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切入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是從網際網路電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千千萬萬個店家的角度?是從當下的既得利益者的角度,還是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角度?
複雜的問題不能從單一維度來判斷好與不好,應用辯證的思維,從多元化的角度來平衡思量
網際網路電商經過10餘年的快速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快捷,但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所在。電商發展初期,各個平臺上,主要是商戶與商戶之間的同質化競爭,薄利多銷,誰的成本相對較低,誰就能更好地佔領市場,正是因為如此誕生了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發展到了現在,很大一部分演變成了廠家與廠家之間的惡性競爭,長得一樣的產品價低者往往更有市場。這就造成了大量二線品牌,無法透過品質質量的提升來獲取市場,企業也就無法成長,也就沒有能力提高一線工人的工資待遇。站得更遠點兒可以說不利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從就業的角度,電商的大行其道,以及直播帶貨的興起,都是擠壓了傳統實體店的生存空間,大量的人員因此失業,保就業的目標難以實現,城市沒了蓄水池,大量的失業人員被迫變成了自由職業者(據說有兩億人,無從考究)。
從共同富裕的角度,電商及直播帶貨最終受益的只是頭部極少數人,以及國外資本,不利於共同富裕的推進。
從商品的流動方向來看,顯然經過多年沉澱的沿海城市更具有優勢,大量資金透過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流向沿海地帶,中西部地區稅收不會好看。
從應急保障裡說,城市裡無數個實體店,在遇到大災大難時,會像無數個白細胞一樣成為一道防線,而此時是不能指望物流配送的。
總體而言,過度繁榮的電商應該是弊大於利的,不是說電商不好,這是一個如何平衡的問題,現階段要做的是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把產品品質提升上去,促進中國製造產業升級,讓中國製造不在是低端的代名詞。不應給予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太多稅收優惠,嚴查平臺商家是否偷稅漏稅,面對更廣的消費者群體,應該透過稅收來實現實體商超與網際網路電商平衡共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