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續下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千年歷史的沉澱,民間所產生的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而且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
可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現在傳統的民間手工藝逐漸在走下坡路,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繼承古老的手藝,由於找不到傳承人,很多傳統手工藝正慢慢地走向消亡。
接下來,小向就給大家介紹那些逐漸消失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你會的或者你見過的。
打草鞋
打草鞋在過去的農村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情,因為過去經濟條件不好,上山幹活或者平時穿的鞋都是自己打的草鞋。所以無論是上山砍柴伐樹還是下地幹活挑擔都是穿著它,不過現在的農村已經見不到它的身影了,見過草鞋的人大多也是70/80後,會手工打草鞋工藝的人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
納鞋底
納鞋底是舊時農村婦女製作布鞋鞋底時的叫法,那時候婦女根本閒不住,特別重視做針線活兒,所以只要有空就會趕緊拿起針線,做鞋。我想很多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朋友都應該穿過媽媽或者奶奶做的布鞋吧,布鞋的一針一線包括鞋底都是她們一針一線縫製的。她們經常納鞋底一納就是好多雙,除了給家人做鞋外,多出來的鞋也會拿到集市去賣。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年紀大一點的仍然會納鞋底的工藝,但是人數也少之又少了。
刺繡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新增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品裝飾。在古代所有的女子基本上都是要會刺繡的,不然就會讓人覺得你什麼都不會,不好出嫁的。後來刺繡工藝也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不過到現在會刺繡的人並不是很多了,有的傳承人為了刺繡的傳承開了一些專門學習的班,但學習的人也並不是很多。
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剪紙人們大多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去製作,剪紙的形狀也是各種樣式,所以真的是要心靈手巧才能做。以前會剪紙工藝的人比較多,現在已經很少了,會的基本年紀也已經大了。
編斗笠
“青笠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在詩詞裡,我們經常見到有蓑衣和斗笠的詩句,斗笠和蓑衣幾乎成了詩人的某種精神寄託。同時它也是農村人民必不可少的工具,既可以遮風又可以擋雨。以前很常見的斗笠現在也不常見了,編斗笠的工藝現在也基本只有一些老人會了。
木雕
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我國現在還儲存了很多木雕工藝品。我記得以前家裡的房子是木房子,房子上面也有各種各樣的雕花,每個村基本都有會木雕的人。現在農村會木雕的手藝人基本已經沒了。
刻章
不知道大家見過那種手工章沒有,在以前基本上人手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姓名章,很多人不會寫字的簽名都是用姓名章的,而這個章在當時就都是手工刻制的,我就曾經見過一次爺爺的姓名章。刻章是一個耐心的活,現在的章基本都是現代工藝,只有少部分手藝人還在堅持著這份活。
榫卯
榫卯,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傢俱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線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因為現代建築基本都是用水泥、釘子基本不用木製的所以榫卯也就基本用不上,這個工藝也就逐漸消失了。
現在很多傳統工藝都開始從我們的生活中慢慢地消失,那些還在堅持的手藝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如果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人請記得一定給他的堅持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