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為了獨霸東亞、實現狼子野心,對我國發動了侵略戰爭,使中華民族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在中國人民的同仇敵愾之下,終於使日本軍國主義的陰謀破產,並使發動戰爭的侵略者受到了懲罰。
但侵華戰爭領袖裕仁天皇,在美國有意庇護下逃脫了正義的審判,並以87歲的高齡在1989年平靜的去世。
裕仁天皇去世之後,日方為了維護國際形象,給中國發來函電,希望中國參加葬禮,我國如何答覆?
介於日本戰後不願反思戰爭的態度,我國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這個請求,並以“正視歷史”四個字作為回覆,使日本政府妄圖在世界人民面前,造就中國人民已經原諒日本軍國主義的企圖徹底破產。
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國仇難忘
日本的政治體制從“明治維新”之後,形成了君主與軍隊將領共同治理國家的軍國主義模式,天皇是整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也是軍事行動的最終批准人,因此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任何軍事行動中,天皇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931年,日本發動了“918事變”,侵佔了我國的東北全境。一連串的勝利讓日本軍國主義衝昏了頭腦,認為佔領全中國也具有可行性,並在1937年在華北發起挑釁,開啟了中華民族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
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併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區域的主戰場。
在戰爭中我國總共損失2000多萬人口,特別是在南京城,日軍為了削弱中國人民的鬥爭意志,有組織地殺害我30多萬無辜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937年12月1日,裕仁還親自下達了《大陸命第八號命令》,要求不惜一切手段儘快佔領南京。
在南京淪陷之後,日軍在這裡展開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裕仁天皇不僅對日軍的暴行進行譴責,反而還以御賜的香菸和美酒作為獎勵,甚至對駐紮南京城的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頒發嘉獎令,進一步鼓勵了日軍的暴力行為。
最終,在裕仁的獎勵下,南京城有30多萬百姓成為無辜的犧牲品,被殘害於日軍的刀下,雖然裕仁沒有直接參與屠殺,但在這樁慘案中,裕仁可以說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政府一直迴避責任
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在日本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造,希望徹底消除它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
為了儘快的推進改革,美國人對日本的皇權制度進行了保留,只是將裕仁拉下了神壇,但繼續保持他作為國家元首的地位,這位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從此成為美國人手下的一個傀儡。
在美國人看來,天皇是大和民族的精神領袖,如果貿然地將他置於戰爭首犯的地位,必定會在日本國內引起巨大的混亂,這不符合美國的政治需求。
因為二戰之後,紅色蘇聯佔領了廣袤的領土,國家實力也快速提升,成為滅國新的競爭對手,此時在東亞佔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日本就成了美國強有力的助手,為了能夠儘快的恢復日本的生產動力,美國決定不追究裕仁的罪責,而是想辦法把他包裝成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在美國人的支援下,日本宣傳機構不斷的給日本民眾灌輸天皇無罪的思想,甚至篡改歷史,來推卸裕仁的罪責,使很多日本民眾對他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產生了混亂認識,甚至一部分人開始認為天皇也只不過是被軍部利用的受害者。
同時在行動上,美國人也讓裕仁不斷的走進平民階層中,將他偽裝成了一個平民元首,不斷開始在國內露面,視察工地建設,並慰問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遺孤,甚至允許皇太子打破慣例與平民的女兒結婚。
在個人生活上,裕仁似乎也忘記了自己過去的身份,成為了一名生物學家,對水產品做了大量的研究,並曾經出版過一本《水母的書》,但在對侵華戰爭的態度上,裕仁始終沒有公開的進行反悔和道歉,這也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裕仁去世後,中國政府言辭拒絕日本政府邀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成立了共產黨紅色政權,中華民族開始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但這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安,在臺灣海峽和朝鮮戰場上,當時的日本政府緊跟美國人的步伐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妄圖將這個紅色政權扼殺在搖籃中。
在一切努力歸於失敗之後,日本又派出了大量的間諜,透過文化和經濟交往的手段,收集我國的各種情報資訊。
可以說,從二戰結束之後,我國雖然於1972年與日本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但因為日本對侵華戰爭一直是遮遮掩掩的態度,使中日之間雖然有短暫的蜜月期,但大部分時間關係都一直很僵硬,特別是在南京大屠殺的問題上,雙方的隔閡頗深。
得益於美國的扶持,日本的經濟在戰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日本右翼勢力更加肆無忌憚,他們不僅美化侵略戰爭,還否認南京大屠殺,同時還不斷的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但無論日本的經濟有多麼的發達,也無論他在亞洲其他國家投資了多少企業,因為它不能在政治上正視過去的侵略歷史,很多亞洲國家對它還是沒有好感,這制約了日本希望重新成為世界大國的夙願。
面對裕仁葬禮邀請函,我國靈活機動化解危機
1989年1月,時年88歲的裕仁因患癌症去世,截止他去世的那一刻,他沒有為那場給亞洲人民帶來重大災難的戰爭進行公開道歉,日本政府更是在這方面沒有任何懺悔的表現。
但自認為經濟實力雄厚的日本政府卻希望藉著裕仁的葬禮,邀請各國政要出席,重新樹立日本的形象,使自己有機會重返世界強國的大舞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外交部門與中國政府聯絡,以鞏固中日關係的藉口,希望中國能夠派出代表團前往日本弔唁,我國是如何回覆的?
當時中國和日本建交沒有多久,剛剛邁開改革開發步伐的中國經濟與日本還有很大的差距,看重中國廣闊市場的日本企業在中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獲得經濟回報的同時,也幫助了我國經濟的騰飛。
特別是在高科技方面更需要日本的幫助,如何能夠在民族大義和國際關係方面處理好,成為擺在中央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民族大義面前,中國政府始終保持自己的態度,認為日本政府必須為侵華戰爭道歉,並承認裕仁是戰爭罪犯,因此不能無條件接受日本方面的邀請,使其認為我國不再追究對方的戰爭責任,造成不良的國際影響。
但在面對國家關係時,中日是剛剛建交,如果不去,有可能使好不容易搭建的國際橋樑再次斷裂,不利於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
在反覆思量之後,我國給日本外交部門回覆了“正視歷史”四個字,並派出了富有經驗的外交官錢其琛奔赴日本,希望他能妥善處理這個問題。
錢其堔到達日本之後,立刻向日方表明了我國政府的態度,並表示在侵華戰爭這個問題上, 中國政府是不會做任何讓步的,必須要求日本政府做出道歉。
一開始,依仗強大經濟實力的日本政府態度表現得非常強硬,拒絕就天皇擔任的罪行進行道歉,但在我國政府嚴正的要求下,社會輿論也對裕仁在二戰犯下的罪行進行了揭露,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的態度被迫軟化下來。
1989年2月2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承認中日之間的戰爭是由日本單方面挑起的,並對此進行了道歉。
竹下登的表態在當時的日本國內引起來的巨大的轟動,因為在此之前,被右翼宣傳的日本民眾一直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之戰,現在國家元首親自承認錯誤,無疑給了日本右翼團隊當頭一棒,成為我國外交史上的重大勝利。
在日本政府表態之後,錢其堔也隆重的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了裕仁的葬禮,展現出了一個負責大國的風範。
侵華戰爭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無法忘記那場悲慘的遭遇,而日本政府在這個問題總是遮遮掩掩,不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在沒有誠心誠意的道歉下,日本政府的任何伎倆,都無法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
在這種心態下,無論日本的經濟有多麼發達,都無法能夠成為擔當道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