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北山街由東往西走,在與白堤的交叉口處,左邊就是斷橋,右邊一道紅褐色塊石壘成的院牆,將兩棟青磚黑瓦的二層小樓與人來車往的北山街隔離,小樓外表樸實敦厚,普普通通。
這裡就是北山街8號-蔣經國舊居,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東側主樓由麥當勞入駐經營,西側附樓由星巴克入駐經營。
蔣經國舊居沿著北山街的庭院圍牆並不高,東邊主樓側為紅褐色塊石壘砌、水泥勾縫,上層還有一小部分鏤空結構,增加了庭院裡的光照和望湖觀景視角;西邊附樓側為磚砌圍牆,粉刷成了灰色,並按照東邊圍牆的風格勾勒了假勾縫。
庭院的大門
庭院開有三扇院門,最東邊的為正大門,雙開大鐵門;大門左側有一塊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統一標識的簡介牌,以及一塊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大門兩側牆柱頂部有方形玻璃罩柱燈,燈上部為四角攢尖亭頂造型的頂蓋;雖為水泥澆築的頂蓋,也有寶頂、垂脊、瓦當和滴水細節構造,一樣的飛簷翹角,中西結合的設計。
庭院中門正對斷橋,也是雙開大鐵門,裡側是東樓和西樓中間的庭院空地;為區分東西樓的分界,牆也被刷成了灰色,兩側門柱非常簡潔,也是由塊石砌的牆柱。
西門在庭院的最西端,為西樓後院的大門,雖也為雙開鐵門,但寬度相對要窄一些。
東側主樓,由麥當勞入駐經營
東側主樓坐北朝南,略微偏西,整體為面寬四間、進深三間的二層青磚疊砌樓房。所使用的青磚,是民國時期江浙滬建造別墅等高階建築時,常用的“倪增茂”和“周福昌”青磚。
類似歇山式的斜坡屋頂,鋪著傳統的瓦片,屋簷也有滴水和瓦當,但沒有傳統的飛簷翹角結構,垂脊上為一層水泥加鋪一層豎排瓦片的壓頂。
二樓西側三間房的南面和西面,有成“L”型的轉角外廊,在外廊後側還有連廊與附樓相通,只是現在附樓朝連廊開的門被封堵了不能通行。
二樓的屋簷和外廊的頂是獨立分開的,屋簷只延展出外牆一點點,而外廊的頂則遮蓋了整個外廊,可能是後期另建的;外廊原來可能只是窄窄的小露臺,為了遮擋風雨後來加上了廊頂。
二樓外廊的欄杆設計,受西風東漸影響,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望柱橫截面為正方形,柱頭為呈正方體型的蓮座,柱身外側是上端為半圓的雙層凹槽;尋杖(欄杆扶手)採用上寬下窄、邊角凸出的設計,像上面加鋪了一層石板;雲拱的造型最有特色,中間一個正五邊形,兩側為外卷的線條,像中國傳統的元寶,又像西方的皇冠;癭項按照總體的簡潔設計風格,為四稜臺的造型,四條稜邊略有點弧度;華板(欄板)的設計也非常簡潔西式,中間為一小的豎立的四角內凹矩形,兩側各一大的橫臥的四角內凹矩形。
主樓一樓朝南,面寬四間,左邊有三個平頂門洞,最右邊為一扇窗戶。
三個券門洞外側都有水磨門套,裡側也都有木門框;左側裝了玻璃門但不開,中間現在只有空門框,右側裝了一塊玻璃作為護欄。進入門洞後,還不是室內,而是和二樓外廊同樣位置、同樣成“L”型的內廊,現被裝修改造成了半開放的用餐區。
朝東面有一扇單開門,門上方有一正方形玻璃氣窗,整體看就顯得又窄又高。在一樓的朝北面,還有一扇單開的木側門,這是餐廳內部辦公用房的門。
一樓東南角,朝東側有一凸出的半間房結構,類似於中國傳統的抱廈或耳房,頂上為鋪著瓦片的半間屋頂,這也是中西結合的獨特設計結構。
主樓的屋基很高,也是民國時普遍使用的設計結構,每一側都有多個防潮通風方孔。
主樓內部為木地板、木樓梯、木飾牆面,餐廳裝修保留了比較中式的風格,一樓有麥當勞售餐櫃檯、麥咖啡櫃檯和用餐區,二樓室內和外廊也都有用餐區。
西側附樓,由星巴克入駐經營
西側附樓為坐西朝東,面寬三間,進深一間,青磚疊砌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附樓北側,有一間向東凸出的耳房;附樓南側,有一間向西凸出的耳房;附樓與兩端的耳房,從空中看就猶如一字母"Z"的映象字。
附樓所使用的青磚,同樣也是民國時期常用的“倪增茂”和“周福昌”青磚。除朝東的牆面被粉刷成了白牆,其他外牆和屋內仍是清水青磚,很容易就找到丁頭刻著名號的青磚。
