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山西省,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詞恐怕是“煤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山西都和煤礦分不開關係。雖然山西和陝西只是在讀音上稍有差別,但前者只能讓人聯想到土老闆,後者卻讓人聯想到千年古城。
而山西和它的“兄弟”山東一比,那就更悲催了。雖然二者長期以來在大眾眼中都是旅遊資源落後的地方,但山東這兩年憑藉著崛起的青島、濟南、煙臺、日照等城市,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心中旅遊的首選地。而在經濟發展上,山東省這兩年也是動作不斷。
山東大動作
不同的省份,對自身的發展也有著不同的規劃。有的省份群策群力,想要先打造出來一個規模宏大的城市,再讓這座城市的經濟輻射向周邊的其他城市,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先富帶動後富”。
有的省份“散裝”成風,各個城市各自為政,我發展我的、你發展你的,我不沾你的光你別拖我的後腿,倒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線。
而山東則不同於以上兩種之間的任何一種,它開始佈局了,提出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其邏輯就是要形成一種區域一體化的局面,推動不同地區的城市之間互相協作,一體化發展。畢竟在現在這個講究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時代,這樣的發展戰略無疑是符合發展潮流的。
至於這“三圈”,已經亮相了,這自然是山東省內分化的三大經濟圈,其中兩大經濟圈分別是以濟南為核心,包含7座城市的省會經濟圈;以及以青島為核心,包含5座城市的膠東經濟圈;第三大經濟圈則被稱作“魯南經濟圈”,包含了濟寧、臨沂、棗莊以及菏澤四座城市,沒有中心城市。
山東劃分的城市數量在我國各省之間算是比較多的,一共包含了16座城市,其中GDP最高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自然就是青島了。
2020年,青島的GDP達到了12400.56億元;2021年上半年,達到了6539.21億元,按照這個發展趨勢,下半年的GDP產量也不容小覷,超越去年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山東省內GDP常年墊底的則是棗莊,2020年的GDP只有1733億元;2021年上半年的GDP成績則是926.11億元。其實,如果和去年相比,棗莊的成績還是有了不小的進步的,只是和山東省其他城市一比較就顯得有些拉胯了,它也是山東省境內唯一一個2021年上半年GDP沒有突破1000億的城市。
而且青島的GDP雖然在省內算得上一騎絕塵,但是這個成績拿到外面和所有城市對比,還是有點不夠看,只是箇中上游水平,講到那些“有潛力和北上廣深較量一二”的城市,青島向來榜上無名。
也正因此,雖然山東的GDP在全國範圍內是僅次於廣東和江蘇的存在,但還是經常被人說是“大而不強”。因為山東的城市群和外省的城市群相比還是非常孱弱——各方面都是。
其中除了產業結構的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大因素就是省內各個城市之間的內部協作能力不強,地區之間自立山頭,各自為政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人可能要說,那人家江蘇也是“散裝”的,人家就發展得很好。然而江蘇的經驗山東並不能全盤照搬,各個地區的情況不同,政策也千變萬化,讓山東直接照著江蘇“抄作業”是行不通的。
正因如此,在這個都市圈時代,山東主要考慮的依然是讓這16座城市分工合作,進而能夠更好地協調合作,實現一體化發展。也許山東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城市之間的內鬥,比如青島和濟南就在為了國家的中心城市推舉資格而激烈競爭著。
競爭本身是好事,但是過頭了就會變成內鬥,內鬥時間長了又會產生內耗,長此以往對城市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如果想實現一體化發展,首先就要有思維上的轉變。
各城市的相關部門不能像老百姓一樣,整天只惦記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需要開啟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引導各經濟圈內各個城市的融合化、一體化發展,這才是設立經濟圈的根本目的。
從山東省劃分的三大經濟圈就能看出,相關部門是有意避開了同質化競爭的,比如競爭關係最明顯的濟南和青島就被劃分去了兩個不同的經濟圈,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的發生。
並且按照不同城市的歷史發展、地理特色、發展現狀等不同的特色,劃分出經濟圈發展的不同特色,規劃不同的發展重心,力求做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結語
目前,山東省的三大經濟圈也在這樣的規劃之下,穩健地發展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十分明確,相信如果真的能夠按照這樣的規劃進行下去,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必然能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山東開始“佈局”,3大經濟圈確定
大動作!山東3大經濟圈亮相,推行一體化發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