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作時間是1930年1月5日,這篇文章是為答覆林彪對紅軍前途應該如何估計而作的,文中批評了當時林彪和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一種悲觀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開刊發時不要提他的名字,教員同意了,對文中的指名處做了刪改。
作者這篇文章是為了說明當前的革命形勢,從而扭轉當時黨內的一些同志對革命前途的悲觀看法,所以在第一段就開門見山的先對這種悲觀看法進行了描述和說明。
這種悲觀看法的主要表現和認識如下:
- 他們雖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來,卻不認為有可能會迅速的到來。
- 他們只贊成在邊界區域打游擊,沒有建立紅色政權的意識和想法。
- 他們認為,先透過游擊戰術擴大政治影響,等到遊擊運動擴大到全國後,再建立政權,這樣才是符合中國革命的實情的。
為什麼會有上述的想法和觀點呢?關鍵的就是對中國當前形勢沒有正確的認識。
當下的中國是一個由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如果能深刻地認識到上面這一點,那麼下面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答:
- 為什麼中國統治階級會長期混戰
- 為什麼農民問題很嚴重,很關鍵
- 為什麼工農民主政權的口號是正確的
- 為什麼紅色政權能夠在白色政權包圍中存在和發展
- 為什麼說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 為什麼說單純的遊擊政策是不足夠的,為什麼有計劃地建立政權,讓政權波浪式的發展的方法是有效的
目前存在兩種錯誤的估量:
- 急性的同志高估了革命力量,低估了反革命力量,這會導致盲動。
- 悲觀的同志高估了反革命的力量,低估了革命的力量,那麼也會產生壞的結果。
中國的政治形勢有如下幾點:
- 革命的主觀力量弱,但立足於中國落後的、脆弱的社會經濟組織上的反動統治階級也是弱的。
- 1927年革命失敗後,革命的主觀力量被大大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發展可以是很快的。
- 估計反革命時,也要看到其本質。有時候會很樂觀,有時候又很悲觀,這兩種都不是正確的認識。
- 現在的客觀情況,導致一些同志產生了迷惑。
作者在第四點裡詳細描述了現在的情況和基於現在的情況進行的推演。
首先帝國主義之間、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之間、帝國主義和本國的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發展了,那麼帝國主義會更加迫切地爭奪中國,這樣國內的多個反革命力量會在不同帝國主義支援下進行更激烈的混戰,軍事行動會增加消耗,從而增加更多的賦稅,這樣導致國內的各個階級的生存狀況都會江河日下,矛盾越來越激化,那麼革命會更快的發展,從而導致革命高潮的迅速的到來。
中央的二月來信中的精神是不好的,給黨內一部分同志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這一篇文章裡說得比較多的是"革命的高潮快要來到",那麼這裡的"快要"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作者在文章的末尾,重點對"快要"二字做了詳細的說明。
所謂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釋,這是許多同志的共同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概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的規定時日。
但我說的中國革命稿酬快到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的"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這篇文章中,教員主要是解釋了不能盲目地悲觀,或者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沒有看到事物正確的發展方向而產生的悲觀情緒,教員詳細的解釋了以後紅色政權如何發展,中國革命如何發展,有理有據有節。結尾,難得使用了一組排比句來比喻中國革命高潮。
舉個例子,想象下你在深山密林中迷路了,假如沒有人給你指明方向,需要你自己找方向,那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是幸運兒;假如有人給你提供了方向,你走了一會兒,發現越走越深,那絕大多數人又會中途放棄;假如有人給你指明瞭方向,還說雖然不知道走多遠,但肯定能通往外界,那幾乎所有的人肯定都能克服路途上的困難,走出深山密林。
這和人生面對的問題一樣。
首先,路就很難找,找對了正確的路,你就成功了一半,但只是一小半。
在路上前進時,假如你遇到了困難,你會不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會不會放棄這條路,重新去選擇?
如果你能看到這條路的方向是對的,路是可以走通的,那麼你很有可能就堅持下去了。
假如你看不到這條路是否是對的,有人告訴你,這條路肯定能走通,如果你非常的相信這個人,那麼很大機率你也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