附樓整體相對簡潔樸素些,木框玻璃門窗,鏤空方格木欄杆,內部木樓梯。屋頂內部沒有吊頂,抬頭就能直視樑架結構。
外牆為清水青磚,只有朝東面的牆粉刷成了白色。門和窗的外牆側也很簡單,沒有門框和窗套的修飾,只有窗戶下沿凸出一點水泥窗臺造型。
二樓外簷廊,採用傳統中式的方格鏤空木欄杆,簷下方有木製掛落,木頭的廊柱;一樓外簷廊,除了沒有欄杆,同樣也有木製廊柱和掛落,這也是保留了傳統中式風格的部分。
最早的屋主
在民國初年,國民政府開始拆除沿湖城牆,並對西湖四周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沿湖砌石築岸、拓寬馬路,修建了環湖公路,使西湖融入了杭城。這樣一來,就引得許多達官貴人在西湖邊上開始大興土木,建造自己的私邸,結廬築園於湖畔山麓。
當時,一位上海菸草商人王相恆,購買了這塊處在斷橋對面,背靠寶石山,南面就是西湖,斷橋殘雪就在眼前,風景和風水都絕佳的兩畝臨湖地皮,並於1931年建造了這兩棟西式磚木結構的別墅。
據瞭解,別墅佔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受當時建築“西風東漸”的潮流影響,主樓344平方米,1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主樓外牆是用當時最負盛名的上海“倪增茂”和“周福昌”青磚砌成;副樓207平方米,六七個房間,完全中式;兩幢樓由天橋走廊連線。但房子建成後,主人並沒有經常居住,多是借給了達官貴人。那時的門牌號,還是“裡西湖1號、2號”。
不為人知的屋主
這裡曾經是李士群的密室。
李士群是浙江遂昌人,曾經是共產黨員,公開身份是蜀聞通訊社記者,之後投靠國民黨,幾年後又轉投日本人;是汪偽政府特工總部掌門人、大漢奸、殺人魔頭。
李士群還曾擔任汪偽政府的警政部部長和偽江蘇省省長,所以在上海、南京都有他公開的豪華官邸。李士群靠投靠日本特務起家, 發跡之後從王相恆手中買下了這座別墅的。但是,只有杭州的這處房產,從未向外界公開過, 房子裡面的活動就更詭秘了。
這座別墅距離當時的日本駐杭州領事館(石函路1號)不足200米,日本特務機構—“梅機關”在杭州的辦公處就設定在領事館內,而李士群的後臺老闆就是梅機關,買這座密室顯然是為了便於與日本的梅機關勾結。另外,在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內購置房產,李士群也可能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起見。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其本人最終卻是被日本人毒死的。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接收大員來到杭州,查實到李士群的這處密室,經過財產評估後,以高等法院刑事裁定書的形式,沒收了這個大漢奸的房產。這份刑事裁定書還特別註明:李士群從王相恆手中買下房產時,這裡的門牌號為“裡西湖1號、2號”;1947年5月2日房產被沒收時,這裡的門牌號已經是“聖塘路152號”。
1947年5月之後,別墅從當時的浙江省高等法院轉到杭州市市長周象賢手中,這位蔣介石的老部下、宋美齡的老同學,很快又將這處房子撥給了蔣經國一家居住。
曾經的屋主
1948年10月至11月期間,這座小樓迎來了一個特殊的主人――蔣經國,他與俄籍夫人蔣方良,以及他們的一對子女蔣孝文和蔣孝章,住進了這幢小樓。
進入主樓內,右邊朝北依次是儲藏室、用餐間和衛生間;左邊朝南為大套間用作客廳,是當年少壯派、青年軍的聚會場所;樓上東南角的一個套間是蔣經國夫婦的臥室,其餘則為書房和家屬臥室;二樓有陽臺,直面西湖,斷橋近在咫尺。主樓陽臺有天橋與西北面的副樓相通,副樓呈L形,規模小於主樓,主要為侍衛和傭人所用。
蔣經國喜歡熱鬧,愛好美食,愛侍弄花草,閒暇時在小院中還親手栽種了些花草,這裡的別墅給他提供了聚會、接待和休閒的方便。他和妻子以及一對兒女住在院內主樓,有時會在一樓的會客室和高官名流喝茶聊天吃飯,有時會去不遠處的菩提精舍擺上幾桌宴請賓客。
