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渡山遊記】----溯溪兼聽水,信步玉渡山
撰文:草衣
世事勞碌,故世人多寄情山水。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面對山水,人們各有不同的感受,《歸去來兮辭》便是陶淵明的感受。我以為,陶淵明的這份感受可以在延慶的玉渡山中得來。
週末閒暇,我隨朋友們來到玉渡山。
過了延慶縣城,翻過西北的山峰,炎夏的暑氣不知何時便悄悄地退去,周身盡成清爽。
環看四維,一片蒼綠。
空氣裡音響絕無,仰望湛藍的天空,與天空浮動的白雲,習慣了喧囂與嘈雜的我、一時間感到耳鳴,且惶恐的難以自適。
我盡情的吸了一口山谷裡的空氣,似乎有一絲醉氧的感覺,使人昏沉。
山鳴谷應。
偶爾、一聲長嘯,是同遊者興奮的長嘯、將我從昏沉裡喚醒。
身心為之大快。
我高聲唱唸:“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玉渡山被植被覆蓋著,喬木、灌木、種類繁多,雜花生樹一樣俱全。
沿著一段坡道下行,不遠、看到一處湖泊,取名“忘憂”。湖水清澈,漣漪絕無,安靜得像一面鏡子,倒影著青山綠樹,還有藍天白雲。
人過處,時有野鴨掠水飛過湖面,驚起道道漣漪。
近岸水流入之處,生長著幾株虯枝老樹,相伴著水中的倒影,使人感到無比的滄桑與恢廓。
有些樹幹只剩下一截枯樁,或橫臥湖上,或沉浸水中,更有浮藻或苔蘚寄生其上。從那些近水的枯木上,還能看到伴生在苔蘚間,綻放著的,不知名的,嬌柔的野花。
沿湖水西北而行,峭壁間山石迎岸,探頭而出,好在岸邊有棧橋為道,恰能通行。
登岸爬山,山間有一處羊腸小道,依山傍水,水在崖下。行約幾百米,等看到一處茅草屋時才聽到有潺潺水流之音。
沿著一條清澈的溪水與蜿蜒的山道向上行進,不時會看到一叢叢怒放的山花,有時還會看到溪畔一簇簇翠帶飄逸的芝蘭。
林間,樹葉對太陽的金黃與紅色進行了過濾,渲染成了綠色,相伴清澈的溪流在林間閃耀。
素湍綠潭,明水淨沙。
聽、有小鳥鳴叫其間,忽左忽右,忽前忽後,動聽委婉,卻怎麼也看不見鳥的影子。
忽而、有水鳥在淨沙清水裡嬉戲,只一個翻滾便振翅遠去。
至此、溪流長吟,不絕於耳。或龍潭、或瀉玉、或百蝶、或香閘不勝列舉。
在綠蔭裡行走,我感悟到碧玉來渡的嘉意,也許這正是玉渡山命名的緣由吧!
沿途溯溪而上,幾難有蹤。玉渡山的溪流多段隱於林下,被綠葉的濃蔭遮擋著。有時,溪流淌於石間,唯淙淙泉響不絕,卻難尋流水之蹤跡,似《尋隱者不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即像隱居山林的處子,又像結廬緣景的修士。
我也見過很多名勝佳景,卻被北京近郊這種原生天然的山水所感動。旅途中我拍了些許照片,想將這份美好永遠地記錄下來回饋給大眾,可回來的路上,我私心大發,只想將這份美麗自私地珍藏起來,以至今日才將此美景奉獻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