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存在論》論文賞析
存在論
------論宇宙存在方式與自然的存在原理
[摘要]:發現宇宙“存在什麼”和解釋宇宙“怎麼存在”是本文的宗旨。由此指出:探索“宇宙的存在方式”才是人類理解宇宙自然存在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 動力空間 自然原理 自然存在事件 動力邏輯關係 形而上存在
[中圖分類號]: N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存在論》一文是用自然存在事件和自然邏輯關係來揭示宇宙永恆的動態存在方式。同時說明了人類對宇宙的最終認識只能是理解宇宙以確定的無形存在的存在方式,而非僅僅是可見的物質。或者,物質乃是無形存在元素所構成的、可以被人類看到的那一小部分動力空。
試圖“證明”宇宙的具有起源,或臆測宇宙被創生有悖於自然自洽存在的邏輯。物理所有的實驗證明無非是人類用物質運動的有限視角來推導可見的物質存在形態。實驗證明只能用來作為歸納的依據之一,而不能作為解讀宇宙存在方式的直接依據。
目前科學界實驗證明所推導的理論體系因為沒有把無形的動、力作為最基礎的第一性自然存在,所以不能獲得宇宙存在的自然邏輯關係。同樣,目前人類意識形態所臆測的各種宇宙觀也沒符合自然存在的邏輯關係。
據此,不含任何假設,以無形的自然存在事件來闡釋符合“宇宙自然存在”的合理邏輯是本文的要義。
一、存在的概述
“存在”是一個極具抽象的哲學名詞,如果沒有對這個名詞進行明晰的自然本質定義和分類,人類在自然哲學意識上的溝通將出現難於逾越的障礙。而隨著對“存在什麼、怎麼存在”的深入理解,人類對宇宙以及太陽系的地球、生命和人類自身的感恩之情將越發深沉。
牛頓自然哲學系統內的萬有引力,以“物質存在為第一性”來說明力的存在來源,倒置了自然存在的本質。只有“無形的動、力為第一性的共同存在”,並由此說明物質來源於自然第一性存在的集合,才能給出宇宙自然存在的合理邏輯。因此,以舊思維“物質存在為第一性”,或以新思維“動、力、空三者形而上共同存在為第一性”將是推動現代物理學進步的關鍵所在。
另外,人類意識哲學系統內有薩特的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思想。但薩特和現有的哲學體系也沒明確指出第一性存在是什麼,有幾種第一性存在,第一性存在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只認可人類所感知的所有現實存在為合理性,因此缺乏對“自然存在”存在元素的確定、邏輯分析和量化界定。
再者,至今人類的各種文化和哲學分析對“第一性存在”仍然都傾向於各種意識流派的自圓其說,同樣都是人類意識上主觀模糊的哲學體系。
因此,明確自然第一性存在的個數、定義及它們之間的確定關係是主導宇宙觀的基礎。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宇宙內的一切來源和存在方式才能獲得最終的說明。這就是人類認識自然宇宙必須具備的邏輯定位,也是推動自然哲學達到人類終極境界的思想。
基於上述,本文將給出動、力、空明晰的自然“第一性存在事件分析”、“第一性存在個數及之間的確定關係”,並建立《存在論》合理的自然邏輯哲學綜述。
二、 存在的三個分類和定義
根據人類對自然現象認識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人類只能依賴於物質的動態來歸納宇宙存在方式,物質只是人類視角有限性的部分集合存在。而要認識超越於人類固有的有限性、發現自然界的無形存在,必須透過物質在空間動態的邏輯關係來歸納和分析,而不是人類主觀思想的各種臆測。因此為了明晰存在的類別,在此“存在”被分為如下三類:1)實存在;2)第一性形而上存在;3)虛存在。
(一)“實存在”的定義和來源
“實存在”等價於物質的存在,也是人類主觀可見的物質動態存在。
自然哲學史中,人們傾向於以物質為第一性的存在,並認為所有存在都是物質的。然而,物質的“實存在”只是人類視角有效性的部分自然存在,而非自然全體存在。把物質作為第一性存在,是人類直觀有限性產生的錯覺。
實存在只是自然界三個不同的第一性存在按自然動、力、空的邏輯關係的集合,幷包含了所有物理的動態邏輯。因此,物質還不能稱為第一性存在,只能稱為第一性存在的部分集合。
實存在的來源:即物質來源於下述無形自然第一性存在的集合。
(二)“第一性(無形)存在”的定義
第一性存在也是無形的存在,以前稱場、如磁場、力場等。或者認為:自然界的第一性存在是以人類看不到的存在方式存在的,故也稱“無形存在”。
1. 第一性無形存在有三個:動、力、空
