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什麼奇聞怪事都可以被理解,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能被實現,時代的發展正以5G網速快速執行。
所以,當你看到這樣的神仙組合……
一定要淡定!
Dodie X 敦煌IP——Dodie紙尿褲竟是仙女從綿雲裡抽出來的!
博物館都被玩的這麼潮,不禁感嘆5G時代,腦子也要跟上呀!
9月28日北京首個“碳中和”主題公園——溫榆河公園·未來智谷正式開園,又一個“戶外博物館”出現,為什麼是又?別急慢慢給您介紹……
溫榆河公園·未來智谷
這個以“碳中和”為公園核心主題的“戶外博物館”,在空間演繹上加入了美術與藝術的高度,又結合博物館策劃思維,讓園區的科普研學旅遊功能無限啟用。
“30.60碳戰略”的提出,讓園區找準了自己定位,為中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盡綿薄之力。
這是中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到,該專案設計由北京工業大學設計團隊-主題環境研究中心所創,以“博物館化”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為切入點,運用“環境敘事”的手法將“碳中和”知識點通俗直觀的藝術轉換為“一張紙、一度電、一瓶水、一輛車……”的碳百問藝術設計故事。
碳積分轉換系統,即把各個減碳行為進行虛擬量化,形成碳積分,“量”變產生“質”變,最終市民可以用累積的積分體驗公園內氫燃料觀光車,或在低碳集市兌換植物種子、主題文創周邊進行兒童戶外活動體驗及植物認養等。
不僅讓身心在“綠肺”中得到全面放鬆,還藉助趣味活動讓更多人瞭解碳中和知識,進一步推動綠色生活、生產。
藝術X博物館
園區的互動裝置與故事演繹
▼ 低碳驛站
▼以講故事的方法科普碳中和知識!(內容指令碼)
▼ 以藝術介入(低干擾,附著與增加)的方法啟用環境主題!(設計)
▼ 科普裝置:一碳究竟
▼ 科普裝置:低碳百科啟蒙
▼ 互動裝置:音樂角
公園的科普意味濃厚,佔地48.75公頃,絕對是公園裡的佼佼者。一步一園,設計師們的小心思處處可見,一束光都能成為了驚豔你的展陳內容展示,這種大自然與博物館的結合,真的是一種無法抵抗的文化輸入。
▼ 一度電是什麼概念?
廈門.蘇頌公園
對於“戶外博物館”的衍生,已經不是第一次。自廈門蘇頌公園升級後,直接為蘇頌公園Plus,被各大新媒體宣稱這座堪稱“戶外博物館”的公園。
對於蘇頌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該公園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主要還是他對當地的人文地理、學術研究以及文化傳播有著突出貢獻與亮點挖掘。
升級後的公園,主題更鮮明、環境更通透、設施更完善,還以“戶外博物館”為營造理念,以體現蘇頌成就的“科技軸”和“人生軸”為主線凸顯公園主題,增強其科普性。
▼ “科技軸”
連線蘇頌公園入口和水運儀象臺,主要展示蘇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景觀巧妙融入筆墨紙硯概念,利用閩南紅磚、形如“紙卷”的黑色花崗岩、鏡面水池等要素,營造簡潔大氣的氛圍。透過閱讀花崗岩上的文字,市民遊客還可以瞭解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的部件和執行原理。
▼ “人生軸”
以園區制高點——“洗墨池”和旱溪為依託,介紹蘇頌出生、入仕、編撰《本草圖經》等重要人生節點。
“洗墨池”水緩緩流入由花崗岩塑造的旱溪。旱溪採用當代藝術裝置手法,提煉宋代著名藝術家對水紋的描繪,並將其刻於溪岸邊,以水的精神來反映蘇頌或潤物無聲、或波瀾壯闊的一生。溪中,形如墨滴的黑色磨光石上則刻有摘自《本草圖經》的中草藥圖譜和文字介紹。
該公園的功能更側重於娛樂休閒與環境美化,在升級後注入了人文歷史昇華了公園裡主題概念,但已有了“戶外博物館”的意思,也是空間打造裡的一次小小升級。
高明磊 攝
解讀:戶外博物館
對於戶外博物館的解讀,這份答卷大概能完美詮釋:“戶外博物館能夠做到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並行。文化儲存在文物中,會隨著文物的破壞而丟失;當文化儲存在生活中時,它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繁衍壯大,獲得更多的生命力。戶外博物館,就是透過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實現了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