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將會是太空探索任務頻發的一年。
2021年,新冠疫情仍在流行,但在科學界,我們仍然見證了許多“決定性時刻”,比如美國、中國的探測車相繼著陸火星,還有DeepMind公司使用“AlphaFold 2”對人類和其他20種模式生物的幾乎所有蛋白質結構進行了預測……
如今,2021年已經走入尾聲。
而面向即將到來的2022年,《Nature》雜誌也為我們梳理了“2022年值得關注的七大科學事件”,其中既有全球關注的新冠疫情,也提到了即將竣工的中國“天宮空間站”。
事件一:新冠疫情繼續
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並且看不到盡頭。
當務之急是更好地瞭解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影響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威脅。早期研究結果表明,奧密克戎有可能降低疫苗的有效性。科學家也希望弄清楚它能引發何種疾病以及嚴重程度如何。
2022年,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當局還將繼續監測新冠病毒新變異毒株的出現,以及病毒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長期影響。
富裕國家已經開始為本國人民提供加強針疫苗注射,並且出於對奧密克戎的擔憂,疫苗推廣行動可能會繼續。
但是,世界上還有近一半的人口尚未接種過疫苗。此時,製藥公司是否會放棄專利,或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低收入國家更能負擔得起他們的疫苗,以填補全球疫苗接種的巨大缺口,成為了一個重大問題。
與此同時,關於病毒起源的討論可能會繼續。世界衛生組織任命了一個由26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試圖重新解決這個謎團。
事件二:疫苗升級
在抵禦快速變異的冠狀病毒問題上,疫苗開發人員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下一代疫苗。2022年,我們可能會看到針對特定變體開發的信使RNA(mRNA)疫苗,一些公共衛生官員也希望使用其他技術開發的疫苗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基於蛋白質的疫苗是一種更傳統的免疫接種方式,幾十年來一些疫苗已經被用於對抗肝炎和帶狀皰疹等疾病,並且在2021年新冠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中也表現良好。
考慮到基於DNA的疫苗與mRNA疫苗的製造成本更低,並且不需要冷藏,因此對於低收入國家來說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包括艾滋病毒、瘧疾、萊姆病等其他主要病毒和疾病的疫苗,預計也將在2022年取得進展。
事件三:物理大豐收
圖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光束線
首先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經過多年的停機和廣泛的維護工作後,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於6月在瑞士日內瓦郊外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重新開始執行。
這一次,科學家們對LHC的主要實驗——超環面儀器實驗(ATLAS)和緊湊繆子線圈實驗(CMS)進行了升級和擴充套件,增加了額外的探測器元件層,這將使得他們能夠從每秒產生的4000萬次質子碰撞中收集更多資料。
再一個成就是全球4個引力波探測器的重啟。
這4個探測器有兩個在美國的鐳射干涉儀引力波(LIGO)天文臺,一個是義大利的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還有一個是位於日本的神岡引力波探測器(KAGRA),它們將從12月開始新的觀測活動。
此外,位於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稀有同位素束流裝置也預計將於2022年初開始執行。這臺價值7.3億美元的多級加速器旨在合成數千種已知元素的新同位素,也將研究核結構、中子星和超新星爆炸的物理學。
事件四:月球任務
從各國官方行動任務,到私人航天探索,2022年將會是月球任務頻繁發射的一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在2022年測試發射“阿爾忒彌斯一號”軌道飛行器,這也是太空發射系統(SLS)的首次測試,最終目的是將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
同時,NASA“地月空間自動定位系統技術操作與導航實驗”(CAPSTONE)的軌道飛行器也將進行實驗,以為第一個繞月球軌道執行的空間站“門戶”(Gateway)做準備。
印度的第三次月球任務“月船-3號”(Chandrayaan-3),旨在實現軟著陸的同時,將漫遊車送上月球;日本的“月球研究智慧著陸”(SLIM)任務也將嘗試首次在月球上軟著陸。而俄羅斯計劃透過“月球25號”著陸器重振蘇聯登月計劃的輝煌。韓國“探路者”月球軌道器也將開啟韓國自己的月球探索。
此外在私人航天探索方面,總部位於東京的ispace公司計劃發射Hakuto-R著陸器,它將搭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拉希德月球車;美國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和Intuitive Machines,也正準備用旗下探測器將NASA儀器帶到月球表面。
事件五:火星和天宮空間站
除了月球,火星依舊是2022年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重點。同時,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即將竣工也將樹立一大里程碑。
俄羅斯和歐洲聯合開展的“火星生命探測計劃”(ExoMars)計劃於2022年9月發射,將攜帶歐洲航天局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漫遊車前往火星尋找過去生命的跡象。
原本這一發射定在2020年,但因為安全著陸所需的降落傘出現問題,而導致了推遲。
另外,中國還計劃在2022年完成天宮空間站的搭建,並安排了1000多項實驗,從天文和地球觀測到微重力和宇宙輻射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事件六:氣候行動
2020年全球疫情流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但在2021年,碳排放量出現了反彈。
2022年11月,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將齊聚埃及沙姆沙伊赫,參加另一輪聯合國氣候談判COP27,預計各國將做出與2015年《巴黎協定》目標一致的氣候承諾,即將全球變暖限制在低於工業化前2℃的水平。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將在COP26上做出承諾後繼續監測溫室氣體排放,包括減少煤炭使用和減少甲烷排放的承諾。
事件七:拯救生物多樣性
各國正在制定一套新目標,以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截至2020年,於2010年制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大多沒有實現。
今年10月11日-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已經在雲南昆明落幕,會上正式透過“昆明宣言”,呼籲各方採取行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第二階段會議定於2022年4月25日-5月8日在昆明舉行,但奧密克戎的出現可能會破壞這一計劃。
據估計,棲息地喪失和人類活動有關的其他因素或將令100萬種植物和動物物種面臨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