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裡,陳列著一份72年前參加長征的女戰士名單。
至此人們才知道參加長征的紅軍隊伍裡,不僅有無數英勇堅強的男戰士,還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紅軍。
從瑞金到延安兩萬五千公里,相當於從北京往正南方向到南極洲的中部。
沒有車馬,大家只能依靠雙腳,走完這整整兩萬五千公里的長征路途。
光是路程就令人望而生畏,更不要說路上未知的困難。
長征路上,長期吃不飽穿不暖,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連男戰士都極具挑戰性,更何況是各位女戰士。
在這遙遙的長征路上,30名女紅軍未曾想過放棄,依靠著鋼鐵般的毅力,她們最終抵達延安。
長征結束後,世間流傳著許多這期間的動人故事,大多是關於男戰士的故事。
而各位女紅軍流傳下來的故事卻很少,但關於她們的故事同樣打動人心,讓我們一起認識這30位不一樣的女紅軍。
初入長征隊伍
1934年九月中旬的一天,中央婦女部部長李堅真收到組織交來的一項特殊任務。
何為稱之為特殊任務,是因為這個任務前所未有,而且非常困難。
任務的內容是:上交一份隨紅軍主力軍一起轉移的女紅軍名單,總人數不能超過30人。
收到任務後,李堅真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一時間不知怎麼好。
李堅真深知:除了任務的困難程度非常高以外,參加長征的女紅軍還要面臨著要遠離熟悉的親人和家鄉。
雖然只有30個名額,可卻讓李堅真犯了難。
到底誰去誰留,使得李堅真陷入了沉思。
當這個訊息在蘇區公佈後,大家都以為僅僅是一次戰略大轉移,並且認為從安全作為出發點,跟著大部隊一起行動肯定更安全。
因此一大批女戰士踴躍報名參加體檢。
殊不知這比想象中的艱苦。
想要參加長征,身體素質必然要過硬,體檢便是她們的第一關。
這些報名的女兵,大多來自農村,並沒有見過那麼多新奇的儀器,不少人還是第一次做體檢。
帶著對體檢儀器的好奇,她們做完了所有體檢專案。
為了女兵們有足夠的時間做出發準備,體檢合格的名單也是很快就公佈出來。
名單上有很多名字,遠遠超過30個,上級領導拿到這份名單,經過多方討論,最終選擇了賀子珍、陳慧清等30餘人。
就這樣她們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對於長期在後方為前線革命戰士提供保障的女兵來說,長征是一次巨大的自我挑戰。
如果說在後方提供保障是革命工作中的簡單板塊,那麼長征則是工作中的地獄模式。
因為長征路上的所有困難和問題都是未知的,要能夠隨機應變。
比起後方的安寧,長征屬於革命前線,時時刻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分鐘也不能懈怠,因為危險和困難不會告訴人們:它什麼時候出現。
長征路上的她們,除了要面臨環境險惡的困難之外,還有身體和生理上的種種不適。
習慣了梳頭髮的她們,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打理頭髮。
可才沒過多久她們便發現,就算定時打理頭髮,也還是會出現蝨子,這種令人討厭的東西。
可時間根本不允許她們梳妝打扮,甚至連洗頭的時間都沒有。
在被同行的戰士告知長征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時,她們知道了自己不能給大部隊添麻煩。
便有女兵帶頭推頭髮,短短几天,所有女兵的長髮都從她們的頭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短又不整齊的頭髮。
除此之外,她們還面臨著生理上帶來的困難。
生理期本就給女性帶來了不便,更不用說走在長征路上的她們。
以前的衛生條件有限,征程路上根本不可能提供更好的物資來度過那幾天。
為了解決生理期所需的用品,她們用地上燒過的炭木灰和舊布自制了衛生用品以解決燃眉之急。
就算感受到了長征路上的不易,她們也沒有一個人願意當逃兵,而是選擇有始有終。
巾幗不讓鬚眉
誰說女子不如男?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女英雄為人民踏上漫漫長征路。
長征路上的她們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最好印證。
早就聽說了長征的不易,衣食住行對於長征隊伍來說,每一項都是巨大的挑戰。
為何說衣食住行是巨大挑戰?那要一一道來。
在衣著方面,無論春夏秋冬,紅軍永遠只有一套單薄的軍裝。
據參加長征的老紅軍回憶到:爬雪山時也只有草鞋,因為寒冷而凍死的戰士不在少數。