這裡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動”為什麼也作為無形的存在事件。“空”和“力”作為人類看不到的無形存在是容易被認可的。但“動”似乎是人類可見的存在。其實,人類看到的只是“物質的運動”,而非第一性無形存在的普遍之“動”。
無形的動、力在空間具有確定性的量化關係、自組織關係和人類可描述的數理邏輯關係,所有這些具體的關係如何構成宇宙萬物存在,參見【5】、【6】。
宇宙中這三個不同類別的存在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這三個單一存在是人類不可見的自然存在事件。由這三個無形存在的組織構成了人類可見的物質世界和動態永恆宇宙的有序整體。實存在的物質只是無形動、力、空組織的一部分,人類只能視見宇宙內的實存區域性。
三個第一性無形存在是人類視角之外、符合自然邏輯關係的存在元素,是宇宙內共同相互構成的本質存在,它們形成了宇宙邏輯自洽的存在關係,不必畫蛇添足再去求解這三個第一性存在的來源,這是人類理解自然存在的最高境界。
2. 把動、力、空作為第一性存在的原因
為什麼選擇動、力、空作為第一性存在,而不是水、火、土、金、木或時間、質量、能量等等。那是因為空間任意點都有第一性的存在,且都隸屬於無形的。並且三者具有完整和自洽的數理線性描述,而其他經典的參量沒有辦法實現完全邏輯自洽和經典的數學、物理描述。
(三)“虛存在”的定義、來源和特點
在定義“虛存在”之前必須對“意識”這個詞進行分解、分析。虛存在的定義、來源和特點將在下述分解的說明中明晰。
1. 意識的分解
人類對“意識”的解釋和定義角度多種,眼花繚亂。意識的內涵極其豐富,用“意識”這一單詞說明不了意識的內涵,因此不得不對其進行適當的分解,使之更具有精確和統一的理解範疇。
在人類對“意識”主觀理解的基礎上,我把它分解為兩個範疇:
(1) 意識過程:
意識過程是人類動態的思想過程,即動、力、空組織或稱為物質最複雜組織的動態形式,可以認為是一個及其複雜的生化物理動態過程。
(2) 意識內容:
意識內容是人類意識過程中產生的“內容”,或動態思想過程的“內容”,是虛存在。具有經典稱為的“精神內涵”或“意識形態”的含義。它脫離了動、力、空,不直接參與自然界的任何動、力、空的物理關係而虛存在。故,意識內容被定義為虛存在。
2. 意識的綜合分析
從上述對“意識”的分解中,我們必須把意識分為兩個層次。並確定意識內容來源於意識過程,是脫離了物質(或動、力、空)而以“精神內涵”的方式虛存在。因此,以自然動、力、空或物質為參照,可以認為:意識過程是自然的動態存在,而所有意識內容是超自然的虛存在。意識內容是自然的量變到質變而出現脫離自然的超自然事件。
3. 虛存在的定義
根據上述對意識的分解,虛存在被定義為:一切意識的內容都是虛存在。
4. 虛存在的來源
虛存在來源於自然動、力、空自組織所構成的動物或人類大腦,並超脫於自然而以非自然方式存在。
5. 虛存在的特點
以物質或動力空為本質的視角,“虛存在”等同於不存在,根據上述對宇宙第一性存在的定義,也就是虛存在是不含動、力、空的存在,虛存在不需要空間,更沒有無形的動、力存在或物質形態。“虛存在”是不含動、力、空的“另一種存在”。也是人類文化中所謂的“精神的存在”或“精神的產物”。
虛存在可以是解釋自然存在的邏輯意識內容,如:自然科學的意識內容。也可以是不符合自然的非邏輯意識內容,如:作品、科幻、神學、玄學的意識內容。
以上分類的邏輯關係可以隨帶解決“意識起源”這一含有悖論的命題。
三、 幾項重要的歸納
(一)自然與超自然
“自然”是無形的動、力在空間的存在,所有無形存在的部分包括了人類可見的物質及物質的一切動態過程。
“超自然”是物質動態的最高組織形式所產生的,即大腦在意識過程中所產生的意識內容。簡言之:意識內容就是超自然。
有人把意識內容也歸入自然的事件,也未必不可。但這樣的定義歸類就不存在超自然的事件,這不利於對自然與超自然的明晰分析和界定。應該理解為超自然來自於自然而脫離自然,不直接參與自然的動態;自然是確定的,超自然是不確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然界確定的動態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
必須改變人類過去認為的“超自然產生自然”的錯誤觀念。從而以自然邏輯來理解“自然產生超自然”的觀念。人類不能涵蓋對自然動、力、空的全部視角,因此往往錯誤地把一些難於直觀的自然存在作為超自然來看待。
所有參與改變自然動態的一切都是自然事件,人類的一切改變只是自然動態的微小部分,只不過是自然賜予人類或動物具有相對的主動性。這種主動性賦予了地球的人類在宇宙內具有美妙的智慧和超自然的意識內容。
