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7日晚上8點,阿富汗塔日別克宮突然遭受到猛烈的進攻。僅僅半個小時的時間,2500名阿富汗守衛軍隊被全部擊潰,時任阿富汗最高領導人哈菲茲拉·阿明以及私人衛隊全部被擊斃,其中還包括總統阿明11歲的兒子。
這正是冷戰期間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代號為“333”的風暴行動,風暴—333行動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特種行動之一。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特種部隊能夠直接進攻到敵國的國家最高辦公機構,這次教科書一般的斬首行動,正是由蘇聯的情報機構克格勃全權負責。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國家。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陷入被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針對的困境當中。為了保住十月革命的成果,列寧命令捷爾任斯基創辦一個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鬥爭的機構”,這一機構正是克格勃的前身——契卡。
契卡的全稱為“全俄肅反委員會”,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之上的機構,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契卡在創立之初擁有極大權力。當時的社會主義蘇維埃俄國剛剛成立,國內的反動分子十分活躍,刺殺布林什維克幹部、破壞交通、洗劫村落、煽動群眾。
事實證明,在那樣的動盪時期,一個用一切手段打擊反動勢力的組織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有效的。應對反動勢力的白色恐怖,捷爾任斯基往往以非常簡單粗暴的手段將敵人的計劃徹底瓦解,並稱這種手段為“紅色恐怖”。1918年8月30日,列寧遭遇刺殺,蘇維埃政府迅速通過了捷爾任斯基遞交的《關於紅色恐怖》的法令,契卡成為“紅色恐怖”的主要執行機構。
儘管紅色恐怖非常有效地肅清了反革命勢力,但同時也將這種恐怖氣氛帶入到全俄國之中。據契卡檔案統計,1918-1920年間,肅反委員會處死的人數高達一萬兩千人,而這其中不乏許多冤假錯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提到過一首名叫《小蘋果》的歌曲,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嘿,小蘋果,你往哪兒滾,滾到肅反委員會的院子裡可就出不來啦!”
可見,此時的契卡已經猶如一條瘋狗一樣亂咬,甚至成為政治家耀武揚威、排除異己的工具。斯大林時期,這一特徵更為明顯,著名的“大清洗”運動就是由契卡一手操辦的。這支有著“黨的劍與盾”稱號的機構,終究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同志。
1920年12月,契卡新成立了國外處,專門負責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即所有與蘇聯建交的國家都要設有情報站,沒有與蘇聯建交的國家則需要秘密潛入進行情報收集工作。國外處的建立使得契卡由對內防禦轉向了對外進攻的戰略轉移,是日後成為最為強大的情報機構的轉折點。1954年3月,契卡演變成為克格勃。此時的克格勃工作人員粗略統計有200多萬人,包括機關工作人員70萬人,國內的150萬線人以及國外的25萬間諜。
二戰結束,戰爭給全球帶來的陰霾還沒有完全褪去,冷戰就已經揭開序幕。由於麥卡錫主義的盛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力清洗克格勃的特工,導致克格勃的西方情報網失靈。冷戰史學家約翰·劉易斯的著作《長和平》中闡述了這樣一個理論:對於超級大國來說,默許對手有限度地得到一些資訊,有助於降低不安全感,從而避免其產生誤判而導致衝突。
冷戰時期距離核戰爭最近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蘇在間諜上對峙已經持續了十餘年,無論是蘇聯克格勃還是美國中情局,間諜行動能夠獲得到的情報都是非常有限的。正是基於蘇美雙方對於情報的缺少,才差一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此後,蘇美都默許對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情報,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但僅限於偵察機、間諜衛星這樣的手段,想要派遣間諜潛入對方國內來大肆獲取情報,仍然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形之下克格勃仍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建立起一個秘密據點,秘密蒐集美國各項公共設施的情報。據說,一旦蘇聯高層下達命令,賓夕法尼亞的克格勃有能力將美國的電力系統置於半癱瘓狀態。
1981年,美國總統里根上臺。里根的一系列強硬政策使得蘇聯倍感壓力,軍備競賽又一次加大力度。這時的蘇聯高層分為兩派,一派是以情報界和軍界組成的強硬派,認為里根政府隨時有可能對蘇聯實施突然性的核打擊,另一派則是外交部和蘇共中央國際部為主的保守派,保守派長時間與西方進行交流認為西方並沒有進行核打擊的想法。
由於強硬派有著更為強大的政治勢力,蘇聯最終採取了激進的措施來應對西方屢屢施壓的行為。1981年5月,時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召開緊急會議,開展了應對西方核打擊的專屬行動——瑞安行動。這是繼古巴導彈危機以後,又一次距離核戰爭最近的歷史時刻。
瑞安行動給克格勃下達了三個命令:一是全方位的情報蒐集活動,駐外情報部門要對西方政治、經濟、軍事、民防、情報等各個領域展開大規模的偵察活動,展現出西方核戰準備的完整影象;第二,反情報行動,防止西方情報部門利用各種代理人在蘇聯內部進行各類滲透和顛覆活動;第三,積極措施,情報部門應給西方的和平運動和反核運動以各種支援,從而在西方內部製造分裂。
古巴導彈危機
一直到1983年,瑞安行動的優先順序不斷被莫斯科強調,可見當時的蘇聯政府對於核戰爭是非常畏懼的。1983年11月,北約在歐洲進行“優秀射手83”軍事演習讓此次事件達到了高潮。在蘇聯當時的情報部門預計中,西方的核打擊有可能在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中發動,“優秀射手83”正是一場北約國家對華約國家的全面核戰爭軍事演習,無論是時間還是演習性質,都完美契合蘇聯情報部門的預計之中。
然而具有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蘇聯在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美國情報部門卻並沒有將蘇聯的緊急狀態當回事。中情局甚至沒有將蘇聯的緊急狀態上報給美國決策層,把蘇聯關於核戰爭威脅的種種行動當作一場精心謀劃的宣傳戰,而並非害怕受到西方的全面核打擊。就在蘇聯認為情況萬分緊急的狀態下,東德情報機構史塔西將情報報給了克格勃:北約並無任何戰爭意圖。最終,一系列的瑞安行動情報網讓蘇聯放下了對西方核打擊的擔憂。事後,里根政府才得知北約的軍演差點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從這以後,里根政府逐漸寬鬆了對蘇聯的強硬政策,並公開表示不會威脅蘇聯。一定程度上,克格勃保障了蘇聯的國家安全,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克格勃的權力之大,已經逐步成為了領導人維護自己政治利益的工具。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同時蘇聯開始推行“外交新思維”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得到巨大的緩和。在這種“改革與新思維”的指導下,蘇聯將會被改革成為一個鬆散的聯邦,由於政見的不合,克格勃時任主席克留奇科夫於1991年8月19日發動政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一九”事件。
誰都沒有料到,一場由軍界、情報界的領導人發動的政變,僅僅只堅持了三天就被瓦解。蘇聯解體後,葉利欽表明,應該摧毀克格勃這個從斯大林時代就儲存下來的令人恐怖的鎮壓機構。事實證明,沒有人能夠拒絕一個維護自身統治的利劍一般的機構,葉利欽賜予克格勃一個新的名字:俄羅斯聯邦安全域性。
克格勃組建的本意是維護國家安全,聯合全世界的無產者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存在的69年中,克格勃始終有著保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職能,但同時由於克格勃獨立於黨政軍之上,使得克格勃最終成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私人機構,殺戮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