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孫子兵法·軍形篇》
古往今來,攻守關係的轉化歷來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尤其在戰場上處於防守被動之際,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透過不斷製造假象“示之以形”來迷惑敵人,讓敵人作出誤判,從而扭轉戰場格局轉守為攻。
在1947年2月的萊蕪戰役中,戰神粟裕就曾巧妙利用“示敵以形”的高明戰術耍得國民黨軍31萬人團團直轉,最後僅以較小的代價就迫使5萬蔣軍向他亮起了白旗。
一
1946年6月,蔣介石政府罔顧全國人民和平建國的夙願和筆跡未乾的《雙十協定》,竟悍然向我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
一時間,硝煙瀰漫、火光沖天,東北、陝北和山東解放區處於國民黨軍的兇猛攻勢之下。
山東,東臨大海,西連中原腹地,北靠京畿重地,南收“魚米之鄉”的江蘇,且津浦線、隴海線、膠濟線三條貫通八達、聯合海陸的主要鐵路大動脈在此交集。
元末明初,朱元璋興師北伐採取的策略是先取山東;靖難之役時,朱棣曾數度折戟于山東,險些葬送一代明君的宏圖大業。
以山東為中心,向西可直抵中原腹地,向南可進逼南京,向東則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向北則能直趨京畿,堪稱天下命脈繫於齊魯!
對於山東戰場的重要性和所具有的戰略性意義,國共雙方自然看得是無比透亮。
為此,中共方面在山東戰場投入了除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外,還有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兵力配置已佔到解放軍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而國民黨方面也不甘示弱。為了拿下山東這塊戰略要地,在陳誠的建議下,蔣介石親自主持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出動23個整編師(軍)53個旅共31萬人的兵力,妄圖在津浦、隴海和膠濟三條鐵路線和魯西南徹底消滅華野的主力。
國民黨軍方面之所以要集中龐大的兵力興師動眾,除了山東險要的地理位置外,還在於蔣介石集團身邊的高參們認為經過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後,華野“傷亡慘重,不堪再戰”。
事實上,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使得國民黨損失總兵力高達七萬多人,而華野損失兵力加起來也不過15000餘人。
按說,兩場戰役中,蔣軍總損失兵力幾乎是華野的5倍,傷亡慘重的應該是國民黨軍。但實際上,在蔣介石集團發起全面進攻階段,國民黨軍在全國總兵力就有400多萬,他們擁有飛機大炮和各種先進武器,統治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區和絕大部分城市。
而反觀此時解放軍方面,其正規作戰部隊不過才100多萬人,武器裝備方面主要是“小米加步槍”,解放的區域幾乎也都是貧窮、偏遠的山區,並且各個解放區之間大多被割裂開來,100多萬人的部隊,撒在星羅棋佈的各個破碎根據地上簡直聊勝於無。
因此,國民黨方面即便損失個七萬餘人,在龐大的總兵力基數面前,相較於解放軍實在不值一提,相比之下,共軍損失15000餘人較之於自身不可謂損失不輕,這也就是蔣介石集團認為我軍“傷亡慘重,不堪再戰”的原因之所在。
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如意算盤尚遠不止如此。在他們看來,透過一輪又一輪的戰役後,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一路從蘇中被攆到蘇北,從蘇北又被攆到魯南,現在又從魯南被趕到了魯中,整體戰略上他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並且,蔣介石認為,華中野戰軍從蘇中、蘇北撤出後,留下了大片富饒的土地,解放軍騰出的地方越多,他們佔的地盤越大,勝利的希望也就越大。
在國民黨方面,他們的小算盤打得噼裡啪啦地響,“唯地盤論”的後果便是忽略了國共雙方有生力量的此消彼長。
在一系列的國共雙方交戰中,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確實也在不斷向北退到了山東境內,但在這個過程中,透過一系列戰役,退入山東的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併為華野,我軍的兵力更加集中,武器也有相當改善,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而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在戰爭中被不斷消耗,留下來的大片土地又迫使其不得不留軍駐守。
從蘇中到魯中一路下來,國民黨軍損失兵力高達20多萬,但迷信“地盤中心論”的國民黨軍不僅沒有意識到潛在失敗的危險,反而大言不慚地叫囂:
“共軍大勢已去,國軍部隊雖略受損失,但就全盤戰局而言,實屬莫大之成功!”
