緊,其次擔心踢到地面不敢練,還有一些人,壓根就弄不清它的位置。
有些人號稱只會內腳背,其實,如果不會正腳背,內腳背也基本不可能會。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內腳背是比外腳背更難、更復雜、變化也更多的一種腳法。
所以他們所謂的內腳背,其實大多就是用大腳趾下邊那塊骨頭蹉球,既沒力量,也踢不遠,而且容易受傷。
先不說內腳背,我覺得對普通愛好者來說,只要先學會正腳背,內外兩個自然會觸類旁通。所以就說說正腳背。
大家可以這樣試一下,趴在床上,腳放在床沿,繃直、向上屈膝、然後落下去,聽到“繃”的一聲了嗎?對了,就是這個感覺。
具體部位很多人也說過,對,是繫鞋帶那裡,我想強調的是,其實是鞋帶最上邊腳腕下邊隆起的最高點的那塊骨頭,那是最中心的正腳背部位。
不管地滾、半高、長傳還是射門,發力方向就是你趴在床上往下砸的那個方向。如果擺胯、屈膝、甩腳,三個任何一個方向偏了,就會導致三者不在一條直線上,動作變形,力量減弱甚至弄壞身子。
還有一個重點,繃緊腳踝並不意味著提前緊張,繃緊是在腳觸球的一瞬間繃緊的,前面是放鬆的,提前繃緊一定造成肌肉緊張而失去爆發力,或者緊張過度動作變形。
至於具體動作我就不說了,網上很多影片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只說大家看不到、或者看不懂的地方。
歡迎各位兄弟、各種高手、喜歡足球的朋友,一起討論。如果有人愛看,我會繼續寫一些其他內容。怎麼觀察和預判、怎麼訓練和提高、各個位置怎麼踢、怎麼進攻和防守、場上怎麼組織、怎麼運用戰術等等。。
三、幾種正腳背腳法
1、地滾球。
這個腳法可用於貼地長傳或射門。相比腳弓推,它的優點是力量大速度快。至於缺點,很多人會說不如腳弓準。但那只是因為你還沒有完全掌握它,功夫不到家。真練好了,它的準度一樣可以隨心所欲。
經常看到有人迷惑不解,說貼地球不好踢,害怕踢到地面等等,其實就是方法不對,說白了就很簡單。
第一步還是要明白動作細節和原理。
找一面牆,把球放在離牆邊,貼在牆上或離開點都沒關係,支撐腳放在球邊,腳尖在透過球心的那條直線上,身體放鬆站直,手扶牆。
好,現在姿勢固定好了,另一條踢球腿可以找感覺了。重心完全放在支撐腿,踢球腿的胯、腿和整個腳掌都要放鬆,慢慢從後向前,抬腳後跟、提膝,當腳把球頂到牆上時,腳趾是用力點在地上的,同時腳後跟也已完全抬起,腳踝處於瞬間繃緊的狀態。這時膝蓋是提起在球正上方,幾乎頂到牆上。整個大腿和小腿的運動方向,都是從後向前透過球中心的,偏了就不對了。另外,整個過程支撐腿一定要完全站穩,膝蓋完全固定,不能亂動或亂抖。
在踢球腳腳踝繃緊的剎那,支撐腿大腿同時瞬間繃緊,並有個挺腰、送胯的動作,這個很關鍵,協調了才會調動全身的力量,可以細細體會和感覺。
不斷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感覺腿像一條鞭子了、腳尖點地的力量足夠大了、腳踝也能繃到足夠緊了,就可以了。
當然這只是讓你明白細節。真正在訓練場踢的時候,支撐腳的位置是更靠前、完全放在球邊的(左牆邊找感覺太靠前身體會頂到牆影響動作舒展)。但要點是一樣的:①腿擺動方向從後向前直線經過球心②觸球瞬間,腿踝和支撐腿大腿繃緊,膝蓋在球的正上方③隨著身體從側後轉向前方,挺腰、送胯,身體開啟。
還有兩個跟找感覺時不同的地方。①真正踢地滾球時,身子不是一直直立的,而是隨著踢球腳蹬地(一定要用腳尖蹬地)、支撐腿胯出、有個屈膝動作,同時身體前俯、屁股自然後撅,踢球腿拖在後面(抬不抬起都沒關係,抬起會力量更大)。②踢球腿由後向前觸球后,有個提膝的動作,腳和身子,是向正前方甩出去。③要射門時球剛好在正前方的情況,非常非常少,所以大多人球跑動路線上有個角度,這時需要側身打門,觸球瞬間人是傾斜於地面的,所以擺腿也是傾斜於地面,而不是練習時那樣向前的直線,但原則是同樣的,擺腿相對於球是直線、並且經過球心,所以腳背不再垂直於地面,而是有個與擺腿相同的角度。這點弄明白非重要。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標準動作,實際上,當你的協調性、柔韌性(尤其是腳腕的柔韌性)、力量、爆發力都夠的情況下,有時候,隨便站著腳腕一抖,球就出去了。除了前甩送腿,還有一種觸球收腿的踢法,更加隱蔽和迅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