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如何提高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
(1)教會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
(2)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
(3)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調整認知);
(4)教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5)透過實際鍛鍊提高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
02簡述小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1)情感體驗的內容日益豐富;
(2)情感表現的深刻性逐步增加;
(3)友誼感逐漸發展;
(4)情感的動力特徵明顯;
(5)高階情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6)情緒、情感的穩定性明顯增強;
(7)情緒、情感的自控力不斷增強。
03簡述良好的意志品質的特徵。
(1)意志的自覺性。
意志的自覺性是指一個人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並且能夠主動地支配自己的行動,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質。與自覺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暗示性(盲從)和獨斷性。
(2)意志的果斷性。
意志的果斷性是一種善於辨明是非、抓住時機、迅速而合理地採取決定並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具有果斷性品質的人善於審時度勢、對問題情境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洞察問題的是非真偽。與果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優柔寡斷和草率武斷。
(3)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個人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品質。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於控制自己去執行所採取的決定,具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另一方面又善於控制自己的困惑、恐懼、慌張、厭倦和懶惰等消極情緒,表現出較強的忍耐性。與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任性和怯懦。
(4)意志的堅韌性(堅持性)。
意志的堅韌性是一個人在行動中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去達到行動目的的品質。堅持是對行動目的的堅持。與堅韌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動搖性和執拗性。
04簡述情緒情感與認識過程的關係。
(1)認識過程是情緒和情感的基礎,並引導情緒和情感的發展;
(2)情緒和情感伴隨著認識活動的發展而發展;
(3)情緒和情感反過來對認識過程起調節作用。
05簡述影響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1)遺傳與營養。
遺傳素質是智力發展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和自然條件;胎兒及嬰幼兒的營養狀況也會影響智力的發展。
(2)早期經驗。
研究表明,早期階段獲得的經驗越多,智力發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學齡前稱為智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
(3)教育與教學。
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學對智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4)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5)主觀努力。
環境和教育的決定作用,只能機械、被動地影響智力的發展。如果沒有主觀努力和個人的勤奮,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和智力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06請簡述性格與氣質的聯絡與區別。
聯絡:
(1)性格與氣質都屬於穩定的人格特徵。
(2)性格與氣質相互滲透,彼此制約,二者相互影響。
這表現在:
①氣質影響到一個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因而使性格帶上某種氣質的色彩和具有某種特殊的形式;
②氣質影響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形成的速度;
③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氣質,指導氣質的發展,使它服從於生活實踐的要求。
區別:
(1)氣質受生理影響大,性格受社會影響大。
(2)氣質的穩定性強,性格的可塑性強。
(3)氣質特徵表現較早,性格特徵表現較晚。
(4)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劣之分。
07簡述能力的種類。
(1)根據能力適應活動範圍的大小,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據從事活動時創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為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3)根據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此外,還有一種分類把能力分為認知能力與元認知能力。
08簡述信度與效度的關係。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一個測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須有信度,沒有信度就沒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們準確地測量出某人的經濟收入,也未必能夠說明他的消費水平。效度低,可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使一項研究未能說明社會流動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確可靠地調查了各個時期各種型別的人口流動數量。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09
簡述性格與能力的關係。
區別:
性格與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徵中的兩個不同側面。
(1)性格與能力不同,能力是決定心理活動的基本因素,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這與能力有關;
(2)性格則表現為人的活動指向什麼,採取什麼態度,怎樣進行。
聯絡:
性格與能力是在一個人統一實踐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絡。
(1)性格制約著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①性格影響能力的發展水平;
②優良的性格特徵往往能夠補償能力的某種缺陷。
(2)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也會促使相應的性格特徵隨之發展。
(3)不良的性格特徵也會阻礙能力的發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10簡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要有:
(1)透過各種活動發展學生的興趣;
(2)透過提高教學水平,引發學生興趣;
(3)引導學生將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結合起來;
(4)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透過積極的評價使學生的興趣得以強化;
(7)充分利用原有興趣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