二
國民黨在山東要打一場區域性大型戰役的“魯南會戰”後,素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被蔣介石派往徐州督戰,替換此前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中頻頻敗北的薛嶽。
陳誠一到徐州就說:“黨國成敗,全看魯南一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話雖如此,打仗可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倖的。前番,堪稱一代名將的薛嶽也都屢屢慘敗於粟裕之手,足見這個人是不好對付的。
而陳誠能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混成蔣介石身邊的“大紅人”,靠的可不全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之術。僅在抗戰時期,陳誠就指揮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鄂西會戰等超大規模的戰役,若論大兵團作戰能力和經驗,陳誠並不輸於薛嶽,而從其所處的職位和經歷上看,他又有著薛嶽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和視野。
因此,蔣介石派陳誠督戰徐州,讓他作為“魯南會戰”的前線最高決策指揮官不是沒有來由的。
但戰略與戰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毛主席曾教導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話誠不欺吾輩也!
簡言之,戰略的成功實施最終要靠戰術的靈活運用,否則,心中有再好的雄圖偉業,一旦人浮於事讓戰術處處落敗,到頭來註定只會是一場奢夢!
陳誠不是不懂這個道理,為此,他深刻研究了此前慘敗的系列戰役後發現,宿北戰役,敗在強弱分離,魯南戰役,敗在孤軍突進。
說到底,這是蔣軍內部失和所造成的。如何破解國民黨軍內部各自為戰、相互傾軋的局面,便成為擺在了陳誠面前很重要的棘手問題。
經過苦苦思索,一個“天衣無縫”的全面作戰計劃開始在陳誠腦海裡釀成形:
以臨沂為“爆破”中心點,組織南北兩個突擊集團齊頭並進,南線由陳誠親自指揮,以歐震兵團為主突擊集團,從隴海路向北發起進攻;北線由王耀武指揮,以李仙洲集團為輔助集團,從膠濟線向南猛攻。同時,調集王敬久兵團到魯西南,以隔斷華野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聯絡,並伺機參加魯南、魯中作戰。
南北兩大突擊集團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戰法,兩大突擊集團逐漸會師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以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華野。
不僅如此,戰術上陳誠也充分吸取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經驗教訓。
南線的歐震兵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北平推時,左路摻雜著胡璉的整編第11師;中路加入了張靈甫整編74師;右路夾雜著黃百韜整編第25師。
陳誠在解決了部隊可能出現的強弱分離、孤軍突進的問題後,將此戰術命名為“爛葡萄裡夾硬核桃”,並自鳴得意道:“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脹死老母豬!”
而陳毅得知後更是哈哈大笑,將此戰術戲謔為“豆腐渣脹死老母豬戰術”。
三
不得不說,儘管陳誠所使用的這套戰術名稱不雅,但實操效果頗佳。粟裕派出一個主力縱隊從正面阻擊中路之敵,試圖引誘兩翼敵軍放膽前進,以便擇機殲其一路。
可沒想到,左右兩路非但不肯冒進,反而立即向中路靠攏,緊緊抱成一團,像只刺蝟一樣,讓華野都無法下嘴。一俟華野撤離,三路蔣軍又齊頭並進,穩紮穩打,每天以平均6公里的龜速向北運動,著實讓華野難以找到殲敵之機。
也就在這個時候,北線的李仙洲集團卻已經從濟南附近的章丘南下佔領了萊蕪。46、73、12三路大軍從新泰、鋼城、萊蕪宛如“一字長蛇陣”般排開,兵鋒直指臨沂東北的蒙陰。
南線一時尋不到戰機,北線的李仙洲已是大軍壓境,再這樣下去,華野就會被蔣軍的31萬大軍圍攻,怎麼辦?!粟裕急得直撓頭。
正在粟裕苦苦思索之際,陳毅的一番話點醒了他:何不暫時放棄南線,調轉主力猛攻北線呢?
此話說來容易,做來就難了。行軍打仗不是“過家家”,華野11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約27.5萬餘人(不包括第11、第12縱隊),調動這麼多的人向北移動,怎麼躲得開老蔣的空中偵察機?
即便曉宿夜行,20多萬人的糧草、彈藥等大批物資,如何又能在短時間內運抵隨軍前線?
除此以外,部隊從蘇中撤到蘇北,蘇北撤到魯南,魯南又北上魯中,一路上明明打了許多勝仗,卻不斷北撤,戰士們心裡怎麼想?
這些都是粟裕所要考慮的問題。但粟裕反覆忖度後認為,在華東局的直接領導下,依靠老解放區人民的熱情支援和嚴密有力的組織工作,這些問題最終是不難解決的。難的問題是,華野主力突然消失,怎麼向老蔣解釋?向陳誠解釋?向王耀武解釋?
一旦南線發現華野主力全部北上,會不會潮水般地壓上來?倘若精明狡詐的王耀武發現我軍主力北上,他會不會落入我軍分割包圍的圈套?
