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夜讀》釋出的《為什麼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下,有位讀者提到一個詞叫“無需回應式友情”:
好的友情,一定是讓你能做自己、感覺舒服的。那讓人舒服的友情狀態是什麼樣的?
01
無需時時回應
有些朋友是這樣的:你看到什麼好玩的好看的,隨手就會分享給他,也不在意對方會不會回覆,什麼時候回覆,就是單純想和他同步一下生活,對方可能一直不回覆,下次再聊直接聊別的,也可能隔半天才回覆。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的,很輕鬆。
有些朋友是這樣的:正聊天呢,聊著聊著就消失了,也不打招呼,而你也不會幹等或多想,更不會覺得突然結束聊天很尷尬,轉頭忙自己的去了。等不知道過了多久,對方回來了,說一句剛才有個什麼什麼事或者什麼也不說,兩個人又能續上接著聊,好像無事發生,很隨意。
還有一些朋友是這樣的:你半夜三更情緒化了,也不管幾點就直接發微信問:“在幹嘛?”對方回了的話,就聊聊,沒回的話,情緒化一下也就睡了。要是第二天他問你怎麼了的時候,你半夜的情緒已經過去了,他也不會追問。就這樣,很默契。
讓人舒服的友情,不需要時時回應,也不會猜來猜去。
02
可以沒有壓力地拒絕和說不
“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是多少人的社交痛點:明明沒那麼熟,週末也更想在家躺著,但面對對方熱情的邀約,拒絕的話卻怎麼也說不出口;明明更想吃火鍋而不是炒菜,怕別人覺得自己事多,就附和說“好啊好啊”;明明自己也很忙,卻不知道怎麼推掉別人眼裡的“舉手之勞”……
有時候,為了在別人那裡維持一個可親的形象,拒絕成了一件難以張口的事,就算拒絕了,心裡也會感到壓力甚至歉疚。
可面對那些真正讓我們覺得舒服的朋友,是絕不會有這種顧慮的,朋友發來邀約,不管有事沒事,如果不想去、不能去就可以不去,更不需要因為拒絕而有心理壓力,不用瞻前顧後,也不用曲意逢迎,因為知道對方絕不會往心裡去,因為知道彼此的關係絕不會因為一兩次拒絕就疏離。
拒絕的繼續忙自己的事,被拒絕的也該幹什麼幹什麼,等到再見時,還是一如既往的毫無芥蒂。
03
突如其來的想法也能得到響應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那種突然“福至心靈”的時刻?比如你正好好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很想穿城去吃一家很久以前吃過的餐廳;比如你正上著班,扭頭髮現外面下雪了,突然很想找一個人去公園玩雪;比如週五晚上十點,你沒來由地看起了機票,想第二天一早飛到另一個城市去……
很多時候,這些突如其來的、奇奇怪怪的、略顯瘋狂的想法可能只是冒了冒頭,又縮回去了,我們並沒有勇氣把它們付諸實踐。
但是,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當你把這些突如其來的想法告訴朋友時,你會得到回應,他們會在群裡,在電話那頭,簡單直接地說:走起!“啪嗒”一聲,和你心裡的期待合上了!
這種友情,就好像在蒼茫黑暗的荒野上,你舉著手燈一閃一閃地呼喚同類,而遠處,另一盞燈也明明滅滅地予你回應。太美妙了。
04
可以什麼都說,也可以什麼都不說
朋友之間,可以什麼都說:小到今天聽來的一個八卦、家裡的小孩如何吵鬧、喜歡的球隊輸了一個球,大到熱議的社會新聞、新出的國家政策;可以說買菜、做飯、送娃上學這樣實際的事,也可以談論花怎麼開,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可以互相讚美,也可以互懟互損……
朋友之間,也可以什麼都不說:哪怕靜靜地坐一整天,你看你的書,我喝我的茶,也沒有絲毫尷尬,反而覺得很快樂,很安穩,很平靜;哪怕我遇到事情時,你只是站在一旁握著我的手,我也能感覺到安心和力量。
讓人舒服的友情狀態,就是可以“無話不說”,也可以“無話可說”。你會接住我無處安放的分享欲,也懂我所有的欲言又止和沉默不語。
05
不用在彼此面前表現出很厲害的樣子
成年人在很多場合都想要展示強大的一面,難免會想表現一些“我很厲害”的模樣,談不上偽裝,但人多半是緊繃的,疲憊的。
但這在友情裡完全不需要,因為友情的前提是真誠平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你可以放鬆,可以不完美,不厲害,就像一位六歲小朋友在作文裡寫的一樣:愛就是當你掉了一顆大門牙,卻仍然可以坦然微笑,因為你知道你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不完整,而停止愛你。
這種“坦然”,就是友情裡最舒服的狀態,做最本真的自己,丟掉強撐的面具,丟掉完美的桎梏,大大方方地展露出自己的柔軟、脆弱和缺點,因為我知道在你面前,我仍然被愛。
長大之後,有些朋友不可避免地漸行漸遠,但正如一位網友說的那樣:“真正的朋友應該是雖然很久才能見一次,但每次見面既不會感到時光讓我們缺失了共同語言,也不需耗費精力去解釋彼此不在時發生的那些事的前因後果,就好像昨天才剛剛一起喝茶聊天過一樣。”
三秋不見,如隔一日。
願你能找到相處起來舒服的朋友,願你們長久相伴,從夏花走到冬雪,共歷人間事。
文/央視新聞《夜讀》
圖/視覺中國
分享你和朋友的相處模式
監製丨徐冰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央視新聞
掃描下圖二維碼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看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