不過,蔣經國因忙於政務,南京、上海東奔西跑,住在這裡的日子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只有蔣方良和一對兒女住,蔣孝文在蕙蘭中學,蔣孝章在弘道女中。當時外國代表團到杭州,都是蔣經國的混血兒女來迎接致辭,兩個混血兒,很是可愛,十分活躍,喜歡出頭露面。
1949年4月,蔣介石的專機從杭州筧橋軍用機場起飛,徹底告別了故鄉與大陸,再也沒有回來過。此時,這幢別墅地址還是為:聖塘路152號。
曾經的住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幢別墅的產權歸屬了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門牌號也改成了“石函路7號”,並且作為宿舍分配給領導以及知名人士居住使用。資料顯示,魯迅的學生黃源住過,數學家陳建功住過,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建立人、“紅色娘子軍”的老領導馮白駒住過,一位叫王黎夫的地下工作者也曾經住過。
1955年,魯迅先生的學生黃源調到浙江,擔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局局長。此時,省委宣傳部的辦公地點,正是現在的蔣經國舊居。之後,由黃源主持召開了幾十次討論會議,對崑曲《十五貫》進行了改編,於 1956年4月在北京上演了46場,7萬多人觀看,並獲得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肯定,大獲成功,崑曲由此而再度復活。
蔣經國舊居,新編《十五貫》的策劃之地,見證了一個劇種是如何神奇復活的。此時的門牌號是:北山路24號,25號。
2011年以前,這裡的主人叫王黎夫,1929年參加革命,1939年打入重慶國民黨內部從事地下情報工作,潛伏十年,1949年解放後全身而退。1988年到2004年,老人一直住在這裡。2011年時,老人101歲。
舊居的現狀
2004年,杭州一家名為盛世民古屋的房地產公司曾租下蔣經國舊居,並特意到上海考察了上海和平飯店和蔣介石、蔣經國住過的地方,對這幢房子完全參考民國風格和蔣家風格進行了重新裝修,之後作為商業住宅對外招租。該公司曾表示,此舉不但可以阻止老房子受自然影響毀損的程序,還可以透過發掘故居的商業價值,來推動各方面力量關注老房子,並最終達到保護老房子的目的。然而,這座老宅並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的關注,10多年過去,舊居仍舊常年大門緊鎖,屋簷上也爬滿了青藤。
2015年01月14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官網進行了政務公示:浙江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要在北山街8號,也就是蔣經國舊居主樓,開一家經營咖啡餐飲的場所。在公示的7個工作日內,提意見的人還挺多,反對聲浪比較高。
1月26日,該專案進入環評公示階段。
1月28日,《錢江晚報》推出整版報道,文章聚焦於“老建築聯姻洋快餐”,再次引發熱議。
隨後該訊息便沉寂了下去,直到4月19日,又一個話題引爆了輿論。經浙江新聞客戶端報道,該咖啡館將由來自臺灣的“橙果”團隊進行空間設計,而”橙果”創始人正是蔣經國之孫——蔣友柏。歷史的不期而遇讓人心生歷史滄桑而生命奇妙的感慨。
9月26日,蔣經國舊居的西面副樓,星巴克低調開業。
11月13日,蔣經國舊居的東面主樓,麥當勞正式開業。
11月16日,橙果設計有限公司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此事稱,“杭州蔣經國故居設計之初,橙果設計確有設計提案,但設計方案最終並未被委託方採納;近日開業的麥當勞與星巴克其現有空間規劃與設計皆與橙果設計無關,亦非公司的原始設計方案。”
一幢別墅,在歷史的風雨裡見證了這麼多的風流人物,見證了這麼多的歷史事情,而其本身也成為歷史,而那些快樂的身影,恐怖的特務故事,寂寞的革命者……都淹沒在了這滾滾歷史塵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