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畫:世界名畫-後宮露臺(創作者:讓-雷昂·熱羅姆)
第二類畫:韓漫截圖
上面兩幅圖,哪副更養眼?估計大多數都會選第二幅。作為普羅大眾,與高階藝術好像隔著一條鴻溝,並不是不想欣賞,是實在難以欣賞。這是為什麼呢?
看下第一幅畫的分析描述:熱羅姆這幅《後宮露臺》,描繪了阿拉伯王宮最隱秘的後宮生活,描繪了後宮的王妃、宮女等女眷的閨閣生活……..。從構圖和色彩處理上,都遺留著古典主義原則的嚴謹性,注重細節的和諧對比,人物、服飾、建築尤重質感的表現,充滿異國色調。總之就是融合了歷史背景、高階繪畫技巧、風土人情與古典主義等等,高階的不得了,可是不配合文字,普羅大眾根本不知道畫上的娘們在幹啥,更不用談什麼美感與快感。
第二幅畫就簡單了,好看,養眼。沒有歷史背景,沒有主義,也沒有高階繪圖技巧,但就是好看。
簡單的說,我不會在網上主動的找第一類畫,但會去找第二類畫躲在被子裡面偷看(嘻嘻)。因為很難從第一幅畫中獲得美感與快感,如果想要欣賞它,你要了解阿拉伯歷史(本國曆史就夠人學習了,還去研究他國曆史,呵呵),瞭解風土人情(幾百年前的西班牙風土人情,誰去折騰),瞭解古典主義是什麼(看到主義就頭大),對繪畫技巧有一定了解(構圖、透視法、色彩等等,是不是腦殼疼)。想去欣賞這個玩意,像是自學備考,不僅費腦,還費時間。實在沒有必要。但第二類畫呢,只需要愉快的看就行了,不需要任何知識儲備,單純的快樂。
其實不僅僅是繪畫,像音樂(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電影(藝術電影與爆米花電影)、小說(文學名著與網文)等等,都有類似的情況。
從上述簡單的分析來看,高階藝術品往往有著豐富的內涵,與歷史、文化、思想、主題、經濟、社會環境等等緊密相關,是作者將現實與自身思想高度結合的產物,屬於世界瑰寶,但是往往又過於晦澀、深奧,非專業人士基本很難有審美體驗,即使聽他人分析描述,也和上課沒什麼本質區別,很難激發普羅大眾自發去欣賞高階藝術。(據說德國普羅大眾藝術涵養特別高,零星在頭條上看到相關介紹,可能與社會層面的家庭、教育、宣傳有關。)
本人就只能看看漫畫,世界名畫什麼的真的欣賞不來,感受不到一點樂趣;電影的話也就能看看金基德《空屋情人》,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實在堅持不下去;小說能簡單欣賞《紅樓夢》,日本的《源氏物語》、名氣巨大的《百年孤獨》、托爾斯泰與老妥等等只能看前面幾頁,頂不下去;音樂能聽到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中大炮轟轟聲,99%的古典音樂不能欣賞,雖然網上一大堆,但沒有一點想去聽的動力。老說肖邦的“夜曲”,聽了之後才發現,還是杰倫的夜曲好聽;歌劇與戲劇,基本從來沒聽過,也許偶爾聽過選段。
其實承認自己粗鄙沒那麼難,因為高階的玩意實在不容易欣賞,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欣賞高階藝術甚至也要一定的天賦和悟性。最近火出天際的“窮叉叉”洗腦神曲,歌詞沒有意義,旋律鬼畜拼湊,一樣得到大眾的喜歡,網上熱鬧的不得了,說明其實大家都是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