儘管華野主力北上存在諸多困難,但並不意味著全力對付李仙洲集團這條路行不通。
在粟裕看來,首先,南線的歐震集團有8個整編師,北線的李仙洲集團只有3個軍,敵兵力較少,華野主力完全可以發揮出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李仙洲部的優勢。
其次,李仙洲集團戰鬥力弱,內部46軍的桂系、73軍的中央軍與12軍的東北軍之間互有齟齬,且派系林立、傾軋不斷,李仙洲本人軍事上沒有什麼同我軍作戰的經驗。
最後,李仙洲集團裡的桂系46軍軍長韓練成是我黨秘密黨員,只要李仙洲有什麼風吹草動,我軍也將會第一時間知曉。
在腹背受敵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雖然陳毅提出放棄南線,轉攻北線的設想困難重重,但也不失為一條脫離險境轉守為攻的合理意見。
要讓老蔣、陳誠、王耀武信服,相信華野主力仍舊在臨沂拼死固守就要“示敵以形”,製造假象欺騙蔣軍。
經陳毅這番話一點醒,粟裕眼前豁然一亮,他立即作出瞭如下安排:
一、以第二、第三縱隊偽裝成華野主力,在臨沂沂南地區構築三線陣地,節節阻擊,大張旗鼓與敵周旋,以讓南線歐震集團相信我軍主力部隊依舊死守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二、讓駐守蒙陰的魯中軍區二分割槽司令員封振武在蒙陰以北打出3個主力縱隊的番號,同時,在每個宿營地多搭草鋪,多擺放鍋灶,以迷惑李仙洲集團,從而遲滯其行動速度。
三、讓地方部隊進逼兗州地區,在運河上架設浮橋,又在黃河邊擺出籌集渡船,以製造華野主力大軍即將與晉冀魯豫野戰軍會合的假象。
四
在粟裕緊鑼密鼓地安排之下,攻打山東的31萬蔣軍果然中計。當南線的歐震兵團每天以平均6公里的龜速爬到臨沂附近時,我第二、第三縱隊早就準備好了聲勢浩大的陣仗與歐震兵團激戰,作出一番誓死守住臨沂的假象,讓陳誠誤以為華野的主力仍在拼死守衛臨沂。
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華野主力7個縱隊秘密集結萊蕪一帶,準備隨時殲滅李仙洲集團。
1947年2月15日,歐震集團經過一番“苦戰”後佔領了臨沂,蔣軍開始大吹特吹殲敵成果,最後報到陳誠和蔣介石案頭竟然變成了“殲滅共軍16個旅”!
好傢伙!整個華野都快被歐震集團全殲了!
蔣介石手底下的人狂吹特吹不打緊,就怕蔣介石本人也跟著胡吹亂叫。在收到“殲敵16個旅”的“捷報”後,蔣介石頓時腎上腺素飆升,顴骨青筋暴起激動地對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講:
臨沂收復後,黃河以南的共軍勢如破竹,不難於一個月內肅清,此後關內僅為黃河以北的問題,務望關外亦能積極整訓,期於今春南滿與熱北之殘匪同時肅清也。
不久,又一個情報被擺在了陳誠、蔣介石的案頭:華野的主力正準備渡過黃河,與晉冀魯豫野戰軍會合!
此時的陳誠一瞧,急了:歐震都攻下解放軍的老巢臨沂了,你王耀武在北線畏畏縮縮的,到底想要幹什麼!
原來,不同於蔣介石、陳誠在軍事上的白痴,王耀武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名將。此人作戰兇狠凌厲、眼光毒辣,對戰爭有著極度靈敏的嗅覺。
當年在宜黃之戰中,王耀武打敗林彪,在譚家橋之戰中,王耀武再敗粟裕,在此後的抗日戰爭中,王耀武於萬家嶺戰役、高安之戰、常德會戰等諸多戰役中,屢屢打得日本人丟盔棄甲。
粟裕“忽悠”得了蔣介石、陳誠,卻不容易讓王耀武上當。王耀武從攻佔臨沂和“圍殲共軍16個旅”的背後,發現了一般人都不曾注意的細節--------歐震集團在佔領臨沂之前,並未經過激烈戰鬥!
臨沂是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華野主力要果真在此,一定不會讓臨沂輕棄於人,雙方必然會刺刀見紅地狠狠幹上幾仗,戰鬥豈能不激烈?
最大的可能就是粟裕改變了作戰方向,主力直奔北線的李仙洲集團而來!
