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的我軍伙食到底怎麼樣呢?
抗戰開始後不久,中國大片國土淪喪,尤其是中國經濟最為精華的江浙和上海等地,到了抗戰中後期,支撐中國抗戰的只有到了現在也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雖然蔣介石發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號召,但中日國力差距就擺在那兒,僅從伙食上看,就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士兵身材較高,但大多瘦弱不堪,日軍士兵雖然個頭較矮,但個個身體精壯,這在戰場上可是看得出來的差距。
▲抗戰時候的中國軍隊士兵
抗戰中的國軍在伙食供應上,就可以看得出與當時已經建立起完整後勤體系日軍的差別。早在淞滬抗戰期間,從後方前往淞滬戰場的地方部隊,在做飯的時候依然採用軍閥混戰時候的燒草做飯,絲毫不注意防空,結果被黑煙引來的日本飛機一通轟炸掃射,一個團的人馬連戰場都沒看到就被迫撤下去整補。而日軍在淞滬地區可以依託海上運輸,除了部分深入南京周邊的日軍被切斷後勤補給線之外,其伙食供應充足,早在日俄戰爭的時候,日軍前線士兵就能做到一天午晚兩餐吃肉,何況是到了抗戰時候?除了正常供應,每名日軍士兵還攜帶三日份的應急口糧,除了餅乾和牛肉罐頭等之外,還有類似今日解放軍精力口糧的軍糧精,手指頭肚大小,一天吞食十幾粒就足以滿足熱量需要。
▲日軍炮兵在吃飯,可以看出身體精壯
淞滬會戰期間的國軍部隊,得到了上海市政府連同上海市民的一致支援,上海各界甚至包括青紅幫流氓也積極支援國軍作戰,捐錢捐物,救治傷員,打聽情報等。作為中國最先進最發達的大城市,上海地區的輕工業發展在當時就已經十分發達,市面上各種物資也比較充裕,大量從市場上採購的罐頭、香腸、餅乾和麵包等直接送到了抗日將士的手中,這還不要說送到抗日部隊的大量大米白麵豬肉蔬菜等。
▲淞滬抗戰時候,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的日軍
不過,隨著國土不斷淪陷,國軍的伙食供應開始逐漸降低,不要說滿足高強度的作戰需要,甚至連一般的軍事行動所需要的熱量都難以做到,頂多也就是個維持。抗戰國軍一般是1餐3兩米飯,1勺青菜。1個月打2次牙祭,不過大多數國軍大多數還是找到什麼吃什麼。比如在雲南和廣西駐防的國軍也用芭蕉根切成小塊用水泡3天,之後切成絲炒著吃,主食則是雜糧米飯,但多是鹽水泡飯。住宿就是草棚子,用毛竹做架子,鋪上幹山草,晚上用油松條照明,國軍的病號飯以用鐵缸子裝的麵粉煮白糖的麵糊為最有名氣。
▲透過頭盔可以看出這是抗戰初期的國軍傷員們
大部分抗戰國軍一天兩頓飯,只有最精銳的部隊和軍校學員才能吃到一天三頓飯,這還是蔣介石親自過問的結果。什麼時候都有發國難財的無良奸商和腐敗官員,國軍士兵吃到的可不是現在超市裡那樣的大米,而是各類雜糧,甚至其中還有各種石子雜物,被戲稱為“八寶飯”,至於菜則是找到什麼吃什麼,很多時候就只有缺鹽燒油的青菜甚至鹹菜湯,沒胃口?你不想吃有的是人想吃。缺乏動物性食品,炊事班偶爾會有塊豬油,那也是炒菜的時候在鍋邊擦一圈而已,要想大塊吃肉機會很少。
▲位於陝西的國軍軍校學員準備吃飯
伙食不錯,不過更像是擺拍
