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寨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連丘陵,屬於大型軍事要塞,有“一村山色半莊海,波濤聲震愛蓮灣”之稱。據明朝歷史記載,寨內有古井,西河便發源於此,河水由東北向西南蜿蜒流淌,一年四季澆灌著兩岸的蔬菜、水果、花草和莊稼,再往下流向一片青楊樹林,滋潤著它們茁壯成長。
今年仲夏,我走進西河農場度假。小河,雖然沒有大海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澱山湖的平靜如鏡,但卻有著獨特的美麗。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自由自在的小魚小蝦;小河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被青楊樹的樹葉浸染過。偶爾,這裡充滿著孩子們的歡笑聲、農民的喊叫聲、商販的吆喝聲、知了的蟬鳴聲、青蛙的歌唱聲......
黃昏時的小河是那樣的安逸,夕陽西下把河水染得通紅,在晚風的撫摸下,河水蕩起了無數的漣漪,猶如條條紅綢似的輕輕地流動著,幾片落葉在水中悠悠地飄向遠方。小河最美麗的時間還得數晚上了,平靜的河面上反射著月光,波紋盈盈、銀光閃閃,靜靜的河面就像一面鏡子,平靜級了,又好像在等待什麼…… 秋天,我又一次走進西河農場。現在,瓜果成熟了,一棵棵小青菜嫩得要滴水兒,和小青菜挨著的是大南瓜,還有紅得似火的西紅柿,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最讓人咽口水的是秋黃瓜,那個醉人的綠啊,真想一口氣吃幾個。瞧,那邊是什麼?好像植物來參加中秋節呢,秋芸豆爬在玉米的肩膀上試與天公比誰高;鬱鬱蔥蔥的蘿蔔長得東倒西歪像個調皮的孩子,與蘿蔔做鄰居的是金燦燦的玉米、還有紅澄澄的甘薯,微風吹過,它們齊刷刷地向我招手,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景畫。
從羅山寨漁村到愛蓮灣新社群,從沼澤地到西河農場生態園,凝聚了多少人多少汗水啊!年輕人到城市做貢獻去了,改造建設的重擔就給了老弱病殘人,他們不會講“生態文明”這樣的概念,但是他們卻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我也在西河農場獲得了勞動的體驗和收穫的喜悅。
有人說農民的生活是單調的、枯燥的、辛苦的,也有人說農村的景色是賞心悅目的、沁入心脾的,還有人說農業是低階的、不掙錢的、落後的,但我認為這些認識都是粗淺的、庸俗的、淺層的,關於“三農”問題可以從西河農場的青楊樹林找到答案。
青楊樹,膠東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丈把高,它所有的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它的皮粗糙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一碗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青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婆娑”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冰封的西河農場上走過,看見丘陵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排排青楊樹,難道你覺得楊樹只是樹嗎?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農民的性格?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留守在這片土地上的老人和兒童正忍辱負重、傲然挺立地守望在他們家門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繁葉茂、力求上進的青楊樹,宛然象徵了“三農”對城市化發展所做出的的無私奉獻嗎?!
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儘管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儘管中國城市化率還不是很高,但是我們還有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我們還是不敢大瓶喝水、大碗吃飯(環保),農業哺育了工業,但農藥化肥不能反哺農業,振興鄉村、發展農業、富裕農民,只能靠社會化,要多一些西河農場這樣的社會支援農業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