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民間會舉辦一些慶祝活動,有些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起來看看吧!
· 九曲黃河陣燈俗·
九曲黃河陣燈俗,俗稱“燈場子”,流傳於密雲區東田各莊村。
甘肅張掖九曲黃河燈陣
明代洪武四年(1371),山西移民將“燈場子”傳入東田各莊,傳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村中劉繼華老人儲存的九曲黃河陣燈會圖譜已有百年曆史,圖中陣式按周易九宮八卦方位,以富貴不斷頭的傳統圖案九曲而成。陣內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加上中宮共有九宮,系模擬古代戰陣而成。
每年春節期間,東田各莊農歷正月初十開始扎燈,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正式舉行燈會,正月十七後撤燈。燈會期間,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燈賞會,走燈陣,看大戲。走進燈陣入口以後,如能順利地透過連環陣,再從出口返回,就意味著一年順順當當、平平安安,故當地有“順著燈陣走,能活九十九”的說法。
· 千軍臺莊戶幡會 ·
千軍臺、莊戶是京西門頭溝的兩個山村,每年元宵節期間,兩村聯合舉行幡會,祭神祈福、迎新狂歡。其歷史可上溯至明代,距今已400 多年。幡會原名“天人吉祥聖會”,寓意天上的神仙與人共同歡度,舉行時村民各司其職,彩色旗幡擎天,幡樂沸騰,小車會、秧歌等會檔歡快舞動,場面隆重熱烈。
目前兩村共有17面彩色幡,幡高5.5米,寬0.8米,在高8米的粗竹竿上懸掛,上繡各路道教神仙的形象、名號,與當地信仰和民眾生活關係密切。幡隊中有碧霞元君的天仙幡,並設有娘娘駕;兩村處於煤礦產區,因此也有窯神幡;其他神仙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三官、三聖、龍王等。另有大旗3面,靈官旗開道,關帝旗居中,真武旗在後壓陣。
幡會熱鬧非凡,又井然有序,兩村禮儀往來,一定程度上也聯絡鄉誼,和諧共處。
· 斂巧飯習俗 ·
資料圖
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形成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由此開始,琉璃廟鎮的女性村民每年元宵節期間都會聚在一起吃斂巧飯,這一地方習俗流傳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
資料圖
每年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十二三歲的少女至各家斂收糧食、菜蔬。正月十六當天,年長的婦女協助少女們將飯菜做熟,全村女人共食。做飯時要在鍋內放入針線、銅錢等物,吃到的人會認為自己求到了巧藝和財運。另外,“巧”字是當地人對雀類的別稱。吃斂巧飯前,人們要揚飯喂“巧”即麻雀、山雀等鳥類,同時口唸吉祥之詞,一是向雀兒謝恩,二是祈求來年豐收。飯後在冰上行走,名曰“走百冰(病)”,以此寄寓百病消除之意。逢到斂巧飯活動,戲班和花會都會舉行助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