駐紮在中條山的國軍部隊伙食供應尤其苦難,這裡本來就不是繁華之處,十幾萬大軍駐紮在這裡,所需要的糧食需要黃河對岸供應,然後由士兵背到山上,正常存量不足三天,不要說肉類和蔬菜,連鹽都缺。吃飯的時候長官們面前有一碟鹹菜,當兵的都嫉妒的眼睛發紅。過年的時候要是每人能吃上一兩豬肉,士兵們興奮地嗷嗷叫。就這樣的伙食水平,中條山戰役一開打就已經註定結局,很大程度上說,國軍將士不光是被日本人打垮的,更是被活活餓垮的。
▲國軍士兵在從飯桶裡搶著撈飯
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抗戰國軍飲食第一的就是駐印的新1和新6軍了,但是就是無比單調,缺乏青菜,每天2個大鐵桶,1個裡面是午餐肉燉菜,1個是煮餅乾。但是在營區的飲食還是不錯地,所以國軍駐印軍的戰鬥力強,體力和精神面貌渙然一新。豬肉4兩,牛肉4兩,蔬菜半磅,大米20兩,但是菜和肉是一鍋燴地,1人1餐1勺。連以上軍官是4菜一湯,而且這裡的國軍工資待遇也好,1個月3美圓,可以購買90斤大米。而在國內就是待遇最好的學生兵,一個上等兵也才17個法幣,大約2-3盒煙錢,為了獎勵這些從軍學生,國軍把所有從軍學生的軍銜全部定為上等兵。
▲美國教官訓練的駐印軍士兵
駐印軍所需主副食品由英軍來供給,按照英國給印度士兵的待遇供應。從糧食到蔬菜、食油、肉類甚至茶葉,都由伙房定期到給養站去領取,自行開伙。校級以上軍官待遇最好,供應所謂“校官給養”,每天有牛奶、麵包、水果等,還可以享受咖啡、香菸、糖果等奢侈品。部隊中的各級翻譯比較特殊,雖然不配戴軍銜,但享受“校官給養”,平時都穿美軍制服。尉級軍官以下則和士兵一樣吃大鍋飯,英方供應什麼就吃什麼,花樣不多,有時連續幾個月都是白飯加醃牛肉,連續幾個月又是洋蔥、土豆配罐頭,不太適合國人飲食習慣,但三餐管飽,營養也有保障,這樣的條件都是國內軍隊不可企及的。
為了吃得好一點,下級軍官一般會每月每人拿出10來個盧比,湊在一起,由伙房額外加點菜。許多官兵則一有機會就到鎮上的華僑飯館,因為那裡提供中國風味的飯菜,如餃子、麵條、炒菜等,只是價錢極貴,一盤炒豬肝要3個盧比,一箇中尉的月薪也只能買上30盤,但仍趨者若鶩,因為大多數人都受軍隊裡傳統的“生死有命”思想的影響,認為不知道能否最終活著回國,乾脆全部吃掉拉倒。
▲當年駐印軍吃的大名鼎鼎的英國鹹牛肉罐頭
現在還可以在網上買到,嚐嚐?
相比之下,遠征軍要差一些,1個在緬甸和雲南作戰的典型的遠征軍的形象是頭帶M1鋼盔,穿著灰暗的土布軍裝和草鞋,身上還套著美國橡膠雨衣的來自中國西南地區計程車兵。國軍還有一手就是用大木桶淹著酸菜,這樣做飯只要做米飯就可以了.菜自然就是酸菜了.這可是抗戰遠征軍的標準伙食。但國軍也有出醜的時候,比如第一次到緬甸的部隊,從英國那裡得到了一批軍用壓縮餅乾,大家感覺很好吃,就拼命的吃,結果第2天都肚子疼.胃部痛漲難忍。這裡要說一下,英軍在緬甸的部隊很多都是印度兵,因為長期吃素食,導致其排便異於常人,日軍在攻佔英軍兵營的時候繳獲了大量補給,其中就發現裝在罐子裡的許多灰白色,手指頭大小的東西,日軍以為這是沒見過的點心或者什麼的,結果嚐了嚐覺得味道不對,知道真相後的日本士兵不知道有沒有崩潰掉。
▲駐印軍的精神風貌就不一樣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箇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二戰中,美國針對中國軍隊長期缺乏營養,體力較差,影響戰鬥力。
▲抗戰國軍軍官聚餐,沒戴軍帽的貌似是衛立煌將軍