(二)物質、宇宙起源問題
物質源於自然存在的動、力、空,宇宙也源於動、力、空的存在方式。更準確地說:不僅物質沒有起源問題,宇宙也沒有起源問題,只有動、力、空規律的共同存在構成了自然永恆的宇宙。
(三)物質與精神範疇的擴充套件
把物質擴充套件為動、力、空組織的存在關係,而非物質起源;把精神等價於意識內容,並擴充套件為動、力、空最複雜組織的量變到質變的虛存在。則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就可以獲得自然存在統一的邏輯關係。
(四)存在與因果的邏輯關係
目前,人類認識事物的邏輯是“以因果來解釋存在”,這種觀念將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無法終結的世界觀和錯誤的宇宙觀。
正確認識宇宙的邏輯應該是“以存在來說明因果”。因果是存在的必然區域性,是自然規律動態的那一部分,也是動、力在空間確定性的組織關係。因果是確定性的存在,存在沒有存在之外的來源。因此,宇宙和物質是自然動、力在空間的動態自在,沒有因果的起源。或者說,宇宙的因果起源的觀念來源於人類對時間定義的錯覺。
存在觀念也是對宇宙整體守恆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大視角肯定。
(五)邏輯、非邏輯與存在的關係
邏輯就是透過對自然現象的歸納來描述自然規律的“意識內容”。
非邏輯就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意識內容”。
本文在自然和超自然的分類中已經定義了“意識內容”是超自然事件。因此,邏輯與非邏輯都是超自然事件。只不過是邏輯是描述自然規律自洽的意識內容,是超自然內描述自然的部分。非邏輯不能自洽地描述自然規律。是自然界寄託於人類大腦中特有的超自然內涵,也是人類自圓其說的任意不必遵守邏輯的意識內容,是超自然內不描述自然邏輯的所有部分。
“虛存在”可以有任意意識內容,它包含邏輯,也包含非邏輯。虛存在來源物質存在,並脫離物質,也不參與物質的一切動態關係。
(六)用存在論的邏輯調解宗教爭端
宗教最核心的爭端來自於不同神存在的分歧。不同神來源於人類的意識內容,這是意識內容的虛存在特點所具有的特性,不像宇宙是可以確定的存在。
擱置不同神分歧,把邏輯關係往上推一級是:“有神或無神的爭端”。但這一爭端也是人類歷史至今沒有辦法統一的爭端。
再把邏輯往上推,終極的問題出現:人類能不能證明有神或無神。
當理解了自然動、力、空內在的關係和宇宙自在自洽的方式後,宇宙只是動、力、空的有序自在的共在組織。因此,結論是:實證有神或無神沒有任何自然邏輯上的意義,也不可能獲得自然邏輯上的合理性和連續性的證明。
據此,有神論和無神論的爭端將沒有結論,也毫無意義。則宗教間的爭端離自然邏輯上的意義更遠。
無神論者的對立面是有神論者,有神論者的對立面除了無神論者,還要和不同神論者對立,可見邏輯級別越低,對立的矛盾就越多。承認人類對這一是非的判斷屬於非邏輯的意識內容,即:神是虛存在、是人類意識內容的一部分,是來自於自然而脫離自然、不參與自然的“精神內容”。虛存在不能獲得自然邏輯的證明,有神、無神也不能透過任何方式獲得有效的確認,因此這個問題的確定毫無意義。只有這樣分析,人類在這個問題上的邏輯關係才可能獲得最終的統一,一切無謂的爭端才能停止。或許這需要人類漫長的進步過程。
(七)存在論與相對論的關係
相對論是人類目前理解宇宙存在的理論之一,不得不在這裡談談這一議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以有形的物質動態和經典的科學體系建立了運動和時間及空間的數學模型,並著重描述運動的相對性。因此,愛因斯坦相對論體系沒有擺脫人類對時間和物質錯誤的狹義定義。
自然空間的不同點、運動大小的不同、力的不同都會在人類的視角產生相對的感受。只有對動、力、空這三者的相對性進行統一,並認識人類生物結構與外界的相關性,才可以獲得完整的相對性認知。完整的相對性是源於動、力、空三者絕對存在的相對性。
人類哲學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對存在論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相對論意識的局域觀念中。
(八) 動、力、空之間的關係
在完成了“存在什麼”的問題之後,簡要談談“怎麼存在”。也就是第一性存在元素之間的關係。怎麼存在需要透過歸納經典的科學系統來獲得,特別是透過對數學與物理的哲學認知來確定,這不是本論文幾句話可以闡明的,在此需參考【5】、【6】的內容才能獲得詳細的說明。
1. 空間是動、力存在必然的“容器”,而且空間與動、力相融及共點。
