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俞敏洪先生曾說過:“我樂意承認自己是個農民”。作者真當過農民。
一 新農人和三農自媒體脫穎而出
新農人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城市的農業從業人員。例如石嫣女博士經營著300畝農田的代表性人物。過去農民是老農人,新農人是從老農人脫穎而出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農二代”群體。什麼叫“三農自媒體”?先定義什麼叫自媒體?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的總稱。比如在論壇、部落格、微博、微信以及新興的抖音等影片網站構成了自媒體存在的主要形式。農業,農村,農民構成三農主體,自媒體人從事三農領域創作,這就叫三農自媒體。所以說“新農人”與“三農自媒體”有點區別,前者文化層次高或新型的職業農民;後者文化程度略低,但創作三農短影片很成功,成網紅人物,理所當然的也叫三農自媒體。新農人與三農自媒體是新生事物,他(她)們有知識、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投身農業、成為新興群體。未來更多的新農人以農為業、以農為樂、以農為生,成為職業農人、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是必然的。
二 新農人與三農自媒體現狀
21世紀初移動網際網路出現,產生出大量自媒體人。新農人和三農自媒體人這批新興群體壯大是與2016年短影片這個搖籃而產生的。有成功的案例不勝列舉,本文僅介紹幾位代表性人物如下。
1 石嫣清華大學博士後創辦的生態農場年營業額超千萬元,純收入超百萬的,是自己創業成功的農業企業。她自稱是新農人,與父輩的老農有著根本性的區別。石博士她是新時代新農人的代表性人物。
2 “八零後”留洋博士查元源,曾於美國博士後研究,海歸後以數學為主要研究工具,利用現有農田觀測採集的資訊,探索農田土壤、水、肥與作物的關係,圍繞土壤水分和溶質運移預測、資料觀測挖掘及拓展、資料融合等三者的有機聯絡開展研究。在他的“農夫團隊”裡,光博士就有七、八位。這群跨界新農人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改革農業種植方面派上了用場。
3 出生四川綿陽農村李子柒六歲父親去世,隨繼母短暫生話,後來爺爺帶回家。爺爺(農村廚師)很早就去世了,李子柒之後多年生活,都是和奶奶在一起。她現在依然記得奶奶去政府婦聯,到處求人說“這娃太苦了”。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她會幹各種農活。當她2016年步入影片這一行,走對路了。她的農村美食影片火遍國內外。李子柒拍的唯美田園生活的影片,如同一抹靚麗的春色,讓眾多的中青年人眼前一亮。你也想要這樣的生活,可是做不到,但是,一個叫做李子柒的中影片出現,在精神上給了你一絲絲的幻想和慰藉。
4 江蘇“鄉村小喬”(真名王小喬,孃家東海縣農村),大學畢業之後,她曾在當地縣公安部門工作,擔任的是輔警職務,後辭職幹三農自媒體。鄉村小喬在最好的時機開始做頭條自媒體,她抓住了短影片風口,獲得平臺青睞。小喬是個善良,淳樸,有愛心,漂亮的農家女孩!農村題材新穎,風格獨特,展現生態自然美!王小喬有文化有能力鑄就她新農人創業成功。
5 遼寧省營口大石橋市農村“張同學”(真名張凱)火遍全網。這位兩個月速成的網紅自有他成功的秘訣。“張同學”粉絲已經超過千萬,四十多個作品中標誌性一句話:“我的農(鄉)村生活”。當代人的歸園田居,藏在手機裡,以手機為新農具,透過抖音等平臺,越來越多的“三農”自媒體人正在以父輩們從未見過的方式改變鄉村面貌。這份快樂,除了過程中的樂趣,還包括奮鬥帶來的好成績。如“張同學”帳戶就是典型。
6 今日頭條上農民小放哥帳號,真名:黃小放,男,八零後,壯族。平臺認證:知名三農領域創作者,粉絲316萬。黃小放娶妻越南姑娘,夫妻倆種植百十畝柿子樹。黃小放曾與別人合夥拍攝短影片,後散夥單幹成功。夫妻倆就是鏡頭下“主角”,果園、家庭環境是場景。作者倡導黃小放三農自媒體模式,“亦耕亦拍”既種地又拍短影片。還為當地土特產品代言直銷。
三
新農人與三農自媒體未來發展趨勢
手機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加持4G、5G,未來6G,可以預見,我們將資訊化技術運用在農業環境治理、大棚生產管理、農機具作業等等方面,只要動動手指用手機就可以監控和管理治理現場,這將大大節省人力物力。
新農人和三農自媒體皆是鄉村振興中堅力量。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三農”格局正在發生積極變革。在這一背景下,“新農人”群體開始大量湧現,他們將成為引領新農民、發展新農村、托起新農業的生力軍,“新農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三農自媒體用影片、直播展銷農產品,自己富起來,村民富起來,全國人民共同富裕起來必將實現!
注:參考文獻,新農人的我,從農民成長為高做農藝師,今日頭條,2020.9.6作者原創圖文。李子柒等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