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領域有很強的分水嶺,一直以來,以索尼、三星、夏普、LG等為代表的海外品牌常年佔據市場高位,國產電視空間有限,儘管有些許勢力抬頭,但也難以與海外品牌抗衡,索尼的色彩科學、螢幕發聲黑科技,三星的圖形處理,這些早已成業界共識,國產品牌如何超越?很少有人思考。不過,隨著小米、華為等IoT崛起,智慧電視市場的天平正在逐漸改寫,尤其是小米,讓海外品牌們感受到了威脅。這意味著國產智慧電視崛起的曙光已經到來?
系統之爭,國產品牌正追擊!
不可否認,目前無論華為還是小米,論電視尖端技術與國外品牌有一定距離。基於此,要想與海外品牌打得有來有往,必須要加大投入。好在智慧電視並不是單以畫質論成敗,談及“智慧”,國產品牌有十足的資格。
剛剛,小米釋出2022款50英寸畫質輕旗艦電視,多分割槽背光,支援杜比視界,售價只有2399,與海外品牌簡直天壤之別。小米ES50上市頗有深意,畫質雖不及索尼三星,但已不是肉眼所能感觸,加上超高的價效比,消費者很難不為所動。
更關鍵的是,小米的MIUI TV系統十分受歡迎,這與三星的泰澤系統完全相反,三星電視幾乎沒有軟體生態,操作與互動更是不比前者,甚至為推廣HDR10+,三星放棄了杜比視界支援。這是戰略上的取捨,也是國產品牌的機會。
事實上,當今階段,智慧電視已經不是簡單地做硬體堆內容,消費者不僅有對畫質的追求,還有整個使用體驗的感受,系統更像是智慧電視的靈魂,消費者喜歡與否,很大程度由操作感受來決定。也正因如此,讓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在智慧電視市場有更多的表現機會,甚至讓索尼三星這些海外品牌產生忌憚。
總之一句話,“畫質為王”時代正在逝去,一個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生態之爭,靠IoT立足電視圈?
智慧電視市場不同於手機,海內外品牌相互制約、群雄林立,只有技術上的高低,卻沒有真正意義的老大,原因也很簡單,技術好的產品價格貴,略顯中庸的產品則價格低,除了畫質,智慧電視鮮有其他的角度衡量,而國產品牌的入局,直接改變了這一規則。
以小米和華為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一步將智慧電視拉入IoT。
作為智慧家居的核心終端裝置,小米電視不僅僅是電視,內建小愛同學,可以控制空氣清淨機、掃地機器人、米家電飯煲等智慧裝置,這是小米對智慧家居生活的未來設想,且正在一步步實現。
華為也在IoT領域緊追慢趕,不同的是,華為提倡以“我”為中心,用手機控制華為智慧屏等其他裝置。
藉著IoT東風,以小米華為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基本已經席捲大江南北,從中也不難看出,消費者對智慧電視的期待,已經由畫質轉變為更實際的生活需求,而當智慧電視能夠真正提升消費者生活質量的時候,畫質已經顯得沒那麼重要。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三星全球電視銷量 佔比31.9%,在中國卻不到百萬使用者的原因。
國產品牌憑藉一己之力,用IoT讓海外勢力啞口無言,可以預見,大消費趨勢下,以硬體為代表的老牌海外電視品牌,聲量只會越來越小,IoT則會越來越近。
未來之爭,真正的對手還未出現?
從生態入手,國產品牌入局智慧電視的腳步很快,但是,究竟實力如何?在遇到真正的對手之前,沒有人敢下定論。
目前來看,以小米為首的價效比策略,很快會佔領中低端市場,華為的智慧屏在中高階市場,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當市場競爭到一定程度,國產品牌終會與索尼相遇。
有資料表明,索尼在中國OLED市場佔據50%,在75英寸以上的電視領域更是佔據25%,是當之無愧的電視王者。對其而言,IoT也好,智慧家居也罷,不過是時代賦予的一種全新概念,在絕對的技術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索尼的目標是在利潤合理的前提下,拓展更多可能,而對於中低端市場,不是沒有實力,而是不屑於去做。
雖然說,小米華為如今憑藉IoT生態小有成就,但是,面對索尼這家巨無霸,還是差點意思,即使能夠在國內市場爭得一定份額,但索尼的市場地位、極致的畫質體驗和不間斷的黑科技創新,足以讓其永遠立於不敗。或許,小米華為等國內企業本就不想把電視做得太精,畢竟與勁敵硬碰硬不會有好結果,況且IoT才是未來,國產品牌本就有自己的遠大前程。(作者:潛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