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經濟建設公債券
這是一張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的公債券,面值三元,每年利息5釐。公債的發行對穩定蘇區財政、支援革命戰爭、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舉行。大會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立政府機構九部一局,其中財政人民委員部的職能是籌集經費,保障紅軍各項供給及蘇維埃政府各項費用供給。
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蘇區的財政工作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三次反“圍剿”鬥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消耗了極大的財力;國民黨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對蘇區的經濟造成極大破壞。蘇維埃政府及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多方籌集資金,努力增加收入,保證了革命戰爭的供給和蘇維埃政府的支出以及公共社會事業費用。蘇區三次發行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
這三次分別是1932年6月發行短期戰爭公債60萬元,1932年10月發行第二期革命戰爭公債120萬元,1933年8月開始發行的經濟建設公債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發行金額最大。
1932年發行的前兩次公債都是為了支援革命戰爭籌措資金,而1933年發行的經濟建設公債則是為了發展蘇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
發行的公債券為紙質,面值有伍角、壹元、貳元、叄元和伍元等幾種。經濟建設公債發行之後,廣大群眾積極響應蘇維埃政府的號召,以極大的政治熱情迅速掀起了認購熱潮。在蘇區群眾的支援下,超額完成了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發行。蘇區婦女更是把自己的嫁妝和銀器首飾捐出來鑄現洋。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於1934年10月撤離瑞金,踏上漫漫長征路,瑞金人民把認購的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78萬元、糧食25萬擔、銀器22萬兩,連同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瑞金支行的2600萬銀元,全部無私奉獻給了中國革命。紅軍長征後,蘇區的經濟建設公債未能如期付息和收兌,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過去中央蘇區和其他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紙幣、債券、股票進行了一律收兌併合理計息,將這種債券定為永遠可以兌換。這是對蘇區和根據地人民顧全大局、為中國革命與民族解放事業無私奉獻精神的絕對認可,也是我黨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魚水深情、血肉聯絡的鮮明體現。
資料:學習強國
編輯:王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