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週好圖+編輯點評”來啦!賞好圖,看門道,帶您外行秒變內行。這些照片好在哪裡?又怎樣與版面文字報道相得益彰?聽聽人民日報夜班編輯的專業分享。
女航天員王亞平——為地球拍寫真
11月1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從正在太空軌道上飛行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上,拍攝了一組地球的照片。這組從“天宮”傳回的地球寫真,以航天員的第一視角,讓人們領略地球之美。
王亞平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22 第13版
夜班編輯:
這是一張非常特別的圖片:拍攝者是女航天員王亞平,以正在太空軌道上飛行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為拍攝視角,拍攝物件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天和”眺望山河,只見星球蔚藍、冰川雪白、雲霧繚繞,來自太空的“地球寫真”,從視角和視覺上呈現雙重張力,壯美且震撼。
——文化版 管璇悅
雪潤大漠
11月20日,受冷空氣影響,甘肅敦煌迎來今冬首次降雪。雪後天晴,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銀裝素裹。雪潤大漠,宛如畫卷。
王斌銀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23 第4版
夜班編輯:
雪景圖片,最難的是層次感。這張圖片正是因為豐富的層次,吸引了編輯的視線。第一層,佔畫面一半以上的雪地,隨著地形起伏劃出一道道脊線,又借陽光之力顯出光影。第二層,月牙泉波光粼粼,和古色古香的建築一起,精靈般從雪景中躍出。第三層,畫面下方露出雪化後的沙漠一角。三層畫面相聚,共同構成了展美景、有亮點、引想象的圖片。
——要聞四版 張佳瑩
雪後放牧
11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鄉北溝村雪原上,牧民們正在放牧。
肖學平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24 第2版
夜班編輯:
以雪世界打底的純淨“畫布”上,一群駿馬向前奔襲。視線往後移,原來有一位牧民正揮舞牧鞭,奔騰的馬蹄下雪花飛濺,不遠處稀疏的樹幹透露出北風的蕭瑟,卻也無法阻擋放牧的火熱場景。大自然鬼斧神工,攝影師以相機捕捉到了這一動靜結合的“繪畫”作品,充滿意趣。
——要聞二版 呂莉
雲霧繞山間 紅瓦綴田園
北望長江、地處皖南,在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孫村鎮,山巒峰林、阡陌田園與村莊民舍相互交錯,在雲霧中若隱若現,讓人彷彿置身畫卷。
孫村鎮所處區域地貌型別多樣,山、河、圩、灘兼有,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擁有馬仁奇峰、紅花山等景區,吸引遠方的遊人來一睹皖南美景。近年來,孫村鎮以“轉型發展、強鎮富民”為主線,加快建設實力、活力、魅力新孫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特色小鎮。
肖本祥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29 第4版
夜班編輯:
雲霧似紗,輕披于山腰之上,紅瓦如帛,點綴在田園之間。縱觀這張照片,豐富的顏色運用搭配鮮明的層次,突出了鄉村田園的動感;畫面中層層疊疊的樹林,一座座房屋坐落其中,靜謐美好的家園躍然紙上,動與靜的結合,讓這張圖片別具一格,讓這個小村宜人宜居。
——要聞四版 楊爍壁
煙臺港碼頭運轉繁忙
在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有力促進貿易暢通的大背景下,山東港口煙臺港創新推廣“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作業模式,口岸整體通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圖為11月28日晚,煙臺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燈火通明,運轉繁忙。
唐克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30 第3版
夜班編輯:
燈火通明的碼頭、滿載貨物的巨輪、高聳林立的塔吊、波光粼粼的水面……富有強烈動感和視覺衝擊力的圖片要素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以港口船來車往、忙碌運轉的“小切口”,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大縱深”,讓讀者以所聞想未見,增強了閱讀的深度、豐富了思考的角度、拓展了視野的廣度。
——要聞三版 肖新新
冬賞霧凇
11月28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迎來美麗霧凇奇觀,吸引市民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圖為人們在龍沙公園欣賞霧凇美景。
宋燕軍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1.30 第10版
夜班編輯:
滿樹銀花盛放,滿眼銀裝素裹,好一幅北國霧凇奇景。濃淡相諧,大片素白色調中的一點鮮紅,讓畫面有了人氣、有了活力;遠近相宜,近景寫實、中景寫意、遠景浩渺,圖片有了水墨畫一般的藝術感、審美性;疏密相稱,左側樹枝伸展入畫,充分勾勒霧凇之美,右側大片留白,留下呼吸空間與想象韻味。
——要聞七版 盧濤
瓜蔞豐收 農民增收
11月29日,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章集街道王圩村瓜蔞豐收,瓜農們採摘成熟的瓜蔞。近年來,章集街道注重發展高效農業,特色產業競相落地生根,不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而且促進農民增收。
祝潮洋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2.2 第7版
夜班編輯:
這張圖片構圖大膽,四分之三畫幅被瓜蔞果實所鋪滿,虛實結合,有層次感,有藝術感,頗具視覺衝擊力。濃密的金黃色塊傳遞了“沉甸甸”的豐收喜悅,讓豐收變得具象、可感。整齊排列的木樁引導視線向遠處延伸,營造出“秩序感”,引起視覺舒適。不遠處兩位瓜農採摘瓜蔞,彰顯了圖片主題——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要聞七版 鞏育華
西藏那曲建設7個生態功能保護區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截至今年9月,那曲市建設國家級、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保護區等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7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格局全面形成。色林錯溼地及其周邊是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區域。隨著那曲市進一步加強溼地生態環境保護,溼地周邊藏羚羊活動越發常見。
圖為藏羚羊在位於西藏那曲市的色林錯湖畔。
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 攝
夜班編輯:
圖片巧妙定格下兩隻藏羚羊的“回眸”瞬間,形成圖片的視覺中心,靈動可愛。在藏羚羊身後,泛黃的草地、淡藍的冰面、湛藍的湖水,加上綿延的群山,如一條絢麗綵帶,向遠方延展。整張圖片,有動態的瞬間,有靜態的美景,動靜結合,勾勒出青藏高原上的別樣風情。
——生態版 申茜
大棚生產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時值冬日,各地鄉村的大棚中卻是暖意融融。各類蔬菜瓜果長勢喜人,村民採摘忙碌,增收好前景也讓笑意在他們臉上綻放。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各地蓬勃發展的大棚農業,既保障新鮮蔬果的四季供應,豐富了廣大市民的餐桌,又充實了廣大農民的腰包,讓“冬閒”時節也成為增收致富的好時機。無土栽培、節水省肥、智慧灌溉……智慧賦能,讓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最佳化產品結構,助推產業振興。
程專藝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1.12.4 第8版
夜班編輯:
“十四五”開局,設施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大棚作為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元視覺呈現空間很大。在這張圖中,航拍將大片整齊排布的蔬菜大棚盡收眼底,河岸成為畫面的黃金分割線,河流和大棚在陽光之下色調相近,形成呼應。在略顯蕭瑟的初冬景象之中,獨特視角體現出幾何之美,引申出豐產增收、冬閒人不閒的生產生活之美。
——要聞七版 盧濤
本期統籌:張曄、婁霄霄、侯寶璇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碰碰詞兒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