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後一句妖界的話,我們能想起什麼?可能大部分人心中幾乎都會不自覺地接上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兩句詩實際上是出現不同時期、來自兩個人的跨世紀“交談”。“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朝詩人李賀在辭官後產生的強烈的傷感情懷而寫下的一句內心感嘆,看穿自然法則的無情,全句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接在了原句的後面,包含了毛主席特有一種豪邁和決心。這兩句跨越數代春秋的世紀性相遇,卻產生了絕佳微妙的契合。
“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很多事人傳唱引用,諸多文人志士直接將這一句作為上聯,只願求得最絕佳的下聯對仗。直到唐朝在風中逝去,宋朝接替了歷史的發展,石延年(曼卿)對出了一個驚豔四座的下句:月如無恨月長圓。什麼意境?
唐
歷史上的唐朝帶給我們的的印象是什麼?就算是對歷史不太感冒的人說起唐朝,基本都能在腦海裡了蹦出四個字:大唐盛世。
在唐朝,中原的文化幾乎達到了全盛時期。各國之間的交流使得唐朝的經濟、文化、社會和藝術等方面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開放性極強。這一時期,詩、書、禮、樂、人的發展和思想都相當自由,大批才子詩人詩人湧現。
引足令高力士脫鞋的詩仙李白、走現實主義風格的詩聖杜甫、南唐末代君主詩人李煜,還有其詩詞幾乎陪我們走過整個學生時代的白居易、王維、杜甫、李賀等眾多詩人,可不謂才子遍地。
在歷史上,唐朝的文化發展當真是“前無古人”,其最令人矚目成就正是和以上列舉的詩人脫不開關係的詩詞發展。
繁盛的基礎從“初唐四傑”開始,似乎就已經奠定了“唐”的文化走向,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的文化影響有多廣?
時至今日,也還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潛移默化。
從流傳甚廣的詩詞中,我們不難發現李賀遺留的佳句頗多,為什麼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可以令數代才子佳人鍾愛至此?
天若有情天亦老
讀書最怕“共情”,不管是敘事還是情感抒發,就怕有一句話剛好撥動了內心“不足為外人道也”或者引起眾人共有的“痛點”陣痛的那根弦,是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含蓄、高雅的悽美。
古人常說人生八苦,其中涵蓋的生死別離與愛恨嗔痴,似乎都在一個“情”字中藏匿起來。被人們稱為“詩鬼”的李賀融雜了自己飽滿的情緒,對上正好的時政變化,這樣的“情”震顫了多少人的心?
問世間情為何物?國情、親情、友情、愛情、人情,“情”之一字,困住了多少天下人?然而見證情之發展的上天卻最是“無情”。
作為皇祖末支,也算得上宗室之後,卻仕途不順,自認生不逢時,最後只得了個英年早逝的結果,卻在短短的27年時間裡成為“唐代三李(另為李白、李商隱)”之一。所以世間萬千事物,都應了那句“最是人間留不住”。
藉著此句,有了上天的“無情”和人間的情誼作為對比,要對出下聯的話,該如何聯動原句,將其情感續寫揮發或者更深一層?
對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我國的文化底蘊極其深厚考究,一個絕佳的對句有了上聯,要是沒有合適下句,必定成為絕唱。對聯講求什麼呢?
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在一些課後學習中將對聯一些特有的寫作方式做過相關學習,最講究的莫過於“格律”二字。何為“格律”?字數、詞性、韻腳、平仄兼備。
對聯要求字數上的對仗工整,所謂“虛對虛,實對實”;同時平仄相合,上聯已有字不在下聯中出現,但是意思又要關聯,韻腳合理。這考究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學識,還有關世界的獨到觀點表達。
元好問也曾有過“世間原只無情好”這樣的下文,個人來說也覺得挺好的。不過從傳統對句的要求來說,在細節上就只有意思關聯,當然其本身也並不是以這樣的形式來對。
要說對仗工整、意境絕佳的對仗的話,該是宋時與李賀有著相似經歷的石曼卿。他在發洩落榜後的失落與不甘情緒的酒場上,可能是福至心靈,直接對出“月如無恨月長圓”為下句,驚豔四座。
就算是眾多學子有意仔細琢磨,也說不出哪裡不對來。“天”對“月”,”有情”對“無恨”,“天老”對“月圓”,這不正是世間最期盼的天有情、月長圓嗎?情感碰撞、韻律相對、平仄工整,整個盛唐時期的都沒有人接上的詞就這麼被續上了,實為絕佳。
天未有情,所以它永遠都是那樣靜靜的看著世間萬千變化和沉浮,而月亮的陰晴圓缺就像是應和著人間的各種心事,思鄉、憂國、念人、慮己......
世界最擾人的就是人的“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情”之一字啊!該多牽動人心呢?
作為詩,在近現代毛主席的筆下,這樣愁緒滿載的詩句感情產生急轉,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將格局拉滿,天上人間,意境也更加深厚,盡顯世間變化之境和磅礴大氣之勢。
這兩句都是流傳甚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