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的幾篇文章裡,部分朋友提出了質疑,其實也是正常的,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神仙文化沒有形成體系,顯得雜亂無章。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家從來都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神話向來不是正統主流文化。所以很遺憾,雖然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並不像印度、希臘甚至是埃及那樣把神話豐富地儲存下來。我們中國神話傳說雖然多,但是散失太多,都是一些零星的片段,東一處西一處地分散記載在古人的著作裡。
拿最簡單的來說,“三皇五帝”到現在沒有定論。
三皇:
《尚書》說是:燧人、伏羲、神農;
《春秋》說是:伏羲、女媧、神農;
《風俗通義》說是:伏羲、祝融、神農;
《三字經》說是:伏羲、神農、黃帝,;
《莊子》、《綱鑑易知錄》說是: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五帝:
《呂氏春秋》說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大戴禮記》說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資治通鑑》說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
而像古希臘,是政教合一的國家,神話像正統的歷史一樣完整系統地儲存下來,這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絕對是一件遺憾的事。
我覺得中國神話體系雖然凌亂,但是大體上主要還是分為四個型別:
一是遠古神話:天神被人化。
以先秦時期的神話傳說為主,敘述三皇五帝時期的天神故事為主,這一段的天神往往都是先天自然神靈,比如我之前講的四方四時天神(東方木春神句芒、南方火夏神神祝融、西方金秋神蓐收、北方水冬神玄冥(禺強)),戰神刑天、風伯雨師等等,這裡的天神屬於先天大神,和後世的神是有區別的,這段神話傳說也是被篡改最多的,很多天神被人格化,降低了神的屬性,被誰人格化的呢?幹得最多的就是儒家。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套實用主義,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上古看起來荒唐神怪的傳說,在以儒家為正統的中國就被慢慢消散了。而儒家的讀書人最擅長的就是把神話轉化成歷史,費盡苦心地把遠古天神加以人化,主要就是為了適應他們的主張學說,硬生生把神話傳說來加以理解性的詮釋。
這一點從孔老夫子就開始幹這個事情了,比如:黃帝,傳說他本來有四張臉,卻被孔子巧妙地解釋做黃帝派遣四個人去分治四方。比如《山海經》裡的夔牛,本是一隻足的怪獸,到了《書·堯典》裡,卻變做了舜的樂官。魯哀公有些不明白,問孔子:“聽說夔牛是一隻足,難道就是一隻腳走路嗎”,孔子回答說:“所謂‘夔一足’指的不是夔牛有一隻腳,而是:‘像夔這樣的人,一個也就足夠了’”。可由此可見儒家讀書人把神話來歷史化的高妙手段。這樣的神話雖然能進入歷史,但是因此遭受了厄運,喪失了不知道多少寶貴的東西。
二是仙人傳說:神與仙的分離。
漢朝以後,道教興起,道家將遠古神話慢慢納入到道教體系中,並增加了很多仙人傳說,從此神話變成了仙話,比如將廣成子、赤松子等作為遠古仙人納入仙話傳說中。從此神和仙其實就分成了兩種體系。仙,無論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西遊記所講),是道家獨有的,往往是透過修煉道門正宗法術而成的,信奉道教而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仙的概念往往都是自在逍遙的,不受天庭玉帝管轄,可以去天庭為神,也可以找一個仙山島嶼,不問世事,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現在很多人嚮往的仙道文化其實就是嚮往的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
而神作為仙人的一部分,就被道家變成了信仰概念,我們的印象中上古的都是大神,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都是先天自然之神,而後世的神大多數都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基本就是人靈魂的升級,比如出名的文官武將死後成神的,秦瓊與尉遲恭成為門神,文天祥成為了杭州的城隍神,地府的判官也是人死後封的等等。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只要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變成了天庭的“公務員”,分配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三是西方諸佛:漢化的外國神。
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佛教的思想其實和中國諸子百家很多思想是相通的,因此很容易就被中國人接受。而為了便於傳播,中國人慢慢將印度佛教給漢化了,同時順帶也將印度的諸佛給漢化了,形成了中國獨有的西方諸佛神話體系,比如形成中國特色的三世佛、五方佛、四大菩薩、四大金剛、八部天龍、十八羅漢、二十諸天等等。
漢朝以後,中國的神話基本就是道教和佛教之爭,仙人傳說和西方諸佛的神話故事開始相互交織融合,相愛相殺。就有了天竺的佛陀、菩薩轉世到中國傳教、渡人,道家把佛教的地獄體系納入神仙體系,各種冥界鬼神都被道家塞滿了,從此十大閻王、四大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作為陰間的神祇也出現了。
結果就是最終成功將兩教的天神體系打通,打造了一個共有的神仙世界—天庭,這個最後講。
四是地祇傳說:區域的民間神。
地祇就是地上的、地方的民間神祇,主要是各地區的民間俗神,這些神祇往往都是小神、地祇,屬於區域性質的保護神、行業神和吉祥神。每個地區根據獨有的風俗習慣、節日傳統等有自己不同的地祇來祭拜,比如福建地區的媽祖,紡織行業的蠶神,陶瓷行業的窯神,甚至是酒神、茶神、灶神、窮神、賊神等等,這些往往都是小範圍被認可的神,不是主流共同祭拜的。基本上我們到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祇神。
五、神話體系成功的融合:天庭的建立。
遠古神話、仙人傳說、西方諸佛、民間地祇共同組成了中國的神話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相互的融合,一直到明朝的《四遊記》(包含《西遊記傳》在內的《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出現。從成書時間看,《四遊記》早於《封神演義》,但從故事發展來看,封神榜則早於西遊記。二者的人物組成並不相同,但有相通之處,基本完成了四種體系的融合,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神話體系—天庭體系。
天庭某種意義是一個由神為主體,吸收部份道家的仙人、佛家的佛陀、人間的神祇,一起組成的以玉帝為首的分工明確的神國。玉帝即昊天上帝,本來是道教的最高天神,當仙、佛、神三界一起組成天庭神國後,玉帝被推為神皇來管理天庭,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道家三清還是佛祖名義上都是玉帝的臣下。
在封神榜制定後,天庭由365路正神組成政府體系,由玉帝統治。在正神之下,天庭吸納了各種傳說、各種神祇,也就增加了很多官位,如此便需要更多的神,因此以後所有人間的和尚、道士、乃至很多優秀的人在死後,都有了寄託,就像西方天堂一樣,優秀的人死後就被天庭吸收到天上來做官,而壞人死後要去地府,無所作為的人死後就去輪迴。
天庭體系的完善,使得中國所有的神話傳說、所有的神祇都有了歸宿,無論是遠古的天神、道家的仙人、佛家的諸佛、人間的神祇從此都依附於天庭存在,也最終被廣大人們接受,成為神話中最正統的存在。
所以可以看到: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三皇五帝都居住在天庭三十六天之中,道家三清成為了天庭的顧問般的存在,佛家的四大天王到天庭任職,地府中既有十大閻羅又有地藏王菩薩、民間的文臣武將死後都在天庭成神。形成了神仙佛共掌天庭的局面,玉帝是共推的天庭領袖,為昊天上帝,如此天庭制度大成,中國神話體系也完善起來。
所以說天庭的建立,成為了中國混亂神話的終結,所有神祇的來源都圍繞天庭的建立而產生,所有的神話傳說從此不再是無根之萍。
歡迎關注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