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比大明厲害很多?為何清朝能成功解決蒙古問題而明朝辦不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乍一看,清朝比明朝厲害,解決了明朝200多年都解決不了的遊牧民族問題。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概括說來:
明朝和清朝對征服蒙古的問題各有側重,但相比之下清朝比明朝更深刻,治理效果更好更長久;
明朝和清朝面對的國際形勢不同,清朝的蒙古問題更加國際化,相應的難度也更大!
那麼,明朝和清朝採取了什麼不同
的手段呢?為何明朝始終無法徹底消滅蒙古,而清朝卻差點讓蒙古滅亡?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明朝的保守國策和單一的民族政策
明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有著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保守。今日我國境內的萬里長城絕大多數都是明長城,這是明朝保守國策的體現。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摒棄了宋元以來的“重商主義”政策,重拾“重農抑商”的政策,大明王朝重新將土地作為帝國生產力的最主要依靠。
此舉除了讓明朝的財政收入長期低迷外,還造成一個重要的後果,那就是在對外疆域擴張問題上,基本都以適合農業發展為首要考量。像長城以北的漠北地區以及西域這些不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明朝都沒有強烈的擴張興趣。
終明一朝,直接控制的區域始終維持在“兩京一十三省”地區,向北以長城和蒙古為界。朱元璋時期在長城以北數百公里的地區建立了東勝衛、開平衛、大寧衛等衛所,但是在明宣宗時期紛紛放棄。
保守型的國策決定了明朝缺乏徹底征服並管理蒙古地區的內在動力,所以明朝寧可大興土木修築長城,也不會發動對蒙古的長期打擊。
既然沒有內在動力,那麼明太祖和明成祖時期對蒙古的征討是怎麼回事呢?答案是外在動力!
元朝退回北方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反而不斷南下侵擾,想要恢復大元帝國的版圖。
此時的明朝不堪其擾,為了消除威脅,明朝大軍不斷北伐,一度打得蒙古軍隊潰不成軍。
但是,明朝缺乏治理草原的有效手段,不光是明朝,歷朝歷代的漢人王朝都沒有有效治理草原的手段。這導致明朝大軍撤退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可以重新組織起來,再度形成強大戰鬥力。
在明朝這裡,“一仗打出30年和平”根本不現實,10年也不可能!所以無奈的明朝只能修建萬里長城進行防禦,意圖以長城將蒙古徹底阻擋在中原之外!
待明朝轉入防禦後,蒙古開始再次膨脹,先後爆發了“土木堡之變”、“庚戍之變”等一系列入寇事件,明朝更加被動。
1571年,“隆慶和議”達成,但這只是明朝和漠南蒙古和解了,距離明朝征服蒙古還有十萬九千里!
2、清朝的少數民族身份和多樣化的政策
相比於明朝,清朝的前身是真正的蠻夷。
然而,正是這樣的蠻夷身份,讓清朝有了更靈活的手段,徹底解決蒙古威脅中原的問題。
清朝建立前的後金時期,努爾哈赤就不斷和漠南蒙古發生戰爭。同時,為了分化瓦解,努爾哈赤和漠南蒙古各部落聯姻,最終爭取了漠南蒙古的臣服。
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清朝。此時的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先後向清朝進貢,清朝成為蒙古的宗主。
隨後,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
1757年,乾隆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徹底解決了蒙古問題。
由於自己曾經是蠻夷,所以清朝對蒙古這樣的蠻夷很有心得。在統一了蒙古後,清朝意識到蒙古的巨大威脅,所以防患於未然成為清朝統治者考慮的首要問題。
所以清朝在蒙古草原實行了一系列措施,保證了清朝統治的穩定,包括:
戰爭屠殺
征服蒙古不是一句空話,一句嘴炮,是實實在在打服的,打服的手段,就是戰爭。
從努爾哈赤開始,後金就不斷對漠南蒙古用兵,終於擊敗察哈爾林丹汗,使漠南蒙古徹底臣服蒙古。
在喀爾喀蒙古方向,清朝沒有用兵,喀爾喀蒙古各部主要是和沙俄以及準噶爾交戰。
而在漠西蒙古方向,清朝手腕再次強硬起來!
1690年和1696年,康熙分別在烏蘭木通和昭莫多打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
噶爾丹自殺後,準噶爾汗國並未衰落。1716年,準噶爾南下入侵西藏,康熙兩次用兵,終於在1722年成功進藏,驅逐準噶爾;
1723年,雍正派年羹堯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叛亂,清軍收復青海;
1757年,乾隆消滅準噶爾汗國,隨後消滅大小和卓叛亂,終於在1759年,將整個新疆徹底納入版圖。
隨後,在1820年,道光平定張格爾叛亂,再次維護了領土完整。
盟旗制度
針對蒙古逐水草而居最後聚合成強大力量的情況,清朝貼心地設定了“盟旗制度”,將各部落固定在一定的區域,沒有清朝皇帝命令不得隨便遷移,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蒙古人聚攏的可能。
蒙古人固定之後,抵禦天災的能力大大下降,遇到災年,蒙古人只能在飢寒交迫中等待清朝的救援,很多人在慰問品到來前就先一步而去了!
另外,部落固定也帶來了近親結婚,亂倫等一系列問題,草原上的性病流行奪去了大量蒙古人的性命!
黃教制度
針對蒙古人信仰喇嘛教的事實,清朝在草原上大興喇嘛教,大建喇嘛廟。並規定每個蒙古家庭除了留下一個男子守灶外,其餘男孩全部出家。這樣一來,蒙古人的生育率大大下降。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原有至少500萬的蒙古人只有不到50萬人,人口減少超過90%!
3、沙俄的攪局,蒙古成為國際問題
一直以來,蒙古和中原王朝的衝突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衝突,在遊牧民族不敵農耕文明的反擊時,他們就會拼命地往北跑,跑到西伯利亞,跑到中原軍隊追不到的地方。
但是,沙俄來了。
1582年,哥薩克騎兵越過烏拉爾山,開始了在西伯利亞的瘋狂擴張;
1600年,沙俄勢力到達貝加爾湖一帶,佔據了貝加爾湖北部和西部地區;
1639年,沙俄到達鄂霍次克海,勢力抵達太平洋沿岸;
1643年,沙俄侵入黑龍江燒殺搶掠。
沙俄的到來,為蒙古問題帶來兩個新變化:
蒙古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北逃了,因為沙俄此時佔據了西伯利亞,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沙俄和漠西蒙古準噶爾部沆瀣一氣,意圖撕裂西域,威脅清朝進軍中亞。
可以說,沙俄的攪局,為蒙古問題增添了新的變數。
1689年,康熙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了東北的邊界,實際上也是對外興安嶺南北蒙古區域的劃分。
1691年,準噶爾部不斷東侵,沙俄也不斷南下,喀爾喀蒙古各部處境危險,尤其是土謝圖汗。在這樣的情況下,喀爾喀各部選擇歸順清朝,成為清朝的一部分。
清朝擁有漠北蒙古後,1727年雍正和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隨即中俄貿易開始繁榮;
《恰克圖條約》簽訂後,意味著清朝和沙俄爭奪的視窗已經侷限在西域地區,所以準噶爾汗國的興衰決定了西域的最終歸屬。
1755年,準噶爾汗國內部爆發天災,民不聊生,在沙俄還未及時反應時,乾隆迅速出兵,徹底消滅準噶爾部,征服天山南北。至此這塊從安史之亂後遊離的地區徹底回到中原王朝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