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北伐軍2萬多名在南昌舉行起義。8月3日,起義軍南下廣東。
揭陽黨組織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喜迎起義軍,建立工農革命政權,舉辦軍民聯歡會,譴責國民黨叛變革命為迎接起義軍進軍潮汕,揭陽地方黨組織在漁湖白宮村設立總聯絡點,在附城的下圍、櫝松等村設立前進基點。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到近城的玉浦村、林厝寮、棉樹村等組織群眾,做好迎軍準備。9月26日,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6000多名起義軍抵達揭陽。彭湃率領的東江工農自衛軍總指揮部28人隨軍到達。揭陽地方黨組織立即組織群眾在馬牙渡架設浮橋,讓起義軍進城;開啟國民黨的監獄,救出被關押的革命同志;在揭陽學宮設立辦公地址,召集堅持在各地的革命骨幹,商議建立政權及支援起義軍事宜。
起義軍進城後,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部隊領匯入住姚氏學苑,前敵指揮部設於揭陽縣商民協會,起義政治部進駐揭陽學宮崇聖祠,東江工農自衛軍駐在學宮東廊。近午,周恩來從汕頭抵達揭陽,與賀龍、葉挺到學宮的起義軍政治部召集各部彙報工作。在周恩來的直接指導下,揭陽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城中大眾喜氣洋洋,奔走相告,城郊民眾湧入城內共同慶賀,一掃“四一五”以來籠罩在揭陽革命者心頭上的陰霾。當晚,起義軍與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在東校場舉行有6000多人參加的軍民聯歡會,葉挺代表起義軍在大會上講話,譴責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親近帝國主義;號召各界人民行動起來,投入革命的洪流,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揭陽縣各界代表也在會上發言,表示鬥爭到底的決心。
9月26日下午,周恩來、彭湃、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等在揭陽縣商民協會樓上的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商討起義軍的前進方向;揭陽縣委書記張秉剛等列席會議,接受參謀團的支前任務後,離開會場。會後,周恩來乘輪船回汕頭。
汾水戰役的硝煙已經退去,炮臺渡口也已難覓起義軍的足跡,揭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起義軍戰士的鮮血染紅的“紅路頭”。
9月27日,起義軍接到情報,獲悉湯坑鎮僅有敵軍王俊部1000餘人。總指揮部遂決定駐紮揭陽的賀、葉部隊向湯坑進擊殲敵。事實上情報有誤,原來國民黨第八路軍東路軍代總指揮陳濟棠率3個師和潮(州)梅(縣)警備部隊共1.5萬人,打算由豐順縣的豐良鎮經湯坑鎮進擊揭陽,尋求與起義軍主力決戰。
9月28日凌晨,起義軍兵分二路,一路出西門過東倉橋,一路由北門過浮橋,向山湖、湯坑挺進。成百上千的工農群眾在揭陽地方黨組織的發動領導下,協助起義軍運輸糧食彈藥,肩挑船載,水陸並進。2000多名農會會員和赤衛隊員,分路奔赴戰場,協助後勤和外圍警戒。華清村赤衛隊員林德奎、雙山村赤衛隊員吳讓教等為起義軍當嚮導,在玉湖汾水村遇敵激戰。