想到這裡,王耀武不禁一身冷汗,急令李仙洲集團火速後撤!李仙洲接到命令後連忙往後龜縮。陳誠看不懂王耀武到底唱得是哪一曲,心裡暗自直嘀咕:南線都佔領人家老巢了,你王耀武到底要幹什麼?
給老子繼續南下,再擅自後退者,殺無赦!
陳誠的一道道電令像催命符樣,儘管王耀武心知前方兇險難測,但不得不遵從上級陳誠的命令,讓李仙洲集團停止後撤繼續南下。誰叫人家“官大一級壓死人”呢?
在王耀武的命令之下,李仙洲集團在後退與前進的道路上徘徊不定,粟裕看到這一點後起初以為“大魚”要跑掉,再仔細分析後他發現這是國民黨內部指令不一釀成的,只要陳誠、蔣介石依舊相信華野製造出的假象,王耀武哪怕諸葛在世也恐怕是有心無力了!
事情的發展確如粟裕預料的那般,儘管王耀武變著法子想讓北線部隊退回去,以避免被粟裕圍殲的命運。奈何陳誠、蔣介石就像吃了鐵秤砣的王八一樣執意強令王耀武不得抗命!王耀武最終只得眼睜睜看著李仙洲集團落入粟裕設的圈套中,一場註定國民黨軍覆滅的大仗已是不可逆轉了!
五
摸清楚了國民黨內的門路後,粟裕終於放手實施起了他的殲敵計劃。
此時,桂系46軍前置,其軍長韓練成又是我軍的秘密黨員,要吃掉46軍很容易。但如果先打非嫡系的46軍,王耀武不僅不會讓後面的73軍、12軍主力相救,反而極有可能讓後置的這兩個軍火速北竄,殲滅戰就變成擊潰戰了,這樣就無法取得全勝。
對此,粟裕決定先殲滅後置的73軍和12軍,再消滅46軍,可沒想到計劃剛制訂,狡詐的王耀武發現情況不妙命令46軍撤到萊蕪與73軍兵合一處。
粟裕見此只好提前完成合圍發起了萊蕪戰役。戰鬥打響後,華野對萊蕪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此時城內的國民黨軍早已軍心渙散,人人都想向北突圍以求得一線生機。小小的萊蕪城內頓時擠滿了困獸猶鬥的各路國民黨大軍。
粟裕本打算想攻入萊蕪一舉殲敵,奈何萊蕪城高牆厚,強攻只會徒增傷亡得不償失,華野遂在粟裕的指令下采取“圍三缺一”的打法,讓出北面一條“生路”,突圍而出的敵軍哪裡還顧得上圈套不圈套的,5萬蔣軍紛紛往北逃竄,結果全部落入了我軍在芹村、高家窪一帶設定的“口袋陣”裡。
5萬餘人擁擠在東西僅三四公里,南北僅一二公里的狹小範圍內,人馬車輛輜重擠成一團,而潛伏在李仙洲集團的韓練成早已在突圍之前脫離了46軍,結果致使原本本就混亂的蔣軍變得更是極度混亂。
華野見敵軍完全落入擁擠的包圍圈,遂用重火力進行持續打擊覆蓋,短短3個小時,5萬餘人便向粟裕亮起了白旗,陳毅不無感慨地回憶說:
“五萬敵人擠在一塊長三四里,寬一二公里的山溝沙灘上,我炮兵一炮打到敵司令部的騾馬隊,騾馬又跳又叫,全盤混亂。士兵都叫喊‘繳槍,繳槍,老子這輩子沒有打過這樣的仗!’就投降了,戰鬥總共不過三小時。”
萊蕪戰役結束後,加上南線和膠濟線的配合作戰,我軍僅以傷亡6000餘人的較小代價取得了殲敵7萬餘人的巨大勝利。
蔣介石獲悉“魯南會戰”一敗塗地後,罕見地朝著王耀武破口大罵:
“這樣的失敗真是恥辱,你是不能難辭其咎的。萊蕪既已被圍,你為什麼又要撤退?這次你選派的將領也不適當,李仙洲的指揮能力差,你不知道嗎?”
王耀武有口難辯,只得把憤恨發洩到國民黨自身問題上:
“5萬多人,不知不覺就被打光了,老子就是放5萬頭豬,叫共軍抓,3天也抓不完哪!”
萊蕪戰役沉重打擊了國民黨,我軍趁勢將魯中、渤海、膠東、濱海四大山東解放區連為一體,華野的整體實力突飛猛進,武器裝備由此大大改善,蔣介石不得不放棄全面進攻轉而改為重點進攻,解放戰爭不久進入了戰略反攻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