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中文的博大精深,本來鳥兒的一個極其平常的遷徙行為,也是其生存的一種方式,被人類借用。
“候鳥”,按我的理解 ,是北方寒冷地帶的人,為了貓冬,到熱帶、亞熱帶地方享受陽光、溫暖。
我以為“候鳥”有幾種:
1.剛需的,為了孩子。中國的特點,父母圍著孩子轉,兒子在這裡上班,沒辦法。
2.有錢,任性。不一定年年來,別人買了,我也要買。
3.有錢,貓冬度寒。
4.不一定有錢,身體欠佳,冬季這裡好受點。說實在的,心腦血管疾病的在這裡會好點,還有糖尿病人。
5.旅遊休閒度假。
“候鳥”人群,絕大多數以退休人員為主,基本上六十——七十之間,部分高齡老人,極少看到年輕人,極少有大陸農村人員(因為他們嫌這樣太奢侈、浪費)。外表看:以幹部為主,相當一部分多才多藝。
但是:看似這部分人閒人,也實在閒不住,這不你看看圖片:
聽說這是規劃的溼地公園,已經開發成菜地了!
最近,國家在開展城市人居環境整治,許多地方私自小菜園已經剷除,恢復綠地、溼地。
這個規劃公園菜地,剛剛挖掘,還沒有來得及種菜,需要剷除否?
類似情況,希望引起候鳥地的高度重視!
建議:1.在城市適當位置,劃定一個區域,作為候鳥自留地。
2.自留地採取統一規劃,統一佈局,以求美觀,符合城市街景要求。
3.自留地不一定採用招拍掛,但是必須要有償租用。
4.海南冬季肉蛋青菜真心不便宜呀,蘿蔔3塊多,現在大陸盛產時節,貴有100%吧,其他也貴20%以上,有些貴的更離譜。也許候鳥多了,抬起來了。但是看看那麼多荒蕪的土地,你就不會組織開墾起來,養點雞鴨鵝牛羊,種點青菜水果,平抑物價嗎?
一舉幾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