2. 動、力在不同空間以正比的方式同步共在。參見【5】、【6】。
3. 動、力的方向在相對的參照系下以反向、向心、同向、離心的方式構成永恆宇宙的動態。參見【5】、【6】。
4. 複雜的動、力、空間組織具有生成生物、動植物智慧及自組織功能,這是自然宇宙體現出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 自然的動、力、空關係可以透過數學建模的方法所產生的方程來獲得精確的描述。選擇動、力、空作為自然的基本元素不僅含蓋了宇宙空間任意點,也能給出三個元素經典的、嚴密的數學和物理量化表達。參見【5】、【6】。
(九) 存在的邏輯分解圖歸納
綜上所述,對“存在”圖解如下,同時給出認識自然的邏輯關係和人類認識自身侷限性的歸納。
存在
(1)無形存在、自然第一性存在 (2)虛存在
(自然的全部) (超自然部)
自然基本元素的分解
意識內容
動 力 空(悖存在)
(3)實存在 (全部動力空的合成)
M N
A
B C O P
D E
自然賦予人類思想內容的虛存在
F
自然賦予人類
感觀上的實存在 G R
圖1
用上圖1解讀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誤區和若干啟示:
1】 A區是宇宙的動力空間,即宇宙整體。但人類因為只能感受到宇宙內的B區,無法感受到宇宙整體。所以應該認為宇宙整體空間有限,空間無限。宇宙空間的有限性可以透過自然科學理論獲得證明,人類把宇宙作為無限是因為人類看不透宇宙整體。只有宇宙外的靜態空間才具有無限性。關於這一說明見參考【6】。
把宇宙作為無限來看待,並把人類無法感知的C區作為超自然來描述,而把超自然Q區作為第一性存在或自然存在是人類經常出現的常識性錯誤。
C區雖然人類無法感知,仍然滿足動、力、空的自然法則。而Q區不存在自然元素,也就不存在滿足自然的問題。在Q區內,只有自然科學意識內容是描述自然規律的部分,也是Q區最有意義、最能獲得歷史發展和被人類認同和記載的意識內容。
2】 圖1的虛線部分是超自然。超自然Q區源於自然E區,而不是人類經常想象的自然(實線區)來源於超自然。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只可感受到宇宙的區域性(B區),是人類認識世界一個不可缺的觀念。B區是人類感受世界的全部,但不是世界本身的全部。
3】 要用“對自然現象和科學實踐的歸納”來建立終極理論,而不是直接用直觀現象或某一個科學結論來建立終極理論。
4】 理解自然只存在三個元素,超自然是無自然元素的虛存在。清晰地界定自然和超自然、實存在、無形存在和虛存在是人類終極認識自然的關鍵。
5】 分解分析名詞、準確定義名詞在自然哲學上的含義、名詞之間的動、力學關係、獨立關係、共存關係、自然邏輯關係是理解宇宙世界的基本方法。
6】對動、力、空進一步的哲學冠名:值得一提的是,空是悖存在。動、力是二元互為的共存在,動、力、空是完整的宇宙共存在。除了宇宙外的靜態之空,宇宙內的動、力、空元素也不能獨自存在。相對於宇宙的存在,宇宙之外的空既可以作為存在,也可以作為不存在,因此稱為悖存在。參見【5】、【6】。
結語
(1) 自然以三個無形事件的存在是動、力、空,三者以確定的方式共同存在。
(2) 超自然來源於自然的存在,而不是自然來源於超自然。自然產生了不含動、力、空的超自然事件是意識的內容。意識的內容由大腦產生。
(3) 人類不具備認知自然動、力、空的最大、最小及三者的全部組織,但可以透過對物質運動規律的歸納來認識自然動、力、空三者的有限量化關係。
(4) 動、力在空間構成確定性規律可以透過數學與物理的對應關係及相關物理實證現象來歸納。
(5) 動、力、空的共在構成空間有限、自洽永恆存在的動態宇宙。動、力、空的自然共在沒有來源。動、力透過不同位置的空間共存互為來源。因此宇宙沒有起源。所有的物質來源於動、力、空的共同存在。這三個事件按確定性的方式構成宇宙整體組織。而區域性最複雜的可見組織構成了人類和動植物,並在大腦產生超自然的意識內容。
參考著作:
【1】 李耳、莊周:《老子、莊子》,北京出版社2006
【2】 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3】 笛卡爾:《笛卡爾幾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1
【4】 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5】 江一泉:《數學與物理的統一之哲學原理》,天馬出版社2009.7
【6】 江一泉:《宇宙動力原理》天馬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