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村莊。
一棟棟藏式風格的小別墅坐南朝北、整齊劃一,還有寬敞平坦的村際公路、功能齊全的運動設施,與周邊搖曳生姿的花草一道展示著這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儼然人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這裡就是位於318國道旁的西藏林芝八一鎮巴吉村。
這個只有101戶農牧民的西藏村莊,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到訪,並叮囑“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為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關愛和殷殷囑託。
如今,巴吉村每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0萬元,年人均收入超過4.7萬元,是西藏自治區人民生活美滿幸福小康村的一個縮影。
抓住機遇奮發圖強
改革開放前的巴吉村,村子裡零星地散落著低矮的平房,村前屋後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住房光線不好、通風不好,遇上梅雨季,還要擔心房屋漏水的問題。一到夜晚,家家戶戶的屋裡漆黑無光,泥牆根堆著的木板常常劃傷路人。那時候,村裡的莊稼地種的都是經濟附加值極低的農作物,村民們多以種田和放牧為生,收入甚微。
20世紀80年代初,巴吉村意識到必須將村莊交通便利的優勢利用起來,以此改變村莊的落後和貧窮面貌。1985年,巴吉村首個運輸隊和首個預製板廠相繼成立,村莊從此一改以農牧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村集體經濟也開始起跑。
進入21世紀後,八一鎮新城拓展,巴吉村在利好政策下獲得一筆補償款。村委會決定用這筆補償款購買一塊商業用地,助推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這個決議,獲得了村民大會的投票透過。買下地後,巴吉村建起了建材市場,現該市場每年給村集體帶來450萬元的收入。
為促進群眾實現增收,巴吉村重點從發展車輛運輸、勞務輸出、大棚蔬菜、旅遊業、興辦經濟實體等方面入手,啟用一切積極因素大力發展多種經營。
在發展勞務輸出方面,自籌資金組建農民機械隊;在發展旅遊業方面,藉助世界柏樹王景區的品牌效應,建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商業區,大力支援和鼓勵村民參與到旅遊業服務當中;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大力發展以大棚蔬菜、飼草和庭院經濟為主的特色產業,並依託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
巴吉村採用“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成立機械運輸隊、採砂採石聯運隊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廣泛投身於當地市政設施的建設中,成為名副其實的機械化“汽車村”。由於建設成效顯著,巴吉村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的小康規範化建設示範村。
牢記總書記囑託團結奮鬥
巴吉村村民格桑旺久,被村民們譽為最幸福的人,因為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走進他的家,仔細察看廚房、儲藏室等,同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裡聊家常。
這個場景,格桑旺久終生難忘。
2015年國慶前夕,作為13名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之一,格桑旺久在北京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
再次見到總書記,格桑旺久激動不已,他在日記中寫道:“親愛的總書記,您好,我是林芝巴吉村的格桑旺久,距上次見您已經過去整整四年了,但您的殷殷囑託我們一直牢牢記在心中,現在我要向您彙報,這些年,我們的村子更漂亮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一切都朝著夢想的目標發展。”
時至今日,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一直深深烙印在巴吉村百姓的心裡。全體村民多年來始終堅持不忘初心、團結奮鬥,積極建設美麗家鄉,為美好的生活更上一層樓不懈奮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升,巴吉村“兩委”班子積極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活。
在世界柏樹王景區周邊,巴吉村辦起了土特產一條街,設立72個展銷攤位,每年為銷售群眾帶來三四萬元收入。為了騰出更多空間發展鄉村旅遊,巴吉村與企業合作開發投資2.37億元的巴吉物流倉儲園區,企業全資建設,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78萬元實際收入,每5年遞增50萬元,合作期限20年。這是巴吉村產業發展的一次轉型。實踐證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思路是對的。
村裡82歲的巴桑傑布老人,唯一的兒子在多年前的一場車禍中去世,體弱多病的老兩口和兩個年幼的孫子相依為命,生活極為困難。2015年開展脫貧攻堅精準識別的時候,像巴桑傑布有這樣那樣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裡共有6戶、16人。
隨後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引領和黨員幹部的有力幫扶下,16名貧困村民或是結對幫扶,或是參與集體經濟,或是自主就業,在2016年底,僅用一年時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村民白宗說:“我們家被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小孩的醫療費用都由政府報銷了,讓我的家庭減輕了負擔,非常感謝。除了這個以外,還給孩子父親安排了生態崗位,給了兩頭犏牛讓我們搞養殖,給我們建了小商店。廣東援藏的幹部還把我的孩子送到廣東治療。現在我們家一年有7萬元的收入,和以前相比,家裡條件好了很多。”
貧困戶仁青頓珠透過學習挖掘機技術,開啟了致富之路。當他將家裡的房屋從簡陋的磚瓦平房升級成為兩層樓房時,小夥子說夢想中的生活終於實現了。
現在的巴吉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別墅,生活設施齊全,生活環境優美,庭院裡瓜果飄香,幸福的生活比蜜還甜。
小康日子越過越好
經濟基礎的穩固,帶來觀念的極大轉變,村裡各項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進步。2018年,巴吉村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小學升學率均達到100%。
“村裡的小學特別漂亮,孩子在學校吃得好,學得好,玩得好,他們不僅會說藏語,普通話也說得好,將來肯定比我有出息。”村民錢學正由衷地表達了對黨的感謝。
“現在我們村每年的大學生一個接著一個,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次想到還在內地讀大學的兩個孩子,格桑旺久的心裡就美滋滋的。
在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巴吉村還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鞏固掃盲成果。
2017年以來,巴吉村開展農牧、建築等各類科技培訓班10餘次,組織農業技術培訓、致富技能培訓4期、110餘人次,使群眾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
“除了教育,我們村的醫療衛生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巴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周浩高興地說,現在的村醫療室裡,配齊了64種常用藥物,體檢裝置、輸液裝置齊全,村民可以進行日常體檢,實現了小病治療不出村。目前,全村村民參保率、產前檢查覆蓋率和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均達到100%,無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全村醫療衛生水平明顯提高。
2020年,巴吉村還為37名70歲以上的“壽星老人”發放了每人2000元的生活補貼。拿到錢的巴桑傑布老人說:“感謝黨和政府,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昌盛,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巴桑傑布老人邊說著邊開啟珍藏的相簿,一頁頁地翻看:過去的房屋、現在的新家、孩子們的笑臉、巴吉村的新風貌……
富裕起來的巴吉村,始終把提升農牧民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經常組織群眾開展鍋莊、拔河、抱石頭、工布響箭等多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使廣大農牧民群眾在豐富的文化生活娛樂中健康身心、陶冶情操,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辦實事、辦好事、惠民生的有力舉措下,巴吉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美好生活的畫卷在山間田地鋪展開來。
“總書記,請您放心。”這是巴吉村全體村民的幸福感言。面向未來,接續鄉村振興,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巴吉村的村民們信心滿滿、腳步鏗鏘!
(來源:2021年第10期《黨建》雜誌,作者:張猛 王珊,作者單位:西藏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