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德格朗(1892-1923),芬蘭著名的瑞典語女詩人,北歐文學史上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未來主義的影響。不幸的是,31歲時死於肺結核和營養不良。她在世時沒有獲得讀者和文學界的認可,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了她的作品的文學價值。現在,伊迪特·索德格朗被公認為是北歐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星 星
索德格朗(芬蘭)
當夜色降臨
我站在臺階上傾聽;
星星蜂擁在花園裡
而我站在黑暗中。
聽,一顆星星落地作響!
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
北島 譯
賞析:
靜謐的夜晚,詩人獨自站在夜幕下,她在傾聽、捕捉大自然的天籟之音……
頭頂星空浩瀚,一顆顆星星像寶石一樣晶瑩閃亮,還有流星悄悄劃過。詩人簡單幾句,便營造了一個極其浪漫的夜景。
流星向遠方墜落,詩人聽到了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合理的想象:這寶石一樣的星星就墜落在自己的花園草地上。
星星的光,微弱,一點一點的,黑夜裡卻給人以溫暖和希望,是作者對美好的期待。
最後兩句,詩人是否在向“你”提出善意的建議,其實,更多的是在對自己喃喃自語。
索德格朗是一個美麗的女子,當她穿著飄動的長裙,赤腳在草地上走過,微風吹起她的長髮,是不是很“仙”的一幅圖畫……
此詩含而不露、露而不浮的藝術手法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極大地擴充了此詩的心理空間。(子磊)
劉年,本名劉代福,出生於湘西永順,詩人。2010開始從事文學工作,先後在《邊疆文學》 《詩刊》擔任編輯。現在從事詩歌散文的創作與教學工作。
◎ 黃河頌
劉年
源頭的廟裡,只有一個喇嘛
每次撿牛糞,都會摟起袈裟,赤腳蹚過黃河
低頭飲水的犛牛
角,一致指向巴顏喀拉雪山
星宿海的藏女,有時,會舀起魚,有時,會舀起一些星星
魚倒回水裡,星星裝進木桶,揹回帳篷
此詩三節,分別截取了黃河源頭三個極具代表性的畫面。
第一節,廟裡喇嘛的修行,寫人。寫人對神秘大自然的皈依。
第二節寫犛牛、雪山,寫物。雪山是源頭,表現的是對大自然崇高的感恩情懷。
第三節,寫藏女,回到寫人,寫出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這也是古老的黃河精神,恆久的魅力,劉年將此詩取名《黃河頌》,內容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主題。
劉年有很強的語言提煉能力和表達能力,三個場景的提煉抓住了黃河之魂。而散文化的長短句式的排列,呈現了漢字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與魅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詩的形成。“行吟者劉年”騎著一輛摩托車而奔行了許多地方,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歌。那麼,這首詩也是他在行走中寫就的嗎?
詩中提到的三個場景,在大型紀錄片《黃河》中分別有所呈現。這給寫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寫作不一定要“在場”,但一定要有“在場”的概括與表達能力。(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