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大元帥中,排名第6的陳老總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文武雙全,既會指揮軍隊作戰,又是搞政治工作的一把好手,而且在黨內的資歷很深,是我黨我軍的重要成員之一。
陳老總說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1947年8月6日,他在給中央的一封電報中,有一句話成為歷史軍事愛好者們所討論的一點,原話是:我黨我軍在二十多年的革命中,創造了一批優秀的軍事家,如最近的粟裕、陳賡二人脫穎而出,將來前途遠大,他們將能與林、彭、劉三人並肩前進。
也就是說,在陳老總的眼中,截至1947年,我軍優秀的軍事家一共五人,分別是粟裕、陳賡,劉帥、林帥和彭老總,這五人算是陳老總口中的“五虎上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來說,歷史軍迷們認為,我軍的“五虎將”應該包括徐帥,陳賡並不在其中,當然,這僅代表多數人的共識,沒有絕對的說法。
那麼,在陳老總眼裡,陳賡為何能列入“五虎上將”之一,軍事指揮出眾的徐帥為何落選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陳老總眼中的“五虎上將”
我軍“五虎上將”中,粟裕,林總、劉帥和彭老總四人入選沒有什麼大的異議。不論是土地革命、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時期,彭老總、劉帥和林總三人一直是我軍最優秀的高階指揮官之一,軍事指揮能力已經得到了證明。
粟裕起步較晚,直到抗日戰爭末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有指揮好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這樣的大規模作戰的經驗,憑藉革命早期累積的經驗,他打得非常出色,擔任華中司令員期間,打出了七戰七捷,成為當時我軍上下軍官學習的榜樣。
陳賡為何能成為陳老總口中的我黨五大軍事家之一呢?二人之間的交情並不是很深,儘管紅軍時期都曾在一方面軍工作過,但這個因素並不能成為陳老總偏向陳賡的原因吧。
陳賡之所以被陳老總認為是我軍第五號軍事家,主要還是解放戰爭前期,陳賡的發揮太亮眼了,讓人不得不服。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因整體實力與蔣軍存在著巨大差距,打得並不是非常順利,出現了一些失敗的戰役。
如東北地區,林總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吃了敗仗,損失很大,一度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華北方面,聶帥與傅作義的對決中,即便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相繼在張家口,大同,集寧等戰役的失利,損失也不小。
陳老總領導的華東方面,也並不是百戰百勝,粟裕在打了這麼多勝仗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局部戰役的失利,如陳老總指揮的泗縣戰役失利以及我軍在兩淮作戰失利,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相反,在各大戰區均有敗仗的情況下,陳賡縱隊卻表現得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說是超常發揮了。解放戰爭初期,粟裕打出了一個七戰七捷,得到了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表揚,陳賡在當時也打出了一個“三戰三捷”,在聞夏、同浦和臨浮三個地區相繼取勝,為此,主席發報給了各大戰區,表揚了陳賡打勝仗,要求各部總結,爭取多打這樣的勝仗。
當時陳老總作為一個軍區的主要負責人,他對陳賡縱隊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自然非常敬佩,結合1947年8月前的背景下,陳老總自然對陳賡刮目相看,將他與粟裕放在一起,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脫穎而出的優秀軍事家。
陳老總為何“忽視”了徐帥?
徐帥是紅軍時期我軍最會打仗的高階指揮官之一,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被譽為“紅軍之神”。對於徐帥,陳老總其實並不是非常瞭解,因為二人雖然是同志,又都是高階幹部,但當時彼此間沒有直接的接觸和工作交集。
紅軍時期,陳老總在紅一方面軍效力,徐帥在紅四方面軍效力,二人並無來往。紅軍長征中,陳老總在南方艱苦卓絕打了三年的游擊戰爭,徐帥參加了長征,二人也沒有交集。
抗日戰爭時期,徐帥與劉帥是搭檔,是129師的副師長,屬於八路軍戰鬥序列,陳毅則在新四軍要職,二人也沒有什麼交集,互相瞭解的情況並不多。解放戰爭時期,徐帥因身體不適,早期在延安養病,直到1947年6月,上級任命徐帥為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那個時候,徐帥才剛上前線,還沒有指揮過具體的戰役。
1947年10月,徐帥指揮了運城戰役,打得很不錯,可陳老總這份寫給中央的電報是1947年8月份,在時間上比徐帥出山指揮作戰的時間要前,因此,陳毅認為我軍的“五虎上將”中不包括徐帥。
陳老總評價我軍“五虎上將”是根據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時間來講的,解放戰爭初期,陳賡的確打得很出色,徐帥則沒有出山,這麼一想思路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