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記者彭冰潔,通訊員王越、朱文海、宋松遠
寫在前面
他們是部隊建設的忠實奉獻者,披荊斬棘,初心不變,用青春述說戰士的赤誠和擔當;他們是強軍興軍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戎馬半生,熱血不涼,用堅守書寫軍人的使命與榮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老兵。
又是一年退伍季,讓我們一同走進老兵們的“獨家記憶”,回望他們軍旅生涯中難以忘懷的人和事,傾聽那些他們從未說出口的話與情。
初冬時節,晨曦微露,寒風凜冽。
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機場,一架架直升機昂首挺立,一級軍士長侯永亮和他的徒弟彭曉陽,正在進行戰鷹起飛前最後的例行檢查。
修了30年的直升機,侯永亮早已聽慣了它的轟鳴聲。
“以前,總覺得這玩意有點吵;現在馬上要離開,以後再也聽不著了,還真是有些捨不得。”
侯永亮佇立在機庫門前久久不願離開,看著直升機騰空而起,他的思緒隨之飄向遠方……
“幹機務是有傳統的,你怎麼樣,你的徒弟就怎麼樣。”這是侯永亮的師傅郭文貴在他初次接觸機務工作時說的話,“你可不能丟我的臉!”
剛到單位不久,侯永亮就遇到了師傅郭文貴——一名有著近30年空中機械師經歷的老班長。
侯永亮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時每天一睜眼就會被師傅“數落”不停,從抹布擺放,到油料加註,再到飛機的整體檢查,郭文貴的標準格外嚴苛。
因此,別人做一遍的工作,侯永亮都會反覆練習四五遍,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熟記於心。也正是在這樣的“極限訓練”下,他成為同批新兵中第一個放單的空中機械師。
“是他教給我:機務工作跟做人一樣,容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腳踏實地。”多年以來,侯永亮始終記著師傅的殷切教誨,並將它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貫徹到鑽研技術和帶教學兵中。
歲月荏苒,“小徒弟”侯永亮也成了旅裡的“大師傅”。
2015年,某型直升機某機械部件達到使用壽命,數架直升機的部件需要一次性更換。面對如此高強度的任務,一些老班長打起退堂鼓,建議統一返廠更換。
“這是多麼難得的學習實踐機會,不抓住就是遺憾!”侯永亮主動請纓,擔任總負責人。
為了提高更換效率,他帶領相關成員認真查閱規程、研讀資料,梳理出更換部件的具體步驟、分工方法、重要事項等,利用相機把更換過程整理成影片資料,以供學習參考。
短短兩個月時間,他不僅高標準完成任務,還帶出一批機務人才。
從塞北大漠到南海之濱,從東北莽原到高原戈壁,侯永亮的飛行航跡不斷延伸,已經成為享譽軍內外的“技術大拿”。
但他始終難忘,當年從師傅郭文貴那裡獲得的關懷和幫助。
無論多忙,每年新學兵新學員下連,實習帶教的第一課和最後一課他總是親自上場;把加油忘蓋油箱蓋、艙門忘記關保險等常見易錯情況處置梳理成順口溜,幫助新同志儘快熟悉工作;與年輕人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經驗體會,以老大哥的身份幫大家排憂解難……
入伍30年,侯永亮順利完成近千次出航保障任務,先後帶教學兵達800多人次,培養出百餘名航空機務人才,其中有10多名空勤幹部和20多名空勤機械員,已經成長為機務維護崗位上的中堅力量。
“師傅,再發呆趕不上早飯啦!”
徒弟彭曉陽的聲音,打斷了侯永亮的思緒,伴隨著清晨的陽光,師徒兩人一同向食堂走去……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