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2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張玲玲)7日是大雪節氣。進入大雪節氣,市民應該如何“養”、怎麼“動”、咋“進補”?記者諮詢了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健康管理中心的廖水亨主治醫師。
“入冬後,許多人身上裹得像粽子,卻往往忽略耳朵和足部保暖。” 廖水亨指出,中醫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並且耳朵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處於神經末梢,血流量少、熱量少,除了耳垂,其它部分只有較薄的面板包著軟骨,容易受寒。與耳朵相似的還有腳。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而且皮下脂肪較薄。腳受寒易使人體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寒冷天氣外出,特別是在騎腳踏車或電動車時,建議戴耳罩或圍巾;回到家中,勿脫掉襪子。
其次,進入大雪節氣,榕城室內較乾燥,人體需要更多水分滋養,才能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同時,許多人有冬季進食溫補之品的習慣,產生的內熱易消耗津液,出現口乾、咽痛等“上火”表現。因此,冬季也應該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寒冬飲食進補,一般重補腎、多吃“黑”。黑色食品可補養腎氣,以抗嚴寒。比如: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黑菇、黑桑椹、海參、紫菜、烏骨雞等。
第三,冬天是陽氣潛藏、養精蓄銳的季節,因此,運動方面應做到強度適中、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為佳,不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老年人可選擇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操。
來源:福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