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至12月7日,2021年A股新上市公司共計490家,已然超過2020年全年上市公司數量,全年超過500家應該無疑問,也成為國內公司首發募資主陣地。
這490家企業都是哪些行業?融資情況如何?研客君做初步分析。
資料顯示,最近三年A股新上市公司共計1130家,2020年,A股全年上市企業共計437家,2019年更少了,只有203家。加上2021年已經上市的490家,明顯超過2020年,同時是2019年的近2.5倍,這顯示出科創板推出後,A股最近兩年持續擴容。
與此同時,從A股開市以來,共計31年時間,上市公司共計4651家,2021年上市的公司佔總數大約10.5%,即每10家中超過1家是在2021年上市。
490家公司如此分佈:深交所主機板33家,創業板183家;上交所主機板83家,科創板150家;以及新開市的北交所41家。即深交所共接納了216家新企業,而上交所新成員233家;北交所41家新企業。
需要說明一下,北交所上市公司實際數量已經超過80家,是因為有部分企業是從創新層轉為精選層,但是上市時間是在2021年前。
由此可見,至少在上市數量上,上交所捍衛了上海作為國內金融中心的“一哥”地位。
如果按照萬得行業分類,這490家企業分佈情況是:158家工業企業、94家資訊科技公司、92家大消費企業、70家材料企業、55家醫療保健企業、13家公用企業、5家金融企業、3家電信企業。
按照公司屬性看,央企21家,外企16家,其他型別2家,民企404家;集體企業1家;公眾企業12家;地方國企34家,其中民企佔比82%。
如果從募資金額看,490家企業共計募資金額4935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募資超過10億元。有三家公司募資超過百億元,分別是中國電信,募資479億元,中國能源募資229億元,三峽能源募資227億元;融資超過20億元的企業共計45家。
上述三大“募資能手”,也是央企,累計募資934億元,大約佔總募資額19%左右,接近五分之一。
另一個有趣的數字是:490家企業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歸母公司的淨利潤1177億元,三大央企歸母淨利潤總和310億元,大約佔比26%,超過募資份額,融資能力是和盈利能力相匹配的。
平均募資10億元,也就三大央企巨頭拿走了934億元,也就意味著更多企業募資在10億元以下,共計386家企業募資不到10億元,其中還有10家公司募資不到1億元。
這10家融資“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交所企業,佔據9家,另一家是創業板企業讀客文化,募資也只有6200萬元。和大央企募資百億相比,A股上市公司呈現嚴重兩極分化的現象。
募資前十大企業中,科創板公司和輝光電,以81.7億元募資額高居第五位,但前三季度還虧損6.82億元,也是490家新股虧損最嚴重的企業。
如果按照交易所劃分,即深交所新上市公司累計募資1469億元,每家公司募資大約6.8億元。其中深市主機板公司累計募資228億元,平均每家募資6.9億元;創業板公司累計募資1241億元,平均每家募資6.78億元,比深市主機板略低1200萬元。
上交所新公司累計募資3387億元,平均募資14.5億元;其中上證主機板企業累計募資1791億元,平均募資21.58億元,顯然還是由於三大央企巨頭募資金額比重過大導致。從募資總金額看,上交所企業還是遠遠超過深交所,是其兩倍不止。
科創板新公司共計150家企業,累計募資1596億元,平均募資10.64億元,無論是募資總額還是平均募資額,科創板都穩穩超過創業板;但也略低於上證主機板。
至於剛剛開市的“小兄弟”北交所,整體募資規模大約79億元,平均每家募資大約1.93億元。和北交所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募資通道有關。
細分行業看,依照萬得行業分類,醫療保健公司累計募資522億元,平均每家募資9.85億元。資訊科技公司累計870億元,平均募資9.54億元。大消費企業總計募資639億元,平均6.95億元。金融企業,累計募資179億元,平均35.8億元。
公用企業累計募資322億元,平均募資24.79億元。工業企業累計募資1343億元,平均募資8.5億元。電信企業累計募資493億元,平均募資164億元。材料企業累計募資520億元,平均募資7.43億元。
電業企業因為中國電信融資額太高,抬升了板塊平均融資額,而金融企業雖然平均募資不到36億元,但都超過10億元,最高是滬農商行,融資近86億元,是較少的瑞豐銀行12.3億元融資大約7倍。
隨著北交所推出,按照最近兩年趨勢,加上註冊制推進,擴容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