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尚的腳步,讓我們與經典對話。
時尚不一定經典,但經典一定時尚過。中國的傳統戲劇、各名族風俗習慣;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盧浮宮;日本的東京鐵塔、風靡一時的歌舞伎……各個國家、民族、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建築等,歷久彌新,流傳至今。有人喜歡時尚,有人推崇經典,復古風、民族風愈吹愈烈,體現了這個時代思想的多元化。經典與時尚一同行走於時代大潮中是必要的,時尚與經典本來並行不悖。
經典具有開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徵,是公眾話語與個人言說、理性與感性、意識與無意識的結合。
經典從不拘泥於一格。它可以是徐悲鴻的奔騰豪放,亦可以是莫奈的寧靜深遠;可以是貝多芬的起伏轉承,亦可以是阿炳的悲慟哀婉;可以是埃及金字塔,亦可以是春節端午。每個人眼中的經典各不相同,也沒有人能將經典一一列舉。
2009年,國學大師,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國學大師季羨林、“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相繼離開了我們。回望他們的一生,凝優秀傳統於己身,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他們創下的一個個經典,是我們時代的精神財富。很多不再年輕的藝術家還能創造經典——高產畫家畢加索,一生創作數萬張作品,多被大眾熟知;文學巨匠巴金晚年仍作經典《隨想錄》、《再思錄》——都是因為他們的內心還有激情未滅。
經典必須成為民族語言和思想的象徵符號。
一個經典的事物勢必會成為本民族的象徵,好比中國“China”的本意是指瓷器。經典與時尚相互交融:你可以在現代化都市的一角看到一座哥特式的教堂,或者從時尚之都巴黎的櫥窗中看到古色古香的旗袍。所以時尚與經典毋需對立。我們看到奧運會開幕式上展開的影像畫軸,氣勢磅礴的擊缶表演,充分說明著經典也需要時尚的方式來傳承。
經典是原創性文字與獨特性闡釋的結合。理解常常很難,發言往往簡單。理解後的發言不失經典,發言後再理解有時膚淺,以至經典的著作都是能用一種獨特的語言、視角來反映社會的。
經典是一個門檻,不能太過氾濫。如果任何流行性東西都能成為經典,那麼經典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跟風炒作是經典最大的天敵。我們要堅持自己的觀念,就像有人說過:“我從不跟流行,因為我就是流行。”
時尚不一定是經典,但經典一定時尚過。與經典對話,走在時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