為了減少傷亡,紅軍派代表前往當地民眾家詢問過雪山的經驗,可即使詢問了過雪山的訣竅,還是有人員傷亡。
爬雪山本就不易,身為女性的她們不但要確保自身安全,還要擔負起照顧傷員的任務。
在她們的細心照料下,許多傷員得以恢復身體。
她們所有人最終也爬過了雪山。
在長征出發時,由於時間有限,紅軍隊伍準備的糧食是非常有限的。
他們所吃的飯被稱為“包子飯”,因為一人只有一包米飯和一包蔬菜所以被稱為“包子飯”。
糧食是有限的,終究會吃完。
所以在沒有糧食之際,女兵們還負責尋找糧食。
摘野菜,向途經的群眾買糧食,也是她們的任務。
長征途經的很多地區,在紅軍到來之前,國民黨便在當地給群眾灌輸紅軍會威脅當地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思想,導致紅軍路過多地時,難以買到糧食,也難以有地方睡覺。
長征路途的辛苦使得紅軍常常以天為被以地為床,而女兵們也練就了在潮溼的地面上睡覺,倚著大樹便能睡著的“本事”。
長征路上這些巾幗的故事有些被世人悉知:有危拱之照顧鄧六金,兩人互相支援最終走完長征路;有鄧穎超身患重病仍堅持走完長征路,有賀子珍為掩護戰士而身受重傷,有陳慧清難產之後依舊跟上大部隊……
更是有長征路上的“蠻”大姐李堅真,在長征時事事帶頭做,就算自己再辛苦也不願意放棄任何一位傷員。
平日裡李堅真要抬傷員,要挑藥箱,還要照料幹部的起居。
在同行的隊友被炸傷雙腿時,她即使再累也沒有放下隊友,而是揹著他前進。
隊友多少次懇求她,放下自己,但是這位“蠻”大姐不願意,因為她不想放棄任何一位隊友。
她就這樣揹著他繼續踏上長征路,直到他沒了呼吸,她才願意放下他。
翻雪山時,由於海拔高空氣變得稀薄,有的馬車伕和運輸員暈倒了,李堅真就和別的戰友跪著爬行,把傷員和擔架,藥箱等拉過了雪山。
李堅真和許多個和李堅真一樣的女戰士用行動證明了巾幗不讓鬚眉。
女英雄的最終結局
在名單公諸於世之後,這30名女紅軍的經歷倍受關注。
她們同樣都參加了長征,也堅持走完了長征的兩萬五千公里,但她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故事結局。
雖然只有30個人但只有部分人的故事廣為人知。
在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的時候,有研究者專門找到了那一份份塵封的資料,找到了當時參加紅軍長征的30名女紅軍戰士的生平簡歷。
她們所有人的故事才被世人知曉。
在長征時期,每個人都是命運多舛的,因為長征路上的危險太多,有的危險一旦遇上就是和死神搶生命。
女紅軍中,大多數人都是能跟著大部隊一起到達延安的,但也有幾位是壯烈犧牲。
生存下來的女紅軍們,是一群默默無聞的英雄,只是英雄也不是神仙,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也躲不開生老病死,那麼她們的晚點生活到底是如何的呢?
先說說兩位在長征路上犧牲的女戰士:
吳富蓮當年在西河作戰時不幸被敵人所俘,在被逼問時仍舊堅貞不屈,最後吞針而死。
曾玉說她英年早逝不為過,在長征到達目的地後過幾年在濟南平角嶺見義就勇,於1940年逝世,當時只有28歲。
倖存下來的參加了長征的女紅軍裡頭,有不少人繼續參加革命工作,默默為人民服務:
李建華,一生經歷坎坷。
長征期間,為了不讓身孕影響工作,獨自隱瞞懷孕的事實,繼續跟隨大部隊,在1946年,調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委員兼一區區委書記,次年去世。
邱一涵,從加入紅軍隊伍後表現出色同時擔任多個職位,直到建國後也還是如此,身兼多職,最後於1956年在南京逝世。
楊厚珍,她在長征時期因被飛機轟炸負傷,建國後曾擔任過文化部體育用品工廠廠長一職。
最後於1977因病逝世。
周越華,一個平凡的女兵,建國後擔任國家重要職位,於1977年在北京逝世。
陳慧清中年喪夫又喪子,但並沒有打擊但她,短暫的悲傷之後,她又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最終於1983年在廣州逝世。
李伯釗,他將一生中大多時間都投入在藝術中,從加入紅軍隊伍開始,一直到建國後,擔任過許多與藝術相關的職位,這樣一位多才的女英雄在1984年的春天於北京逝世。
長征精神不論放在何時都值得人們去學習,抗日戰爭時期長征精神教會人們為了理想去拼搏,今日長征精神教會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
蔡暢的一生沒有太多的曲折,從參加長征後起她就擔任了多個職務,最後於1990年在北京逝世。
李堅真,她在30人中算是普通的,生前擔任過多種職務,最後在1992年於廣州逝世。
鄧六金,在解放時期和建國後都從事幼教工作,健康的身體使得她能夠安享晚年。
