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亞歷山大還做了一件事。對現有馬其頓軍團的編制做了大幅度的調整。除了保留傳統的馬其頓重灌步兵方陣,他又開發了一個新的兵種——持盾衛隊。這支部隊由3000人組成,手持短槍和小型盾牌。雖然戰鬥力低於重灌步兵,但是機動性大幅增加。既可以配合重灌步兵,也可以配合騎兵。根據這支部隊的屬性,非常類似現代的特種部隊。在戰場上,當重灌步兵防守的時候,這支特種部隊可以輕鬆穿插到敵人後方發動攻擊。
隨著持盾衛隊的誕生,亞歷山大的戰術已經趨於成熟。從技術角度,他的成就已經遠超時代。先是讓騎兵成為主戰力量,接著又建立了持盾衛隊這種類似現代特種部隊的兵種。種種改變,都讓人聯想到現代戰爭中的核心理念——機動性。可以說,亞歷山大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把對這個理念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
瞭解了這些內容,對於他之後取得的軍事成就,我們只會覺得理所應當。再也不會像有些歷史學家那樣,認為亞歷山大在軍事上的勝利是偶然性因素決定的。
出發前,亞歷山大任命了各兵種的指揮官。重灌步兵的指揮權交給了老將帕米尼歐,持盾衛隊的指揮官由帕米尼歐的次子,僅有23歲的尼卡諾擔任。亞歷山大最愛的騎兵的指揮官當然是由他親自擔任。
公元前334年,東征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了亞洲。對於亞歷山大而言,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終於開始一步步實現。他就像一個普通的旅行者那樣,把部隊的指揮權委託給帕米尼歐,自己則帶著親兵跑到特洛伊古戰場觀光去了。
從亞歷山大開始籌備東征,波斯方面就已經開始密切注意希臘半島的動向。馬其頓的迅速崛起實際上早就引起了波斯王朝的注意。對於這個新興的王國,波斯方面本來認為至少還要再等十幾年才會出現衝突。令人費解的是,僅僅幾年後,剛剛接班的新國王就大張旗鼓的開始了東征的計劃。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本來是非常緊張的,畢竟,如果希臘半島的國家傾巢而出,還真是不易對付。但最新的情報顯示,由一個毛頭小子率領的馬其頓軍團僅有3.5萬人。大流士三世懸著的心立刻放下了,只帶著3.5萬人就想來挑戰萬王之王的波斯王,無疑是自尋死路。教育這種不知輕重的年輕人,還用不著他親自帶隊。於是,他把對付亞歷山大的任務交給了駐紮在小亞細亞的希臘僱傭軍將軍門農。
門農不愧為優秀的統帥,接到命令後,很快就召開了作戰會議。在會上,門農提出了堅壁清野的戰術。由於亞歷山大的部隊剛剛進入亞洲,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起完善的補給線。一旦糧草出現問題,除了退兵,沒有更好的辦法。門農的戰術正是對亞歷山大最有效的戰術。
但波斯帝國當地的地方長官一致反對門農的堅壁清野戰術。除了堅壁清野會造成他們個人財富的損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認為亞歷山大就是個毛頭小夥子,不足為慮。
最終,作戰會議沒有透過門農的堅壁清野戰術,而是確認將與馬其頓軍團在格拉尼克斯展開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