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發現身上莫名長出幾個“小肉揪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肉揪揪”叫疣,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毒性面板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的面板和黏膜的病變。疣系人類乳頭瘤病毒所致,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染,面板損傷是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也可透過汙染物間接傳染。
不同部位的“小肉揪揪”有哪些特點
“小肉揪揪”有幾處好發部位,可能與各部位的解剖和組織學特點及環境因素有關。
1 發於指背、手背、足背、甲緣等處
多見於青少年。通常並無自覺症狀,部分可自行消退。
2 發於頸部和眼瞼
頂端有角質的柔軟細長突起,長度數毫米。
3 發於頭皮部
在同一個柔軟的基底上叢生出參差不齊的指狀突起,其頂端為角質樣物質。
4 發於足底前部受壓部位
多單側發生,數量不定。發病多與壓迫、摩擦、外傷、多汗等因素有關。觸痛明顯,捏擠痛甚於按壓痛,病程長,但部分可自行消退。
5 發於面部、頭皮、手背及胸部等處,尤其顳部
常見於中老年人,常伴有皮脂溢。屬於老年疣,又稱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種良性表皮腫瘤,可能有顯性遺傳傾向。
6 發於隱私處
常見的是尖銳溼疣,潛伏期為1個月至半年以上,平均3個月,治癒後可復發,也可與其他性病伴發,病程過久可轉化為鱗狀細胞癌。
長出“小揪揪”後該如何治療
除少數泛發者外,應以區域性治療為主。包括外用藥、區域性注射、液氮冷凍、電灼、二氧化碳鐳射治療。“小肉揪揪”數量少者,可用銳器刮除,或用鑷子從疣基底部以30度角用力向前快速推除,創面塗碘酒後壓迫止血包紮;凸出明顯者,可用絲線緊貼根部結紮。
老年疣一般不需治療,必要時可用二氧化碳鐳射、冷凍、電烙等療法,懷疑惡變時可手術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尖銳溼疣需保持區域性乾燥、清潔。巨大或帶蒂的尖銳溼疣需手術切除。抗病毒藥物注射療法用於頑固病例或復發的病例。
來源:健康諮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