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為性格上的不同,導致我們在對待這些缺點時有著不同的態度。多數人不願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出來,可有時越想要掩飾,卻越容易暴露出來。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有兩種心理:一種是高估內在優秀品質的外顯程度;一種是低估內在問題的外顯程度。不管是哪種心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受歡迎。
由於心理上的防禦機制,讓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掩蓋自己的某些缺陷,比如壓抑、否認或轉移等,也正是因為這樣,使自己陷入到了挫折當中。
1、反向形成反而讓問題欲蓋彌彰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所謂反向形成就是將不合乎自己態度的感受用相反的方式呈現出來。雖然這是種心理防禦機制,但卻讓問題逐漸地暴露出來。
比如一個人的內心很自卑,所以才會追求優越感,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感。這個人可能不是很有錢,卻整天帶著名錶,來顯示自己多富有,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他內心自卑恐懼。
是因為他沒有小看了內在問題的外顯程度,總以為別人看到的他是多麼有錢,但別人卻看到了他真正的內心,感受到了他自卑的一面,再掩蓋也是沒用的。
反向容易使人形成討好型人格,雖然他的表面看起來總在依賴別人,其實內心中卻非常不喜歡對方,而這一點也完全暴露出來。
之所以去討好別人,是因為他覺得周圍的環境對自己造成了威脅,為了避免讓自己受到傷害,只能去討好別人,他並不是多喜歡對方,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受到傷害而已。
說明這個人的內心缺乏安全感,但又很擔心別人看出來,可他的行為卻容易讓別人識別出來,比如《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他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受傷才去討好別人的。
2、想掩蓋的事情,會以某種形式暴露出來
只要是發生過的事情,肯定會留下痕跡,不管好事還是壞事都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圓滿的事情反而不會很深刻,而未完成的卻記得很深。
這就是說對於沒有完成的或者有遺憾的事情,會透過某種形式來暴露出來,比如說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不管是怎麼掩蓋,都容易讓父母看出來。
不管是任何事物,只要進入到注意當中,就一定會產生反應,只有那些沒有被注意的才不會產生影響,而只要注意到了,無論想怎麼掩飾,都一定會暴露出來。
這也就是說,為什麼那些人做錯了事情會心虛,因為他們做的錯事已經被自己注意到了,就算極力地去掩飾,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注意事實,這些細節都很容易被人發現。
3、過度補償,反而暴露出匱乏感
當我們缺少了某種東西時,會透過一種心理補償的方式,從而讓自己得到滿足感,可是因為對安全感比較缺乏,所以往往會出現過度補償的情況。
越是想要展示自己某個方面的出色,反而暴露出這個方面的匱乏,雖然說別人不能看到自己的全部情況,但格局問題已經露出來。
有個女孩將一部非常貴的手機放在了鋼琴上,在女孩朋友的眼裡,她只看到了幾萬塊的手機,而沒有看到價值幾十萬的鋼琴。
而她的媽媽則表示,你只看到了幾十萬的鋼琴,卻沒有看到上千萬的別墅。而女孩的爸爸對媽媽說,你只看到了上千萬的別墅,卻沒有看到身家上億的丈夫。
女孩的爸爸只是看到了自己上億的身價,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他之所以只看到身價,其實是因為內心的成就感匱乏,所以想要從中獲得補償。
因為缺少了成就感,所以才會積累更多的財富,來證明自己的成就,可這也讓自己變得極度貪婪,而一個貪婪的人,最終也會變得一無所有。
後記:
總之,一個人內心的匱乏感比較明顯,會使這個人做出一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則暴露出了他的內心。因此,越是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顯現出來。
因此,不要什麼事情都追求完美,人都是有缺點的,這一點我們應該去接受,不要極為掩飾,應該讓自己的行為變得真實,這樣才會生活的更自然。
end
今日話題:
為什麼人們越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
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吧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