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敦煌出土了一批唐代文獻,其中有十幾封《放妻書》,展示出當時離婚協議書的基本格式。從新婚到分別再到互相祝福,這類文書遵循著相似的模式,可分為三部分。
新婚篇: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古人們相信,兩個人能夠結為夫妻,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所以,夫妻之間,恩深義重,婚後生活應該充滿了幸福與快樂,似鴛鴦雙飛,琴瑟和鳴;生兒育女,兒子能出人頭地,女兒要內外兼修;雙方一起孝敬父母,和睦兄弟,家族關係美滿和諧,生活富足;最後兩人一起白頭到老,死後也要同葬一處。
蓋聞婦夫之禮,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緣會。一從結契,要盡百年。如水如魚,同歡終日。生男滿十,並受公卿。生女柔容,溫和內外。六親歡美,遠近似父子之恩;九族邕怡,四時如不曾更改。奉上有謙恭之道,恤下無儻無偏。家饒不盡之財,妯娌稱長延之樂。
蓋次伉儷情深,夫婦義長。幽懷合巹之歡,須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死同棺槨於墳下。
然而,始於愛情,卻未必終於愛情。
婚姻生活並不一定如想象中一般美好,甚至是充滿了爭吵、嫌隙,導致兩個人日漸疏遠,竟成仇怨。在決定分開時,回想過去的這些事情,都化作一句感慨:或許我們是前世的怨家。
當初在一起就是個錯誤,所以才會導致今天這麼多的爭吵,兩個人就像貓鼠一樣互相憎惡,甚至影響到兩家人之間的關係。比如,一則《放妻書》裡寫道:“若結緣不合,必是怨家,故來相對。妻則一言十口,夫則眅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犾一處。”
夫妻二人成婚之後,多年來感情不和,並且導致雙方的家族以及鄰里關係也不好。這對夫妻可能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吧,顛沛流離,家業破敗,家中靠丈夫耕田、妻子績麻為生,因此心中很多怨憤,二人日常相處,也大多是爭吵打罵,終日互相埋怨、憎恨。
最終,二人意識到,他們之間就像是乾燥的沙子,想要握緊成團,永遠也做不到,於是決定分開。
何乃結為夫婦,不悅數年,六親聚而成怨,鄰里見而含恨。酥乳之合,尚恐異流;貓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意隔,大少不安。更若連流,家業破散。顛鐺損卻,至見宿活不殘;擎䥞築甕,便招困弊之苦。男飢耕種,衣結百穿;女寒績麻,怨心在內。夫若舉口,婦便生嗔;婦欲發言,夫則捻棒。相憎終日,甚時得見。飯飽衣全,意累隔年,五親何得團會。幹沙握合,永無此期。謂羊虎同心,一向陳話美詞。心不合和,當頭取辦。
即使是這樣,但在分手的時候,仍然要保持體面的姿態,召集雙方的父母、親族,當眾說明,請大家做個見證,說清楚這麼多年來的糾葛,表達雙方決心分開的意願,然後協議離婚,寫下這封文書,並且畫押為證。
在這些文書的最後,似乎是因為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和執念,又或者是希望有一個乾淨利落的了斷,不要再拖泥帶水,有些人會附上一些關於財產的交代。
有些是說,在這幾年裡丈夫所花費的錢財,就當做是贈予妻子;也有一些是說,由於過去生活貧苦,現在妻子不要再執著於過去的苦日子,丈夫也不要再提這些年衣食住行所花費的錢財,就讓一切都留在過去吧。
祝福篇: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等到這些都商量妥當,便是往日恩怨一筆勾銷,如過眼雲煙,雙方都能夠再重新開始。
這一部分往往也是最動人的部分,當愛情已經不再,也不必留下一地雞毛,或者變成終身的仇人,而是以平淡的口吻,以旁人的姿態,給予彼此祝福。希望妻子在離婚之後能夠重回少女時期,梳妝打扮,再嫁一位良人,高官厚爵,富貴美滿;丈夫再娶一位美麗溫柔的女子,舉案齊眉。
兩個人放下過去的怨結,像是水中的魚,山林中的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正所謂“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蛾媚,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已歸一別,相隔之後,更選重官雙職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韻之態。
自別已後,願妻再嫁富貴得高,夫主再侵凌論理。一似如魚得水,任自波遊;馬如捊網,任山丘。
也有一些夫婦,或許是以前實在是一對怨偶,終於決定分開,能夠大度地對祝福對方;但是又因為飽受過去種種糾纏的苦楚,不希望雙方再有任何的牽扯,於是在簽字畫押,當眾見證之後,還要立下誓言,絕不毀諾。
如果誰再主動說起過去的事情,那就要招來禍患;誰先毀諾,就再也找不到下一段美好姻緣。如此指天誓地,也可以想見當日積怨之深了。“願君不信前者言,山海為誓,日月證明。願君先者,男莫逢好婦,女莫逢好夫。”
今親姻村巷等與妻阿孟對眾平論,判分離別。遣夫主富盈訖,自後夫則任委賢央,同勞延不死之龍;妻則再嫁良媒,合巹契長生之奉。
由此可見,這批《放妻書》,並不是男子單方面休妻的文書,而是夫妻雙方在平等協商之後共同簽訂的契約文書,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唐代開放的民風和思想觀念。
這批敦煌《放妻書》,展示著文學作品以外的古代婚姻與愛情。它們的開始沒有那麼轟轟烈烈感天動地,也許是自由戀愛,也有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們的結束也沒有那麼催人淚下,可能是被貧窮打敗,甚至有可能是婆媳關係的問題,顯得有些世故庸俗。
但這確實又是最真實的狀態,有少年時期的遐思,有步入圍城之後的日常生活的瑣屑,有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時的怨恨和爭吵,又有放下之後的釋懷與決絕。
這就是最真實、最普通的,生活的樣子。