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晉代,就有了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風俗,今天的春捲就是由它演變而來的。
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習應試,整天埋頭讀書,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辦法:把米磨成粉做成薄餅,以菜肉為餡,包在捲筒形,既當飯,又當菜。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捲”,並逐漸流行於各地。
“沙溝酥皮春捲”正常在春節期間上市,到農曆清明節就停止銷售了。近年來,沙溝廚師為了開發傳統特色美食,促進旅遊發展,將這一名點在入冬時就提前上市了。
沙溝人有吃早茶的習慣,茶頭吃完要吃點心,這個時節的春捲就是顧客首選的點心。飯店、酒家,也常常把酥皮春捲當做一道壓軸點心端上酒席。街面上小吃攤點上做的酥皮春捲現炸現賣,供人們休閒小吃。
製作春捲皮的和麵方法十分關鍵,特別講究。先將一定數量的麵粉倒入乾淨的容器內,接著倒入適量燒熱的熟豬油,繼而再倒入燒沸的高湯,這時只聽見“刺、刺”的響聲和升騰的氣霧,操作人必須趁熱快速攪拌上勁,反覆搓窖,待冷卻後即成酥皮油麵。
讓滾燙的豬油和鮮美的熱雞湯與麵粉拌和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熱湯和麵粉能讓蛋白質發生變性,麵筋被破壞,形成的燙麵口感軟糯;二是熱油和麵能形成油酥,讓外皮更酥脆,形成外酥裡糯的層次;三是雞湯能為春捲皮增加鮮味。
取炒鍋上火,放適量熟豬油、高湯、雞絲、野鴨絲、肉絲、蝦仁、冬筍、香菇、精鹽燒至入味,再放入韭黃、味精,用溼澱粉勾芡,起鍋時淋入芝麻油,即成餡心待用。接著,取油酥面搓拉成長條,摘成劑子,擀成薄皮,放入餡心,包成長7公分、寬3公分左右的春捲生坯,用雞蛋清封口。最後在炒鍋中放熟豬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放入春捲,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即成。
春捲這道點心各地都有,唯沙溝的酥皮春捲風味特別。外皮酥脆松香,內餡糯粘可口,三絲鮮、冬筍脆、韭黃嫩,構成了沙溝酥皮春捲的獨特風味。
如今,野鴨是國家保護動物,春捲內的野鴨肉絲用雞肉絲或豬瘦肉絲所替代。
徐學榮師傅是古鎮上做酥皮春捲的傳承人,他做出的酥皮春捲味道正宗。目前他在古鎮新大街開一小吃門市,每天做出的酥皮春捲供不應求。
酥皮春捲以現炸現吃為最佳,第一次食用酥皮春捲的客人在食用時千萬別心急,因為外面的酥皮雖然只有餘熱,可內面的餡芯卻是很燙人的。要慢吃、細品,才能吃出酥皮春捲的鮮美味道。
吃完後,你會翹起大拇指,由衷發出感嘆:沙溝酥皮春捲真好吃,徐老闆,再來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