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漢武帝一朝,其統治的五十多年裡除了最初的幾年,幾乎都在打仗中度過,漢武帝的確能稱之為一個“武”字。但恰恰因為如此,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漢武帝除了打仗外,也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對國家進行了一個不小的改革,並且這裡面有些舉措影響還很深遠。
首先在民生方面,漢武帝將關於國計民生的產業收歸國有,比如鹽鐵,稱之為鹽鐵官營。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產業利潤頗豐,漢武帝想借此增加國家收入以用於軍備。但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有政治的考量,這些產業是一個農業國家的命脈,如果被私人豪強大地主控制,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底層百姓,後果將會很嚴重。
另一方面,由於前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國家對於百姓的管控很小,這自然有利於國家的繁榮發展。但另一方面,無管控的自由也使得一些人暴富進而進行擴張兼併,從而形成壟斷性,這對上而言不利於國家穩定,對下而言不利於百姓生活,稱之為豪強大地主,漢武帝對這些人採用打壓政策,比如將他們遷往異地,並徵收重稅。
在經濟方面,漢武帝啟用在經濟上有能力的桑弘羊實行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實行算緡,對商人和大地主等高資產擁有者進行徵稅,又為了推行算緡而實行告緡,鼓勵對逃稅漏稅者進行告發。其次,實行均輸平準政策,目的是為了解決商人囤聚居奇。武帝規定要把一地特產全由均輸官統一帶到異地出售,以防備商人牟利而大肆高價出賣商品。除此之外,還實行幣制改革。將鑄幣的權力收歸中央,推出半兩錢,這當然有利於國家經濟的向好,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但是,雖然政策都對百姓和國家雙方有利,但在實行過程中,由於具體操作的是人,所以有些政策實行的並不好。比如拿鹽鐵官營舉例,鹽鐵官營之後,本意是提高標準,增加國家收入,但在實行過程中卻使做出來的產品質量下降,由於是官營,百姓也無從改變,這使得利好政策成了害民政策,官營成了另一種形勢的豪強來店大欺客了。
縱觀武帝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其本意無非是這樣幾個原因,首先是為了增加軍費,增加國家收入,畢竟打仗是他最願意做的事,其次為了打擊鉅商大地主等豪強,維護國家統治,並且我也相信,武帝是有心提高百姓生活的,只不過具體實行起來並沒有想象中完美。
除此之外,武帝在文化教育政治體制等等各方面均進行了全面改革,比如在文化上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民思想,尤其是國家官僚體制的思想領導。又比如在教育方面,武帝置五經博士,設太學等,這為文化傳播提供了途徑,也為官僚體制的更新提供了穩定的來源。還比如武帝又在地方設定了十三州刺史,用以監察地方。在東漢時,刺史已經成了封疆大吏一方諸侯樣的存在,這對歷史影響深遠。
縱觀武帝一朝,無論在哪些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改革措施,武帝功過是非的話不提,其的確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