賀龍、葉挺、劉伯承等身先士卒,登上山頭,指揮若定。起義軍雖然兵員有限,後援缺乏,但人人奮勇廝殺,不怕戰死沙場。6000多名起義軍與15000名敵軍苦戰兩晝夜,硝煙瀰漫,屍橫遍野,血流如水,染紅地面,“紅路頭”的名稱由此得名。雙方傷亡慘重,起義軍殲敵3000多人,自身犧牲2000多人,包括3名團長。強敵當前,久攻不下,彈藥將罄,無力再戰,起義軍於30日凌晨被敵人重創後撤出戰鬥。先退向潮州,途中聞悉潮州失守,遂折回揭陽。汕頭被迫放棄,前敵指揮部與革委會人員撤至揭陽與起義軍會合,集中炮臺渡過榕江,經潮陽關埠、貴嶼,10月3日抵達普寧流沙。
流沙決策定方向,蓮花山再戰見英雄,革命人民挑重擔,護送精英奔前程10月3日下午,前敵委員會在普寧流沙教堂召開有前委、革委成員和其他軍政負責人參加的軍事決策會議,史稱“流沙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周恩來、彭湃、李立三、惲代英、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張國燾、譚平山、吳玉章、林伯渠、廖乾吾、郭沫若、張曙時、賀昌、楊石魂等。會議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決定取消國民黨旗號,打出紅旗,分田地,繼續戰鬥。武裝人員撤往海陸豐與當地農軍會合,領導人員分批從海上撤走。會議開至下午4時許,突然接到敵軍前來截擊的情報。會議立即結束,組織作戰部隊禦敵,各領導幹部分頭從流沙出發,向海陸豐方向撤退。在鍾潭村後的蓮花山,指揮機關和第二十四師被打散,突圍的起義軍1000多人,在董朗、顏昌頤率領下,抵達海陸豐,後來擴編為紅二師,成為建立海陸豐根據地的主力。
周恩來、葉挺、聶榮臻與起義軍失散後,中共東江特委委員楊石魂想方設法找到他們。聶榮臻對楊石魂說:“你對本地情況熟,可不能離開我們,我們幾個連本地話都聽不懂,你得想辦法把我們護送到香港。”楊石魂滿口答應。此時周恩來正發著高燒,情況非常危急,他先把3位領導人轉移到離流沙4公里處的馬柵村進步人士黃偉卿家隱蔽,第二天幫他們化裝成平民百姓,並叫來身強體壯的農會員,找了一副擔架,把正在生病發高燒的周恩來抬上,越過大南山,經惠來縣轉移到陸豐縣南塘區金廂鄉區委書記黃秀文家隱蔽。當時,周恩來高燒不退,黃秀文又護送周恩來到革命基礎較好的溪碧村交通站,請可靠的中醫生盧闊為周恩來治病。幾天後周恩來病情好轉,回到黃秀文家,等待時機出港。一個星期後的一個傍晚時分,楊石魂、黃秀文陪同周恩來、葉挺、聶榮臻乘坐小帆船,在茫茫的大海中渡往香港。
賀龍、劉伯承、林伯渠、廖乾五、彭湃夫婦、文曼魂、徐以新等帶著兩三百名戰士衝出重圍,到惠來縣神泉港附近的一個村落。賀龍同志要部隊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絡,堅持鬥爭,設法回到湖南,待他到上海後,再與他們聯絡。賀龍、劉伯承等與部隊分手後,在彭湃的帶引下到一戶地下關係的人家,換裝扮成廣東的老鄉和中小商人模樣。他們到達神泉港後,又由彭湃透過地下關係,租到一條可載百十人的大漁船,乘往香港。
郭沫若和安琳等在陳開儀和方家悟的護送下經過鹽嶺徑,穿越大南山,抵達惠來縣神泉港,住在陳少光瓷器鋪。後來,由方家悟陪送去香港。張國燾、李立三、賀昌跟著嚮導往陸豐的方向撤退,在陸豐縣甲子港乘船渡往香港。惲代英也從戰場上輾轉到陸豐縣,在湖東港乘船往香港。
南昌起義雖然在潮汕遭到重大的挫折,但是南昌起義領導人都能夠成功脫險,為中國革命儲存火種,這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潮汕的地方黨組織發揮重要的作用,農民協會會員、廣大革命群眾冒著生命的危險,掩護南昌起義領導人及其廣大官兵安全轉移,這在中國的革命歷史上是一大壯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曾經的戰場已建為“汾水戰役”紀念公園。青山綠水長留烈士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英雄逝後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