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毒液:致命守護者》在我國大陸上映,當時被稱為年度最火爆超級英雄現象級電影在內地上映14天票房就破了15億,後來累計斬獲18.7億票房,創下內地影史最高的漫威單人超英電影票房紀錄以及當年票房最高的單人超英票房紀錄兩項亮眼成績。然而,三年後的今天,《毒液2》雖然在大洋彼岸仍受觀影熱潮,但在我國國內卻遲遲無法公映,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網上的一種說法是影片男主湯姆·哈迪曾在電影釋出會發表辱華的言論,作為全球公眾人物在公共場合口無遮攔和胡說八道,自然遭到廣大國內網友抵制。
但在我看來,無法透過稽核並不是一個演員的言論就能導致,而是影片自身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他的名字——《毒液2:屠殺開始》,“屠殺”是個什麼詞?屠殺誰?夠血腥吧?夠恐怖吧?看過影片的知道,影片大量的屠殺場面,畫面是夠刺激和精彩的,但殺的是正義的警察和無辜的市民,讓代表罪惡的角色是爽了,而讓觀眾咋看?是讓那些本來喜歡這些漫畫的青少年群體學習這種屠殺和復仇的方式嗎?國外對影片有分級制度,在我國國內可沒有,而喜歡看這個影片的大多數是青少年,從影片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導向來看, 這些場面真的不適合他們看。
其次,影片角色的設定也不符合我國價值體系,故事的反面主角是超級殺人犯克萊圖斯,簡直就是個變態殺人狂,我們覺得孫小寶就夠變態了,但在這個殺人犯面前簡直就不值得一提,所以這樣的人物若是公然出現在電影院裡,還配著大量美化的血腥鏡頭,很容易就讓那些不明事理的未成年人學壞了。再就是無論是他的戀人尖叫,還是他的寄生體,按故事的說法是毒液的兒子,名為屠殺,都是充滿了無限邪惡的角色,尖叫從出現就是變態女殺人犯,極其變態;屠殺也是以吃人和殺人獲得滿足感,把這些殺人犯誇大和美化,這是什麼故事邏輯?再讓這三個變態殺人犯進行瘋狂的屠殺,這是要給觀眾殺人的快感嗎?
再就是毒液2的人物角色關係設定不夠健康,充滿了美國式的家庭亂倫文化。比如屠殺作為兒子出生後就直接要殺死父親;超級殺人犯小時候就以變態心態報復和傷害家人;屠殺連自己的寄生體主人也要殺,連主人的戀人尖叫也要殺,沒有了任何友善的情感,這是什麼導向?“虎毒還不食子呢”!再看正面人物艾迪和毒液,整天鬧矛盾,以至於最後分手各自生活。艾迪的未婚妻和她的未婚夫丹,這三個人“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物關係,真是不一般的亂。這都是西方亂七八糟的情人、戀人的人物關係嗎?
影片光從畫面和感官上加強視覺的刺激了,而忽略了故事情節以及影片的價值導向,也就給成年人過過眼癮罷了,沒啥電影的創作價值。要知道,我國現在不僅不缺影片,而且國產還有那麼多有教育意義的優秀影片層出不窮呢。所以說,要想在我國國內影院上映,要想從中國觀眾兜裡掏錢,還是從影片的本身價值和影片的質量去下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