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以現在行政區域劃分,圖片備註也引用於新華社,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後方可轉載!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公社黨委第一書記王文範(右)深入到唐家泊生產隊食堂,幫助炊事員精打細算
棲霞縣唐家泊公社1960年雖連續遭到嚴重自然災害,但社員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人民公社的優越條件,秋收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僅比1959年減產二成左右。
棲霞縣唐家泊人民公社各生產隊合理安排勞力,組織社員入山採寶,增加收入。
唐家泊人民公社東野生產大隊第十一生產隊的老藥農鞠紹德(中)在採藥休息時間,給青年社員們談玉竹、生地等野生藥材的採集經驗。
棲霞縣唐家泊人民公社1961年播種了1700餘畝麥茬花生,圖為東野生產大隊西野生產隊社員們正在抓緊時機鋤草滅荒。
山東盛產蠶繭的棲霞縣唐家泊人民公社,1961年全社養桑蠶750張,生產蠶繭36700斤,超過生產隊包產數字的22%。圖為唐家泊生產大隊第一生產隊社員在向國家收購站交售新繭。
李春亭(右)正在向有豐富種麥經驗的老農李鎮昇(左)請教小麥越冬管理措施 1960年 李漢孝攝
棲霞縣寨里人民公社北洛湯生產隊的黨總支書記李春亭,1957年從學校回到了家鄉北洛湯村,參加農業生產,1959年冬天,水利建設中他第一個砸開冰塊,跳進水溝挖泥,挖成了一條7華里長的水渠,把水引上了山嶺地。1960年春天,李春亭又和全隊社員一起,過去低產的東大窪改成了良田,使缺糧隊變成為餘糧隊,成為全縣的先進紅旗。先後獲得了團省委的“五四”紀念獎章,以及縣委和公社的三次獎狀。
棲霞縣藥材公司製藥廠製作預防麻疹的紫草丸 1961年 李成美攝
山東著名中藥材產地——棲霞縣,因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僅上一年生產和採集的中藥材就有153種,達51萬斤,並引種外地名貴藥材20餘種,同時還建立了6座藥材山,使59種野生藥材變為家種藥材,為中藥材生產的發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棲霞縣充分利用山區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多種經營……這是棲霞縣觀裡公社小觀大隊果木隊社員正在包裝萊陽梨準備外運。
圖為棲霞縣許家臺大隊整修的梯田。這個地區近三年來整修農田共300萬畝,擴大水澆地130多萬畝。
棲霞縣臧格莊公社南橋大隊統一規劃村莊建成,節省耕地。大隊110戶社員利用荒山坡建房440間,騰出良田70畝,一年收穫糧食6萬斤。
棲霞縣桃村公社桃村大隊先後辦起52個工廠和10多項服務性企業,把實行生產責任制後大批空閒勞力安排從事工副業生產,每年收入達236萬元,佔總收入的75%,人均分配由1978年182元增加到去年的430元。
煙臺地委書記王濟夫(左二)在棲霞縣小莊公社西陡崖大隊訪問養魚專業戶宋寶(右二)。這個大隊有三百畝水面,過去年年賠錢,魚塘包給宋寶一家後,不到一年捕魚九千斤,培育大規格魚苗八萬尾,純收入達一萬多元。宋寶被評為地區勞動模範。
棲霞縣縣、社兩級有關部門利用冬閒時間、開展農村科技教育,自1982年入冬以來,舉辦各種專業技術訓練班,為農村專業戶、重點戶培訓技術骨幹。棲霞縣現已有各種專業戶、重點戶68000多個。佔全縣總農戶的45%。這是城關公社農業技術服務公司技術人員在給果業專業戶、重點戶學員講解蘋果樹修剪技術。
棲霞縣蛇窩泊公社柳口大隊罐頭廠投產四個月來,已加工梨罐頭2000噸,純收入40多萬元,僅此一項全隊年人均集體分配即可增加234元。
全國聞名的“水果之鄉”——棲霞縣1986年水果獲得豐收,總產量可達1.5億公斤,比1985年增產兩成。這是寺口鎮果品站的包裝人員在進行分級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