由美國營養專家提出供給標準(每人每日發給):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類: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鹽: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1945年2月28日,蔣介石批准了這個標準。相繼在貴陽、昆明、百色等軍中試行。國民黨陸軍1945年伙食標準(1斤=600克.1斤=16兩.1兩=37.5克.1錢=3.73克)中熟米:27兩
蔬菜:1斤
肉類:一兩四錢
豆類:一兩四錢
油:六錢
鹽:四錢
燃料:二十四兩。
當然,這只是個標準,按照國軍上下習以為常的剋扣,能吃到士兵嘴裡的就十分有限了。
▲正在吃飯的國軍士兵,笑容很親切
不知道能否活到戰後
抗戰開始後,作為國民革命軍屬下的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從民國政府那裡領取補給,當然是按編制發放,要是按照我黨部隊的實際規模,根本就滿足不了。37-41年發放2700萬法幣工資,37-41年給八路軍發放37.5萬套草黃軍裝,22.5萬個草黃軍帽,27萬條草黃綁腿,草黃襯衣襯褲27萬套,11萬套灰棉衣棉褲。14.7萬套灰軍帽綁腿,18萬件白襯衣,7.2萬件棉大衣,7.6萬件棉背心,8.9萬條軍毯,皮鞋皮帽各3萬套、這還不包括國軍將領私底下的贈送。
平型關戰役後,林彪身著繳獲的日軍大衣清晨跑馬,由於天色昏暗被國軍哨兵誤擊幾乎喪命。衛立煌深感不安,為國共合作抗戰大事計,下令撥給八路軍步槍子彈一百萬發,手榴彈二十五萬枚和牛肉罐頭一百八十箱。有些人說國民政府沒有給我黨領導下的部隊一槍一彈這是不正確的,畢竟,某高階將領就是藉著去重慶領取資金的時候帶著一半法幣跑路的。
▲注意,這可不是正規八路
是我黨領導下的日本士兵反戰聯盟
皖南事變後,國軍開始對各個根據地實行封鎖,延安普通工作人員的伙食是小米飯加土豆、 白菜湯,有級別的老同志才會配給一些大米。115師的師長林彪幾次請戰地記者柯華吃飯,每次也不過是燉一隻老母雞。我黨被迫進行了古代先賢開始的大生產運動,好處之一就是明顯改善了八路軍的伙食,隔三差五可以喝一頓羊肉湯打牙祭。南泥灣的牛羊、南瓜、小米飯養壯了八路軍戰士,也伴著他們度過了艱苦的抗日戰爭。山東百姓同樣用煎餅大蔥供養著自己的隊伍,揹包上綁著幾根大蔥的山東“土八路”,小米加步槍”也再簡練不過的形容出了共產黨軍隊的形象。
▲據稱是在南泥灣的八路,很洋氣嘛
抗大學員曾這樣回憶1938年到1940年間,在抗大的生活 “衣服只發一套,無換洗的,只好在星期天到河邊脫光衣服,一面在河裡洗澡,一面洗衣服,等衣服幹後穿上才返校。每月只發一元錢零花錢。住的窯洞要自己挖,吃的糧食和燒的柴火到幾十裡地以外去背扛,吃的多數是小米飯和山藥蛋。每個學員都要剃光頭,有的學生還因為要剃光頭而哭鼻子。”老百姓殺豬的時候去幫忙,然後把他們不要的豬大腸收起來煉油,朋友來的時候,小米飯拌豬油是無上的美味。
▲看軍帽就知道了,又是反戰聯盟的日本友人
陝甘寧邊區政府於1943年1月間,還規定了如下的自給標準(當時皆舊秤16兩一斤)機關自給方面:(1)九個月以上的蔬菜;(2)每人每月肉2斤,調料6元;(3)每人每年過年過節肉2斤;(4)每人熟毛2.5斤,單鞋1雙,襯衣1件,肥皂兩條;(5)每人每年文化娛樂費50元,修理補充費120元;(6)照顧小廚房待遇的病號所需的開支,個人自給方面:毛巾兩條,牙刷兩把,精鹽4兩(125克),單鞋1雙,襪子2雙,用公家發的熟毛打成毛衣1件,毛襪1雙。