這位女英雄最後2004年於北京逝世。
王泉媛在祁連山作戰時也不幸被俘虜,後來轉輾多地遇到了康克清,得到了老大姐康克清的幫助,王泉媛成為了某地敬老院院長。
還有一些生活相對安穩的女紅軍,還有的同志一直活到新千年。
鄧穎超在長征大部隊到達陝北後一直到建國後擔任過多種職務。
最終在1992年於北京去世。
危秀英、劉英和劉彩香,她們三人的後半生都算是相當安穩,安然度過晚年。
謝小梅一生都獻給了黨的革命事業,一心繫黨,就在去世前一天都還嚷嚷著“今天是黨的生日,要好好慶祝一下”誰知2006年黨的85歲生日她是在昏迷中度過的,次日她便離開了人世。
謝飛在30人的壽命中全是屈指可數的長壽,活到了101歲。
一生經歷過許多,也見證了祖國從無到有再到繁榮昌盛,最後因病在北京醫治無效於2013年逝世。
有些長征女紅軍在途中負傷了,併為此付出了沉重的身體代價,有些則因故早逝,沒能看到祖國繁榮發展的新氣象。
金維映的後半生因為生病前往蘇聯治病,誰也不會想到這一去就是人生的終點。
1940年在莫斯科的郊區病故。
劉群先幼時當過童養媳,後來紅軍路過她就跟隨了紅軍。
再到後來參加長征隨紅軍北上。
抗日戰爭時期不僅操勞過度還長期被國民黨特務跟蹤,導致其精神高度緊張而突發神經性疾病。
她被送到澳門治療,但病情卻沒有好轉,後被送往莫斯科治療。
在莫斯科接受治療期間不幸遇上了戰爭,至今下落不明。
吳仲廉的人生結局也是少有的不幸,在長征快要取得勝利時不幸被敵軍俘虜,後被解救出來。
但在建國後的特殊時期被隔離審查,1967年去世時也未能告訴世人自己的清白。
甘棠,這位女英雄的名字字數雖然少,但是她的生平可不簡單。
從她加入中國共產黨時開始她就擔任過黨組織裡大大小小的職務,可就是這樣一位能人,卻在建國後的特殊時期裡遭到打擊,最終也沒能躲過病痛於1971年病逝去。
同樣姓危,危拱之就沒有危秀英那麼幸運了。
長征前夕就因為一些原因被開除黨籍,後來因故受到刺激患上了精神病。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多個職位,建國後因病長期休養沒有再擔任任何職位,1972年於北京去世。
李桂英也是30人沒有那麼幸運的女兵之一,建國後在一次政策的落實下因為當時的一些原因被開除了黨籍,直至1978年才得以恢復黨籍。
在女紅軍裡面,有幾位是當過童養媳的,她們的命運也有些相仿之處:
蕭月華,幼時當過童養媳,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跟隨紅軍參加了長征。
1983年不幸患上癌症,前往北京治療,同年不幸逝世。
康克清同蕭月華一樣幼時也當過童養媳,後來參加紅軍。
建國後擔任過多個職位,最終於1992年在北京逝世。
廖似光幼時也當過童養媳,後來安享晚年,最後於2004年在廣州逝世。
鍾月林幼時也當過童養媳,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晚年身患疾病因醫治無效於2009年在北京逝世。
從長征中學習
87年前,從決定長征的那一刻開始,面對紅軍的便是未知的挑戰,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們將會遇到什麼,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因這份未知帶來的恐懼而選擇放棄,她們也是如此。
同樣,決定長征的那一刻起,長征的結局他們也無從而知,也不知道後來社會主義能夠建成,更不知道黨會發展到今日這般壯大。
從瑞金到延安兩萬五千公里雖有太多不確定,但是所有人都堅定不移地向前走,這一份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精神隨著長征保留了下來。
到今日形成了一種精神——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時至今日,有太多與她們一樣願意為了國家而犧牲小我的英雄。
是這些英雄,讓祖國能夠變成今天這番模樣,讓祖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衣食無憂的今天,身為國民的我們不應遺忘任何一位英雄,不應忘記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
長征精神不論放在何時都值得人們去學習,抗日戰爭時期長征精神教會人們為了理想去拼搏,今日長征精神教會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征路要走,而長征精神將伴隨我們走過自己的長征路。
今年是建黨100週年,我們將不忘長征,將長征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