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荒怠朝政是出了名的。明武宗朱厚照愛玩打仗的遊戲,明世宗朱厚熜喜歡煉丹,明神宗朱翊鈞幾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成天干木匠活,把國家隨意交給太監打理。
這樣的皇帝固然荒唐昏庸,但是換一個勤政的,也未必就一定好。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倒是一反他哥哥明熹宗之作為,親理朝政,事必躬親,天不亮就上朝,半夜了還批閱奏章。但是,大明江山卻在他的手上雪崩似地塌掉。
崇禎帝生在深宮、長在深宮,如果他做皇帝的哥哥有子嗣,也輪不到他做皇帝。僅僅是因為巧合,哥哥沒有兒子,死得又早,一夜之間他就成了大明江山的當家人。沒有從政經驗,甚至缺乏常識,更沒有自己的班底。加上生存環境險惡,導致他猜忌心奇重,不相信任何人。在他當家的17年中,換了50個閣老,首輔和次輔更是像走馬燈似地換。自打明朝有內閣,140年加起來,也就是用了20個閣老。到他當政,用不了幾個月就要換人。照這樣的換法,結果是誰也辦不了事,諸事只能靠他自己。
實際上晚明並不是沒有人才,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都是一時之選,但是在他這裡都發揮不出來,個個下場悲慘。崇禎帝自殺的時候,還一直覺得是諸臣誤了他,殊不知,其實是他誤了諸臣。
只能靠自己的皇帝,必然重用太監。有史料表明,說明熹宗信用太監,崇禎帝則有過之無不及。在崇禎帝的時代,儘管財政困難,還是增加了萬名以上的太監。只是他用的太監裡面,沒有魏忠賢這樣扎眼的人而已。監軍派出的頻繁,超過任何一個時代。明朝軍隊的仗越打越不好,跟他的不信任、越權干涉有很大的干係。
晚明雖說內憂外患疊加,但最大的問題還是財政危機——缺錢。跟清朝八旗供養問題類似,明朝的財政問題主要是宗室的供給缺口。朱元璋定下的壞制度,朱氏子孫都得養起來,到了王朝末期,子孫繁衍過多,就養不起了。有的省份所有的錢糧加起來,都供養不了本省的宗室。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出路是放宗室自謀生計。歷朝歷代都這樣,為何明朝就不行呢?朱家的江山,眼看就不行了,與其垮臺了大家一起完蛋,不如先改一步,這個道理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這樣改革不肯做,卻非要加派遼餉,使得民生危機火上澆油,官逼民反。
火燒眉毛顧眼前,這樣的動作都不肯做,卻自以為是地瞎折騰,折騰到連北京的守軍都沒有糧餉不肯打仗的時候,還要硬撐不肯南下。那麼,最後除了用一根繩子把自己吊死在煤山,也沒別的路可走了。
儘管逼死崇禎帝的李自成對他還有所肯定,但這個皇帝,其實是末代皇帝中當時臣子評價最低的一個。人死之後,只有一個小官給他捐了一個廉價的柳木棺材,停靈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大臣前去弔唁。真正還效忠他的人,大概只能是那個陪著他死的小太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