▲在延安的美軍觀察組享受八大碗招待
旁邊樂呵呵的彭老總
1944年9月19日晉綏邊區行政公署頒發的供給標準為:
(1) 口糧(每人每天):軍隊系統小米1斤8兩(750克);政、民系統的幹部小米1斤6兩(687.5克);交通員、戰士等小米1斤8兩。
(2) 伙食(菜金,每人每月):大灶肉2斤,油15兩(468.75克),鹽1斤,菜45斤,炭45斤(燒木炭者加倍);小灶肉4斤,油1斤8兩,鹽2斤,菜45斤,炭75斤(燒木炭者加倍)。
(3) 政、民系統津貼(每人每月):行署正副主任小米3鬥(每鬥26斤,共39公斤),臨時參政會正副議長、駐會委員、行政委員小米2鬥。專署專員、行署處長及其以下工作人員發本幣,專員、行署處長津貼25元,縣長、專署行署科長等20元,區長、縣政府科長等15元,戰士、班長等5元。
(4) 婦女衛生費:女幹部生育時,除統籌部分發給標準布1匹、棉花2斤外,由各所在機關自給雞3只、紅糖1.5斤(750克)、雞蛋60個、麻紙300張(雙生子除布、棉花外,其餘加倍發給),並在產前一個月、產後一個月,享有小灶標準待遇。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享用八大碗
這在當時可是最豐盛的菜了
1945年1月,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規定的供給標準,例舉主要專案如下:
口糧(每人每天)
機關人員白米1斤8兩(750克);
部隊人員白米1斤10兩(812.5克);
機炮部隊、軍工廠人員、教導隊、海防隊白米1斤12兩(875克)。
伙食費(口糧在外)
菜金:
兵團每人每天蔬菜2斤,油5錢(15.625克),鹽5錢,柴2.5斤,燒茶、洗澡、洗腳、洗衣服用柴1斤,也就是每人每月食油、食鹽各15兩(468.75克)不到1斤(舊秤1斤=16兩),折價開支。
肉金:
主力兵團每人每月肉1斤,按市價實報實銷。並規定每月1日、16日集體購食,非特殊情形者不得發現錢。地方兵團主力每人每月肉12兩(375克),區常備隊以下0.5斤。
津貼費:
普通津貼:主力兵團每人每月按20斤米定價發給,地方兵團主力按10斤、區常備隊以下按6斤發給,並規定每月25日發(每斤米約合今人民幣1.5元)。
肥皂:4至9月每月一塊,其他各月每月半塊。此外,婦女每月草紙50張。
幹部保健:
排以上幹部實行普通保健,每人每月供給的數目為:排級,豬油0.5斤;
連、營級,豬油1斤,豬肉1斤;
團級,豬油1斤,豬肉2斤,雞蛋30只;
師級,豬油1斤,豬肉4斤,雞蛋90只。
以上豬油、豬肉、雞蛋按定價折錢,與津貼費同時發給。
▲八路軍和日本反戰同盟一起吃飯
總的來說,由於根據地的建設,到了抗戰後期,我黨部隊的基本待遇是要超過大部分國民黨軍隊的,其中,也需要注意到那時候就已經建立起按照級別供應的等級制度,一般士兵吃的東西跟首長們吃的不一樣,下級去看望上級,往往都攜帶者繳獲的日本罐頭之類的,一般士兵是受到地方政府慰問的時候吃的很好,繳獲日偽物資的時候也吃大吃一頓。國軍士兵雖然也大致如此,但平時的伙食發放被剋扣太正常了,相比之下,我黨領導的部隊那個時候還沒有這樣的問題,早在紅軍時期就確定了貪汙十個大洋槍斃的制度,加之不斷地政治運動,誰還敢讓別人抓自己這樣的小辮子。
▲抗戰前的國軍精銳在吃飯,看起來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