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小國立陶宛瘋狂反華,終於在近日招致中國禁止採用立陶宛零部件的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懲罰。但有趣的是,由於此事讓德國企業首先遭殃,部分德國政客因此就坐不住了:
歐洲議會德國綠黨籍議員包瑞翰就在近日公開表示,在這件事上歐盟絕對不能膽怯,而德國也遠沒有人們聲稱的那麼“依賴”中國。
德國大陸集團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輪胎廠商和最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之一,其在立陶宛設立有生產設施,專門用於為寶馬等德國頭牌車企生產車門、座椅控制器及其他電子部件。但在12月17日當天,兩名大陸集團內部訊息人士對外透露,稱中國方面已敦促大陸集團停止使用產自立陶宛的零部件,否則就離開中國市場。
“中國懲罰立陶宛卻讓德國企業蒙受鉅額損失”,如此勁爆的訊息自然在當天就把德國媒體引爆。但令人玩味的是,在獲得輿論關注後,大陸集團官方拒絕置評此事,反倒是德國綠黨在歐洲議會的議員代表包瑞翰跳出來進行了一番反華表演。
這位同時還擔任歐洲議會集團外交政策協調員和歐洲議會中國代表團主席的老牌政客認為,面對中國如此“赤裸”的“威脅”,歐盟各國沒有理由向中國“屈服”。相反的,歐盟必須以“非常自信的政策”作為對中國的回應。
包瑞翰稱,要做到這點,歐盟首先必須要在對華外交政策上保持足夠的團結一致,“以清晰和共同的語言”回答中國,特別是像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這樣能左右歐盟外交政策的重量級政治人物,必須對此進行“清楚明瞭”的表態。
包瑞翰同時警告,決不能讓那些將中國視為重要市場的德國汽車公司主宰德國的外交政策:“如果汽車公司試圖將他們的營業業績作為德國和歐洲對華政策的衡量標尺,那麼他們就會成為中國對付我們的槓桿,我們將被這樣的貿易改變。”
包瑞翰最後還稱,不用擔心一旦對華強硬,就會讓德國經濟蒙受無法承受的損失,因為德國在經濟上並不像人們一直聲稱的那麼依賴中國,而中國對歐盟出口額是歐盟對中國出口額的兩倍,這意味著一旦雙方真的開始“火併”,中國蒙受的損失將遠大於歐盟,並且這種損失是中國所無法承受的。
如此明目張膽鼓動德國和歐盟全面反華,甚至不惜與中國打一場“貿易大戰”的政客,在如今反華如家常便飯的歐洲政壇中也屬實不多見。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這個包瑞翰信口雌黃之前,今年德國大選中綠黨的總理候選人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就早已出言不遜,在大選拉票活動中公開表示“歐洲必須保持(對華)強硬,不能被中國‘牽著鼻子走’”。
某種程度上說,這個綠黨就是在故意將自己包裝成德國“反華先鋒”的樣子。那麼這個政黨到底什麼來頭,為何對中國就是如此深仇大恨?
德國綠黨於1980年誕生於德國巴符州卡爾斯魯厄市。雖然今天其已經成為德國頭號反華政黨,但在成立之初,該黨卻是一個標準的左翼政黨。在歐洲左翼政治思潮和美國嬉皮士運動的影響下,這個大多由左翼青年組成的政黨提倡和平、反對戰爭,支援女權,並以“生態環保”、“公益”、“基層民主”和“非暴力”為黨的四大基本綱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的左翼青年逐漸長大為中產階級,綠黨的政治傾向也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雖然表面上還是在大談理想主義式的四大基本綱領,但如何確保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社會地位才是這些主要在高階製造業中立足的德國社會中堅階層們真正在乎的東西。
而問題就在於,如今的中國已經進入產業升級的臨界點。可以想見,一旦中國完成這場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華麗轉變,不僅德國高階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岌岌可危,德國本土市場都有可能被中國攻陷。面對這樣一個強勁對手,由高階產業技術人才、技術型創業者和實業家組成的綠黨自然是夜不能寐。
所以包瑞翰在17日這天非要拿著一個連當事公司都還沒證實的東西就上躥下跳,對中國一陣批判,然後宣稱德國政府必須保證德國企業不能被中國“蠱惑”云云,這股能量到底從何而來,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經濟產業,德國政府內部的政治博弈則是綠黨堅持反華的另一大原因。
由於一邊要環保一邊又要反華,綠黨是本屆德國大選中風頭最勁的一個參選政黨。但在今年9月剛剛結束的選舉中,嗓門最大的綠黨並未如其想象的那樣能獨享大選的勝利,反而僅以14.8%的得票率位列第三。
唯一令綠黨慶幸的是,由於第一位的社會民主黨得票率也僅有25.7%,無法構成絕對多數優勢,而排名第二的則是上屆執政黨聯盟黨,因此社民黨必須與排名第三的綠黨和排名第四的自民黨共同組成聯合政府。
在一系列的內部交易之後,到本月初,德國新一屆聯合政府各主要人選確定,總理之位不出預料的由社民黨主席朔爾茨接手,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則拿到了外交部長這個能讓其繼續大搞反華活動的重要位置。
瞭解了這些政治背景資訊後,包瑞翰突然就開始替大陸集團“抱不平”,乃至叫囂要與中國“硬槓到底”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綠黨而言,反華就是其博取眼球並在德國乃至歐洲政壇中快速上位的“財富密碼”,但眼下這個成功坐上總理寶座的朔爾茨卻是一個典型的務實派——儘管所屬政黨不同,但這位默克爾的老朋友卻完全繼承了默克爾的對華政策。
就在12月15日,朔爾茨在自己的首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夥伴……中國更擁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德國務必要與中國進行公平的、互惠互利的經濟競爭,德國的對華政策必須務實”。
朔爾茨的態度是務實的,也是符合中德兩國利益的,但在綠黨眼裡,朔爾茨這麼做無疑是剛上任就給自己來了個下馬威,必須予以反擊。但由於貝爾伯克是內閣成員,如果現在就公開與朔爾茨對著幹,那隻會給德國社會留下“新政府剛成立內部就鬧矛盾”的不良印象,這對綠黨本身也是不利的。
讓遠在歐洲議會當代表的包瑞翰借題發揮,開闢一個新的反華戰場,給朔爾茨潑潑冷水,進行一下“提醒”,自然就是綠黨眼下最合理的選擇。
所以大陸集團是否收到了中國方面的警告?歐盟是否應該團結一致反華?以及德國經濟是否在依賴中國?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綠黨藉助此次事件公開表明自己即使身為執政黨之一也要堅持反華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想見,即使總理朔爾茨和社民黨願意對華務實,但在綠黨的從中作梗下,未來這幾年中德關係必將充滿波折,甚至很難恢復到默克爾時代的友好水平。
但我們同時也要向綠黨表明我們的態度:中國向來珍視與德國的友好關係,德國也唯有與中國相向而行才能實現自己發展與崛起的夙願。像綠黨這樣為一己之私就攪亂德國整個國家對華關係的政黨,是德國人的恥辱,也更會遭到中國的迎頭痛擊。
所以德國經濟是否在依賴中國?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不久之後綠黨就可以自己親身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