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古代名著,作者不詳,《山海經》中的《五湖山經》作於東周,《海內外經》成書平春秋戰國,《荒經》、《海內經》為漢初人寫,《山海經》中記錄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生活與生產的一些情況,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光輝遺產。
原先人們都認為哥倫布最早發現新大陸美洲,後來根據中外考古學者獲得的大量資料說明,最早發現新大陸的是我國的佛教徒。
20世紀270年代後期,些美國科學家重新研究 我國的《山海經》,得出令人吃驚的結論:中國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到r美洲,書中所描述的:“海以外”的山川形勢,與北美中部和西部地形很契合,書中還對北美風物作了不少生動有趣的描述。
從20世紀初以來,許多學者紛紛論證最早到達美洲的是中國人。首先,美洲早就有人居住。考古學家多方調查證實,美洲古文化是從西海岸先發展起來的,而不是哥倫布登陸的東海岸。美國匹茲保大學的專家們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西南部麥都克洛克村透過五年發掘,竟在一處古代人類穴居見到上千件的石制工具、骨骼、灰燼等人類遺物和遺蹟,其年代至少距今1600年以前。
這些人是“土著”還是“移民"?如果是後者,他們又從哪裡來?
大家知道,地質時期的新生代第四紀才出現人類。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最近一次冰期,正是自5萬年前開始到1萬年前才結束。當地球上的氣候變冷,水凍結在陸地上,海面大大降低。經K.O.艾默裡等人研究得出,15000年前黃海海面比現在要低130米的結論。我國學者如裴文中、楊懷仁等人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他們的論文分別在1978、1981年發表於《科學通報》與《海洋科學》上。
按照上述結論,冰期時的海面既然低於現今海面130米(或150米),那麼亞洲、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是連線亞、美兩大陸間的陸橋,追趕獵獸的獵人可以不受任何阻攔從這陸橋上透過。當時人們使用一種船底形的扁體石核,這種石核除分佈在我國華北地區外,還見於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和白令海峽的兩岸(堪察加半島到北美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地區)。在此值得提的是,1979 年江蘇連雲港市海州發現形體略扁的兩極石核,石核見於海州錦屏山麓黃土臺地上。這種兩極石核為中國猿人所特有,但在我國東部沿海卻是首次發現的,這種扁體石核為代表的細石器遺存年代,從黃河長江流域到亞洲東北部再至美洲西北部有逐漸推後的趨勢,說明這種細石器工藝,最初流行於我國黃河長江流域,而後影響到亞洲東北部並傳向北美。
再說歐洲航海者16世紀進人美洲之前,中南美洲西海岸至少在公元前2 000年就有原始的農業和手工業,並建立了墨西哥、瑪雅、印卡3個文化地區。至今在墨西哥密林深處還可見到瑪雅人遺棄了的城市遺物。瑪雅人從哪裡來?中外許多學者透過考證認為,在300年前即我國殷商時期,一批中國人就已揚帆美洲。例如美洲出土的大量文物,其中石碑上有“武當山”、“大齊田人之墓”等140多個漢字。在墨西哥出土的許多碑刻中,有些石像與我國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還有的石碑有一個大龜,雕著許多象形文字。據考古學家判斷,這些顯然是受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在秘魯、墨西哥的一些古國遺址的發掘中,還發現了與中國一樣的佛像和古代中國風格的建築、雕刻等。
我國古代名著《山海經》中的《五藏山經》作於東周,《海內外經)成書於春秋戰國,《荒經》、《海內經》為漢初人寫。第四經《東山經》裡寫的動植物就有些像美洲的情形。那種“其狀如豚而有牙”的獸,頗似海豹。過去人們把《山海經》視為神怪、荒誕之作,而一面 則被看作是我國民族文化歷史的光輝遺產,書中記錄了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生活與生產的一些情況 ,很明顯除非耳聞目睹(包括利用前人資料),這些作者們不可能憑空杜撰這些形。“公元前4世紀,中國已經在所有鄰海上航行,並且航進了太平洋”。公元前2世紀,中國船隊遠航到印度洋,因此,當1976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淺海里打撈出中間有孔、大而圓的石頭時,1979年聖地亞哥大學考古學家詹姆斯”莫里亞蒂也士興致勃勃地給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發來信件,認為這就是中國船隻橫渡太平洋時用的石錨。那就不知要比哥倫布早多少年了!
可是不久,美國一些地質學家就此提出異議。他們透過科學手段對標本進行巖性鑑定,認為這些圓石是原地產品,並非來自亞洲。至於文化上的近似,也持半信半是態度。迄今為止,還沒有部中、外建築 史確切肯定他們之間的共性。即使古代有人到達美洲,是從白令海峽長途跋涉,還是由南路漂洋過海,也還不清楚。
但我國《舊五代史》裡的《梁書》記載美洲風土人情卻是千真萬確,不容置疑的。
《梁書》是公元6世紀50年代到7世紀30年代期間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繼編撰的最後成書於公元636年。在該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東夷列傳”中明確記載“委”國和"扶桑”國的自然面貌和社會景象。“倭者,自雲太伯之後俗皆文身。去帶方萬二千餘里,大抵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之東,相去絕遠。從帶方至倭,循海水行,歷韓國,乍東乍南,七千餘里始渡海。”而“扶桑國在大改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又說“(扶桑國土行有鼓角導從”。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婚禮大抵與中國同”。稍具地理常識的人皆可以判定“使國"即是日本。而扶桑國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扶桑"實為龍舌蘭,是願西兩人民的衣、食主要來源,用它作為國名合情合理,所以近代不少人認為扶柔就是屬西哥。清朝末年,皮皮政變失敗之後,梁啟超遊歷頭網,10年他德世七美大陸,認定扶桑是指墨西哥,在那裡出土的沙鏡是中國古鏡,歸國後於1904:年發表《新大陸游記》。梁啟超對我國古代文化素有研究,他的看法是有所依據的。我國著名史學家鄧拓在(燕山夜話)中也表示“扶桑絕不是日本”。至於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詩歌裡用扶桑指喻為日本國,那是另外-回事,並不影響從歷史上、地理上對“扶桑”作科學的考據。美國芝加哥的莫茨在1972年寫了一本名叫《淡墨,中國人在美洲探險的兩份古代記錄》的書。書中列舉不少有趣的對比材料,如中國人用十二生肖,墨西哥的瑪雅人也用蛇、鹿兔、狗、猴、虎等動物名稱來表示年齡概念;中國在春節前有“接灶”和“送灶”的風習,瑪雅人在年終最後五天毀掉- -切家神,五天後再重立等等,這些足以證明古代墨西哥的瑪雅人與中國人有相似習俗。這些中國人究竟是什麼時候到過美洲的?如果按《梁書》記載,來自荊州(今湖北省)的和尚慧深到達扶桑國是在南朝劉宋大二年,即公元458年,那麼,他要比哥倫布早到美洲10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