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最終功成,其中雖有大禹和華夏族的功勞,可也少不了東夷族對此作出的卓越貢獻。華夏、東夷兩族除了合作抗洪一事,共同參與的另一要事就是徵苗了。
大禹治水時期,苗蠻勢力復振欲北犯劫掠中原。待治水功成後,大禹遂決定征討苗蠻以求徹底解決苗蠻之襲擾。此戰苗蠻大敗,無奈遷徙至長江之南,且終夏之世,不復為中原之患。後世吳起對魏文侯所說的“昔三苗氏不修文德,禹滅之。”,所指的就是此戰役。
大禹先定水患,後又驅逐苗蠻,自此疆宇大啟,中原遂安。而起初洪災氾濫之區,自水患平息後多為叢林荊棘沼澤之地。大禹為增強實力,遂讓伯益縱火焚林,驅逐猛獸,此後中原各部族相繼遷徙開闢,至此耕牧之地日廣。此時華夏、東夷兩族活動之區域,可能已成犬牙交錯之勢,尤其是東夷族中與大禹通力合作治水之皋陶、伯益等部族,當時已與華夏族比鄰而居。
公元前2205年(禹元年),大禹乃會諸侯與塗山,當時與會之諸侯萬國,時大禹乃定各族居住以安萬民。而在《史記·夏本紀》有載:“徙眾居民,乃定萬國。”此描述的是大禹治水功成後,華夏、東夷兩族災後之建設及安定部落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